关于羌族地区“弱势群体”的调查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4868252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羌族地区“弱势群体”的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羌族地区“弱势群体”的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羌族地区“弱势群体”的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羌族地区“弱势群体”的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羌族地区“弱势群体”的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羌族地区“弱势群体”的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羌族地区“弱势群体”的调查(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关于羌族地区“弱势群体”的调查 一.羌民族的概况 1.历史渊源 羌,中国西部最古老的民族,华夏祖先之一。远古时,他们的若干分支逐渐变成藏缅语族的各民族。正如任乃强先生在四川上古新探一书中所云:“羌族是亚洲最早创造牧业文化和农业生产的民族。”古羌人并不是单一的民族,自公元前四世纪末起,中国西北部分,甘肃.青海地区有众多的部落土著族,这就是古代汉人对居住在中国西部游牧民的泛称“羌”。按说文羊部解释:“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后汉书西羌传又释:“羌,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畜牧为主。”冉光荣等著羌族史谓:“实际上羌和姜本是一字,羌从人,故为族之名,姜从女,作为羌人女子姓。”

2、这说明羌是兴起于中国西部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羌人就十分的活跃,公园前五世纪中叶,羌人与秦人十分友好,共同在河湟地区开发山林,发展农业。汉代,经过两次较大的迁移,西北羌人来到岷江上游地区,而隋唐时河湟地区的羌人内迁,其中部分也到达岷江流域,羌成为这一地区的主体民族,隋唐以来羌人以自己勤劳.勇敢.善良的秉性,与当地土著居民和睦相处,渐自融合成今日羌民族。 我国境内的羌民族,除四川西北部岷江上游尚还分布大大小小的聚居村寨,继续保持沿袭下来的基本特点外,其他地区羌人均发展成藏缅语族或同化于汉族和其他民族之中,所以,岷江上游羌族地区是远古以来,保持羌人古风最纯正的区域,这一区域

3、是研究羌族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建筑的活标本。2.地理条件羌族,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东经102 50 104 10 ,北纬30 15 32 15 。境内高山环绕,峰峦重叠,河流深切,谷坡陡峭,基本为高山峡谷地带(图一)。面积1218.1平方公里,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相对高度一般都在15002500米。发源于松潘县弓杠岭的岷江,自北向南流贯全境,自茂县太平场入,由汶川县漩口镇出境,约长200多公里,其主要支流有黑河和杂谷脑河。河谷地带土壤为沙土和沙壤土,2300以上的高山还分布有褐色土.灰化土.草甸土,冰冻土等土壤。3.自然气候 羌族境内气候复杂,具有干燥多风,冬季寒冷,夏季

4、凉爽,昼夜温差大和地区差异大等特点。河谷和高山温差悬殊,春天河谷百花努放,山顶冰雪覆盖,境内河谷最低气温10摄氏度,最高气温33摄氏度平均气温10摄氏度左右。无霜期200图一 羌族地区典型地形 多天,降雨量由南到北递减在1300毫米到400毫米之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由于东南龙门山脉的阻挡,太平洋吹来的湿润风不易进入岷江河谷,加之河谷开阔,森林覆盖率低,吸收太阳辐射差,每天还有定时的“午时风”。 综上诸多因素造成境内大部分岷江河谷及其支流为干旱河谷地段。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境内物种丰富,但是森林覆盖率低,多为草甸.苔类植物,生态环境脆弱。境内东北部处于龙门山断裂地带,地震比较频繁,1

5、933年茂县发生7.8级大地震,泥沙堵塞了岷江,掩埋了叠溪古城,但附近的羌族住宅,碉楼仍然巍然屹立,这是很值得研究的现象。4.人口状况 据1964年的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统计,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内羌族人口仅48261人,1981年的羌族人口上升到7人,已由原来的占全州总人口的9.98上升到11.6。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羌族人口已增至20万余人。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羌族人口已增至近30万人。人口增长很快。二.调研项目的现实意义 由上述可见,羌,是中国56个民族中不可分割的一重要部分,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不是很被人了解,我们应该从国家利益出发,关心他们的生存与

6、发展,这也是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解决“弱势群体”困难的号召(见第九届人大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顺应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潮流;对保护母亲河长江的生态环境,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全民族的共同富裕,维护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重大的现实意义。三.羌族桃坪地区的现状及原因分析1.现状调查评价 通过对阿坝州桃坪羌族自治乡为期半个月的实地调研,对羌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民族风情等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在和羌族同胞的长期接触的过程中,更加感到对羌族地区“弱势群体”的调查研究已经是刻不容缓。(1).基本情况 羌族桃坪自治乡,位于阿坝州理县东部约40公里处,岷江主要支流之一杂谷老河的中下游地

7、区。境内地形地貌丰富,包括河谷,高山,高半山等典型地理地段。全乡幅员面积95.8平方公里。以乡驻地桃坪得名。全乡辖五个村,总户数648户,总人口3028人,其中羌族占总人口的99,是羌族聚居乡。全乡有耕地面积3500亩,主要生产玉米.小麦.洋芋.豆类等,盛产苹果.花椒.核桃.葡萄.牛.羊.马.骡.驴,家禽有鸡.鸭.鹅等(2).经济状况 1999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469.6万元,按收入来源分:农业收入194.0万元,林业收入36万元,牧业收入99.5万元,工业收入8.6万元,运输业收入19.6万元,旅游业收入101.6万元,其他收入10.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550.86元(附表一)。名称

8、人均GDP(元)第一产业GDP(%)第二产业GDP(%)第三产业GDP(%)桃坪乡*1560.8670.452.027.54四川省4215.5826.2946.6931.03全国6373.9317.9749.2732.28广州1111.9012.7350.3736.90注:*表示数据是1999年统计,其它数据是1998年统计 由此表可以看出,桃坪地区的经济发展还是起于原始状态,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的收入还是依靠原始农业,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特别是第二产业,几乎为零。值得人们研究和开发。 (3).人文生态景观 桃坪乡历史悠久,是四川100个历史名乡之一。乡境内有桃坪羌寨(附图二)旅游景点和历

9、史文化遗物,州级文物保护单位佳山寨“石棺葬”墓群。桃坪羌寨距成都163公里,距县城39公里。全寨105户,498人。羌寨历史久远,早在前的西汉元鼎年间羌人就在此定居生活,时至今日,桃坪羌寨仍然保留其古朴的风格,浓郁的民俗文化,神秘独特的古羌建筑。进入羌寨,犹如走进了一部羌民族的线装书,让你阅读,让你浏览,沉思,遐想。羌寨古朴的建筑独具特色,体现了强民族精湛的建筑艺术和古羌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敌精神,寨中西座高高耸立的碉楼。与对面山坡上的烽火台,遥相对望,它们虽然沉默着,却在向你讲述着羌寨曾经的刀光剑影。寨内民居建筑雄伟苍劲,围绕者碉楼紧紧相连错落有致。房屋下面 图二 桃坪羌寨鸟瞰留着纵横 交错的巷

10、道,有的仅容一人通过(附图三.四)。陌生人置身巷道。如入迷宫。难觅出路。寨子底下布局水网,四通八达错综复杂,水网既保障全寨人生活用水,又可满足寨子周围农田的灌溉用水,还可解决防火用水。整个羌寨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形成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除此之外,羌寨人民还保留继承了精美绝伦千姿百态的羌族挑花刺绣工艺,热情奔放,充满生机活力的羌族歌舞等,数千年积淀,深沉厚重的古典悠远的民俗文化以及独特的充满艺术情调,浪漫色彩的文化氛围。山水锦绣的羌寨田园和人文景观熔铸一体,形成一个绝好的旅游胜地(附图五)。1996年9月,桃坪羌寨旅游景点正式开放,同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几年的开发

11、和建设,桃坪羌寨以成为米亚罗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四川省旅游局例为成都至卧龙,程度至米亚罗旅游精选路线的主要景点。目前,桃坪羌寨正在加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各项工作,力争申报成功。 图五 桃坪羌寨的旅游开发 图三 桃坪羌寨的巷道 历史文化遗物佳山石棺墓群,分布于该乡佳山村东部(附图六),南北约米,东西宽1000米地农田断面和荒坡地,据考证始建时间为战国至西汉时期,现总数在1000座以上。其石棺由数块石板鑲成,墓穴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石板大小不一,深埋于棕黄色冲击土层下。佳山寨石棺葬文化遗物已被列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纳入桃坪羌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地范围。另外,桃坪地区的其他几个村寨都有很高的旅游价

12、值,如佳山寨相邻的若达寨(附图 图六 佳山寨鸟瞰七),建筑布局结构很有学术价值,和佳山寨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又如增头寨(附图八),地处桃坪寨的上方,在杂谷脑河的重要支流增头沟图四 桃坪羌寨的道路和水系 的上游自然风景优美,整个村寨分为上中下三个寨,规模宏大,层次分明,保存完好,至今还保持一种最原始的生活形态。尽管有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但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汉文化的侵蚀,当地民族文化正在汉化,当地的语言正在汉化,当地的民族习惯也正在汉化。加上没有得到足够的保护:一是保护意识不强,;二是缺乏保护的资金。我们不禁为羌民族的未来担心。 图七 若达寨鸟瞰(4)自然生态景观 该区位于高原山区

13、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杂谷脑河由西向东纵观其图八 增头寨下寨鸟瞰 中,山高坡陡,沟深水急,高差悬殊,焚风效应显著。由于气候干燥,水分不足,增强了当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草林一旦遭到破坏,几乎难以恢复。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许多地方森林草地遭到开垦已成为岩石裸露的“荒山”,风化作用异常强烈,滑坡.坍塌和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频繁发生,给当地生态环境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本地区生态环境出现的主要问题有:第一,水资源相对不足,对经济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是极大的限制;第二,森林面积减少,森林生态功能下降;第三,水土流失不断加剧,土地退化严重。盲目发展农业,没有科学的指导,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物种的平衡

14、。在农区,为生存而垦殖是普遍现象。现有坡耕地已占总耕地的99.14,其中大于15度以上的坡耕地占40,大于25度以上的坡耕地占总耕地的11.45,并且几乎100为顺坡种植。研究表明,耕地的平均侵模数远高于非耕地,而陡坡顺坡种植耕地又远高于梯田,其水土流失约比梯田高44.6-79.9。因此土地过垦和顺坡种植就成为该地区水土流失的一个严重的重要原因。加上农业物种的单一,不能发挥川西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的优势,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与生态环境相形益彰的农业模式得不到发展。88.98%的耕地集中在发展粮食上,而粮食又主要集中于发展小麦、玉米、青稞等旱作上,不仅产

15、量低,而且由多种植被类型组合构成的景观镶嵌格局被单一农耕作物所代替,造成景观单一,整体生态优势削减,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种群退化,土壤质量降低,促使生态系统的逆化演化。单一的作物不能形成高乔、矮灌、低草的多层次作物群落配套,耕作层就成为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的发生源。山地垂直立体农业优势得不到发挥。由于林业主要是采伐业,而非造林业,天然林砍伐迹地下的草场、农地失去涵养带和保护带,本可以构造农林牧相互配套,相互保护的立体农业生态结构受到破坏,抗灾能力大为减弱。对农业产品的加工业也极为薄弱,同样,在畜牧业中,由于对畜产品加工水平低,不能形成高附加值的商品,因此,甘孜州的畜牧业不能为草场建设提供充足资金,没有能力建设高水平人工草场。至今为止桃坪草场还是以自然放牧为主,所以经济效益低下,甚至出现亏损。加上原始的采掘导致矿山破坏、废渣堆放,导致大片良田、草场荒漠化、石化,这是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