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仿真卷一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494868039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仿真卷一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南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仿真卷一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南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仿真卷一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南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仿真卷一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南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仿真卷一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仿真卷一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仿真卷一 Word版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高一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试卷历史试题本试题卷由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探究题三部分组成,共6页。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流域龙山文化出现的同时,在北方的辽河上游有红山文化,长江下游有良渚文化。它们都出现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主要反映出()A. 黄河流域中华文化最早发源地B.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C. 新石器时代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D. 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

2、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题意可知,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出现于不同的地点,体现了多元的特点;但在这些文明中都出现了精美的玉器和大规模的祭坛、神庙等,说明这些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是一体的表现。因此这反映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D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文明产生的时间进行说明,不能推断黄河流域是中华文化最早发源地,排除A项;源远流长只能说明这些文化历史悠久,无法体现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似性,排除B项;选项说法不准确,新石器时代并不具备文明时代的所有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2. 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和政治的变动,表述正确的是()A.

3、井田制开始出现B. 铁犁牛耕不断推广C. 分封制正当盛行D. 郡县制在全国推行【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小农经济开始出现,B项正确;井田制是商朝时开始出现的,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瓦解,排除C项;秦朝,郡县制在全国推行,排除D项。故选B项。3.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这两段材料是古人对秦始皇的评价,他们都肯定了秦始皇()A. 广纳人才,吏治清明B. 制度创新,影响深远C. 统一全国

4、,国家发展D. 励精图治,奖励耕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对比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二者都是从秦始皇为国家统一的角度作出贡献进行阐述的,肯定了国家统一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秦朝吸引人才的措施,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秦朝创建制度的肯定,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秦朝经济发展的肯定,排除D项。故选C项。4.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与南方的东晋几乎并立的北方政权是()A. 曹魏B. 西晋C. 北朝D. 十六国.【答案】D

5、【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东晋几乎并立的北方政权是十六国,D项正确;东晋建立时间晚于曹魏,排除A项;东晋建立时间晚于西晋,排除B项;北朝时间与东晋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5. 某同学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如下几个方面的素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曲辕犁、安西都护府步辇图、唐蕃会盟碑、全唐诗。据此可知其探究的主题是()A. 唐朝社会的高度繁荣B. 唐朝文化的全面繁荣C. 唐朝制度变化与创新D. 唐朝多民族国家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6、。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本题材料“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曲辕犁、安西都护府步辇图、唐蕃会盟碑、全唐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隋唐时期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成就,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即繁荣与开放,材料反映了唐代开放、繁荣的封建盛世,体现了唐朝社会的高度繁荣,A项正确;“曲辕犁”、“安西都护府”等信息无法得出唐代文化繁荣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唐朝制度方面的变化与创新,排除C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曲辕犁、安西都护府步辇图、唐蕃会盟碑、全唐诗这些素材体现了唐朝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的高度繁荣,而不仅仅是民族关

7、系,排除D项。故选A项。6. 下列关于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描述,正确的是()选项机构职能A中书省宰相议事的地方B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C尚书省负责草拟皇帝诏令D政事堂(中书门下)负责执行,下设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事务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门下省是负责审议的机构,B项正确;中书省是草拟政令的机构,排除A项;尚书省是执行机构,排除C项;政事堂是议政的地方,排除D项。故选B项。7. 为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在宋神宗支持下,1069年北宋进行了()A. 商鞅变法B. 王安

8、石变法C. 杨炎改革D. 范仲淹改革【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可知,为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在宋神宗支持下,1069年北宋进行了王安石变法,B项正确;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期的秦国,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杨炎改革是唐朝时期进行的两税法的改革,排除C项;范仲淹改革北宋仁宗庆历年间的改革,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8. 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一回回是在()A. 汉朝B. 唐朝C

9、. 元朝D. 清朝【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一回回,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回回形成于元朝,排除ABD项。故选C项。9. 1857年3月,马克思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一文中写道: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的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英国人控告中国人一桩,中国人至少可以控告英国人九十九桩。马克思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10、A. 中法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7年(中国)。根据材料“1857年”“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极端不义的战争”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占领广州,在广州烧杀抢掠,B项正确;中法战争发生于1883年,排除A项;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于1900年,排除D项。故选B项。10. 面对列强侵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各阶级为挽救民族危局进行了不断

11、的努力,其中属于地主阶级领导的是()A. 洋务新政B. 太平天国运动C. 戊戌维新D. 辛亥革命运动【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根据所学可知,晚清时期地主阶级领导的挽救民族危局的努力是洋务新政,A项正确;农民阶级领导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排除B项;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的是戊戌维新运动,排除C项;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是辛亥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11.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A. 钦定宪法大纲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 中华民国约法D. 中华民国宪法【答案】B

12、【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12年的中国。根据所学可知,1912年孙中山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B项正确;1908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排除A项;中华民国约法是北洋军阀袁世凯执政期间制定的一部宪法性文件,排除C项;中华民国宪法于1946年12月25日在国民大会上通过,排除D项。故选B项。12. 观察下边进军路线示意图,据此判断该图反映的历史史实是()A. 辛亥革命B. 红军长征C. 国共两党合作北伐D. 人民

13、解放军渡江战役【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4年后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图片展示的进军路线图,是从广东革命根据地出发,北上作战,经历汀泗桥、贺胜桥战役接着攻下武汉,在江西南昌打败孙传芳,进而进入到上海,接着继续北伐,攻打张作霖部,可知路线图为国共两党合作北伐图,C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进入到北京地区,排除A项;红军长征最终到达陕北吴起镇,排除B项;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应从北向南进攻,排除D项。故选C项。13.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开始于()A. 南昌起义发动B. 中共中央八七会

14、议召开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D. 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C项正确;南昌起义是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排除A项;八七会议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并不是开端,排除B项;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后,不是革命道路的开创标志,排除D项。故选C项。14.

15、 在抗战的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取得胜利,且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的会战是()A. 淞沪会战B. 第三次长沙会战C. 太原会战D. 台儿庄大捷【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相持阶段(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三次长沙会战是指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期间,以中国第九战区为主的部队在湖南省长沙地区对日本侵略军进行的一次防御战役。该战役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对国内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B项正确;淞沪会战发生在抗战相持阶段之前,排除A项;太原会战发生在抗战相持阶段之前,排除C项;台儿庄大捷发生在抗战相持阶段之前,排除D项。故选B项。15.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走向灭亡,其自身的原因包括()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官僚资本巧取豪夺撕毁双十协定和和平建国纲领案等协议 开辟了第二条战线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