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494866781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永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永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永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 Word版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州市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量75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及科目,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2.回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2、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湖南道县玉蟾岩发现了距今10000多年的几粒稻粒和具有原始特征的陶器。2006年,在浙江北部浦江上山遗址发现了距今有10000多年数量较多的炭化稻以及人们生活的村落、石质农业生产工具和日用陶器。上述考古发现( )A. 说明父系氏族社会出现第二次社会分工B. 体现了中华文化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进程C. 印证长江中下游是华夏文明核心区域D. 表明新石器时代早期原始农耕已经出现【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的距今10000多年的

3、稻粒和农业生产工具表明,当时早期原始农耕已经出现,D项正确;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手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分离,发生在原始社会晚期,发生在农业取得一定发展的基础上,而材料所述为新石器时代早期,原始农业刚刚出现,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玉蟾岩遗址与浦江上山遗址存在交流联系,不能体现中华文明走向一体,排除B项;仅凭两个例子,且未于同时期其他地区对比,不能得出长江中下游是文明核心,排除C项。故选D项。2. 据战国策记载,齐国孟尝君请门客冯谖“收责於薛”,孟尝君是薛邑土地、财富的最大拥有者,债户众多,冯谖受命后,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冯至薛邑后“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偏合”,“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

4、券,民称万岁”。这表明当时( )A. 社会借贷现象已经比较普遍B. 信用体系崩坏阻碍经济发展C. 贫富分化加剧激化社会矛盾D. 民本思想盛行助推基层治理【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战国时期孟尝君债户众多,冯谖假借债主的命令,火烧了全部债券,百姓高兴地欢呼万岁,说明战国时期社会借贷现象已经比较普遍,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战国时期债权关系,不属于信用体系,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债券被烧毁之后得到民众的拥护,并未加剧激化社会矛盾,排除C项;材料属于经济现象,不属于基层治理,排除D项

5、。故选A项。3. 根据广东通志卷三十八名宦志所载,两汉时任职岭南的地方官员中有传记的约有40人,而有儒言儒行的有30人。其中明确记载为博士弟子、学于太学和“通经”的有6人,举茂才和辟召2人,举孝廉13人。这( )A. 表明儒学正统地位逐步确立B. 说明朝廷推行因俗而治政策C. 反映了岭南本土士大夫崛起D. 体现了地方治理儒家化趋势【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两汉时期。根据材料可知,两汉时期派往岭南任职的地方官员中儒家学者所占的比重较大,说明两汉政府重视对岭南的思想控制,体现了地方治理儒家化的趋势,D项正确;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

6、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朝廷推行因俗而治的治理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这些士大夫来源于岭南地区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4. 据下图可知,隋唐时期( ) 隋唐大运河沿岸的大型粮仓示意图A. 朝廷开始建立常平仓制度B. 政府重视粮食的官方储备C. 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南移趋势明显D. 官仓建设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隋唐时期在大运河沿岸建立了大型粮仓,说明政府重视粮食的广泛储备

7、,B项正确;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排除A项;根据图片可知,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仍然在北方看不出南移趋势明显,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民间组织、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排除D项。故选B项。5. 清初思想家李颙指出“儒者之学,明体适用之学也”,“穷理致知,反之于内,则识心悟性,实修实证;达之于外,则开物成务,康济群生。明体而不适于用,便是腐儒:适用而不本于明体,便是霸儒。”这一言论 ( )A. 表达个性自由的愿望B. 体现经世济民的观念C. 蕴含离经叛道的倾向D. 宣扬空谈心性的主张【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

8、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初(中国)。据材料“儒者之学,明体适用之学也”、“康济群生”和所学可知,清初思想家李颙提出了明体适用的实学思想,强调体用的统一,要求学者兼具高尚的德性修养与经世致用的实际功业,B项正确;据材料“穷理致知,反之于内,则识心悟性”可知,李颙实际上将明体之事置于优先的地位,特别强调心性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没有主张个性自由和蕴含离经叛道的倾向,排除A、C项;李颙彰扬了儒学的经世致用传统,力斥了空谈身心性命不重躬行践履的空疏学风,材料强调了心性与实用的结合,排除D项。故选B项。6. 下表是19世纪末我国部分商办纱厂创办情况表。据下表可推知,当时( )厂名创办时间

9、和地点纱厂创办人通久源1894年,浙江宁波严信厚,曾督销长芦盐务大生1896年,江苏南通张謇,曾授翰林院修撰裕通1898年,上海朱幼鸿,曾任浙江铜元局总办A. 洋务运动破产诱发中国近代工业产生B. 官僚资本扩张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 绅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D. 维新变法促使政府放弃传统抑商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中国)。根据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在晚清,传统的社会结构和商人阶层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商人阶层开始扩大;同时“士”和“商”开始结合,形成了所

10、谓的“绅商”阶层。这种变革在晚清,尤其是洋务运动之后,变得更加剧烈。所以表格信息体现出来的是绅商在晚清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C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洋务民用企业的兴办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而不是因为洋务运动“破产”才诱发中国近代工业产生,排除A项;官僚资本是指当政者凭借国家政权力量,强行占有公共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私人资本,从而在经济领域中形成一个被个人或集团所占有的资本,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为了支付赔款,挽救统治危机,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奖励工商,放弃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不是维新变法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7. 1920年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的第53号

11、训令批准了钱玄同、胡适等人提交的请颁行新式标点议案,训令指出议案内容“远仿古昔之成规,近采世界之通则,足资文字上辨析义蕴、辅助理解之用”,并转发所属各校“傅备采用”。由此可知 ( )A. 白话文运动迎来新的发展契机B. 传统文学体裁与西方文化接轨C. 文学革命推动了社会政治变革D. 教育革新成为救国的主要手段【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0年(中国)。根据材料“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的第53号训令批准了钱玄同、胡适等人提交的请颁行新式标点议案”可知,白话文运动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A项正确

12、;材料只提到了新式标点议案,没有涉及传统文学体裁与西方文化的接轨,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标点符号的改革,不能直接推断出文学革命推动了社会政治变革,排除C项;教育革新并没有成为救国的主要手段,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8. 下图为申报刊登的新闻简讯。据此可知,当时( )蒋委员长昨安返洛阳前线各军已奉令休战停止前进洛阳蒋委员长夫妇偕宋子文等乘巨型机由西安起飞,今日下午五时三刻降落洛阳机场。蒋衣黑呢大老,笑容可戛,精神极健旺。下机后,频与欢迎人员领首,旋偕宋等同车赴军校官邸休息。(二十五日下午六时三十分发急电)A. 中共正式提出了逼蒋抗日方针B. 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C. 上海新闻界

13、为开辟正面战场制造舆论D. 共产国际推动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36年的中国。根据材料“洛阳蒋委员长夫妇偕宋子文等乘巨型机由西安起飞,今日下午五时三刻降落洛阳机场。”及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是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蒋介石最终安全脱险的历史信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标志着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B项正确;1936年9月,党在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中正式提出了“逼蒋抗日”的口号,排除A项;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颁

14、布,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此后国民党开辟了正面战场,排除C项;“共产国际推动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9. 毛泽东在评论某次会议时指出:“我们几个国家,苏联、中国,还有朝鲜和越南,是团结得很好的,方针是正确的,活动是有成绩的。我们要跟一切愿意和平的人合作,来孤立那些好战分子,就是孤立美国当局,主要还是那里头急于要打仗的那一派。”这次会议( )A. 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成功缔结了朝鲜停战协议C. 增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D. 使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

15、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根据材料“我们几个国家,苏联、中国,还有朝鲜和越南,是团结得很好的,方针是正确的,活动是有成绩的。我们要跟一切愿意和平的人合作,来孤立那些好战分子,就是孤立美国当局,主要还是那里头急于要打仗的那一派。”可知,这次会议为日内瓦会议,在这次会议中印度支那问题由于中国做出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树立了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形象,D项正确。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A项;1953年7月26日,历时两年之久的朝鲜停战谈判完全达成协议,排除B项;1955年万隆会议增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排除C项。故选D项。10. 20世纪60-70年代的三线建设,绝大部分工厂都是从“一五”“二五”时期建设的大厂中分出的,许多甚至是整体搬迁。例如,始建于1965年的攀枝花钢铁厂,不仅很多设备是从鞍钢、上钢运去的,而且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骨干也是从那些老厂抽调的。这主要表明我国三线建设的开展( )A. 改善了工业布局B. 增强了国防力量C. 曾受益于计划经济体制D. 推动了中西部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