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型城市化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4866360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新型城市化学习心得体会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年新型城市化学习心得体会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2年新型城市化学习心得体会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2年新型城市化学习心得体会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2年新型城市化学习心得体会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新型城市化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新型城市化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新型城市化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赵洪祝_政策瞭望_年第_期发布日期:_-7-27【字体:大中小】一、充分肯定我省推进新型城市化取得的重大成就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早在_年,我省在全国最早提出城市化发展战略。_年率先出台了_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_年又率先提出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出台了_加强城市工作走新型城市化道路_。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城市化发展和提升。新型城市化战略的提出与实施,表明我省城市化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有了重大转变。在指导思想上,由以物为主逐渐转向以人为本;在发展路径

2、上,由城乡分割逐渐转向城乡统筹;在发展方式上,由外延扩张逐渐转向内涵发展;在发展动力上,由主要依靠行政推动逐渐转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新型城市化各项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_年我省城市化水平达到_%,比_%的全国平均水平高_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居_、_之后,列全国各省区第_位,全省新型城市化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近几年来,我省各地根据新型城市化发展要求,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体系建设。编制了新一轮_省城镇体系规划(_年),编制了浙中城市群规划,研究了_个小城市和_个中心镇的发展问题,目前三分之二以上的中心镇完成了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完成县(市)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工作,村庄规划编制率达到_以上,今年上

3、半年又出台了新型城市化发展“_”规划。在规划的统领下,各类城市快速发展,城乡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全省城镇体系呈现了集群化、网络化发展的趋势。_、宁波、温州都市区和浙中城市群初显雏形。全省城区人口规模持续增加,城区人口_万以上的特大城市_个,城区人口50_万的大城市_个,城区人口20_万人口的中等城市_个,_个小城市培育和_个中心镇发展改革深入推进,全省呈现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各地高度重视城市功能提升,加快建设城市新区,增强城市承载能力。_加快推进钱-_新城建设,宁波着力打造东部新城。全省城市建成区规模不断扩大,_年全省城市和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_平方公里。与此同时,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4、,城市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不断改善,城市供水供电通讯等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提升,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城市经济得到快速增长。_年,全省_个设市城市实现生产总值近2。郾_万亿元,其中_个设区市的城区实现生产总值1。郾_万亿元,较_年分别增长了1。郾_倍和1。郾_倍。适应城市空间和经济规模扩大的需要,各地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全省已有_个市、县(市、区)建成并运行“数字城管”。随着城市功能逐步增强,我省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据中国社科院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我省_、宁波、温州、绍兴、台州、舟山、嘉兴、金华、湖州等_个城市进入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百强行

5、列,其中_跨入全国十强。按照建设“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生态_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快城市污染治理,绿化美化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品位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_年,我省县城以上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郾_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4。郾_%,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郾_%,已建成国家生态县_个、国家园林城市(县城、镇)_个、省级园林城市_个。县城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面建成,污水处理率达到83。郾_%,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4。郾_%,_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建成,其中_个中心镇全面建成。同时,按照“居者有其屋”的要求,加快建设城镇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不断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推

6、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截至_年底,已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_万套,改善了_万户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实现了城镇低保标准两倍以下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应保尽保,还累计改造建设农村住房117。郾_万套。全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郾_平方米,较_年增加10。郾_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60。郾_平方米。我省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强大动力,扎实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积极开展中心镇发展改革和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着力深化户籍管理制度、土地使用制度、投融资体制、社会保障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初步形成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我省较早出台了加强对农村进城务工

7、人员服务和管理的政策意见,在全国首先实施居住证制度,推动农民工养老、医疗、子女入学等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促进了农民工融入城市。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就业、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全省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实现了城乡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了“应保尽保”。特别是在中心镇发展改革和小城市培育过程中,加大改革力度和政策扶持。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增设_和村镇银行,促进民间资本投资;稳步推进宅基地置换住房改革,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推进执法体制改革,建立行政执法中心,采取联合执法、集中执法,增强了执法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着力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了

8、机构改革,理顺了内设机构,扩大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增强了城镇管理和服务能力。_年,_个小城市试点镇平均gdp增长17。郾_%,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2。郾_%,财政收入增长_%,城镇化率提升2。郾_个百分点,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就业比重提高3。郾_个百分点,呈现出超常发展态势。我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加快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产业向农村转移、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城乡基础设施网络日渐完善,全省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99。郾_%,行政村班车通达率达到92。郾_%。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率先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省十五年教育普

9、及率达到97。郾_%;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郾_%,参合农民健康体检率达到63。郾_%,所有县市区全部实行门诊统筹;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_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_元和_元,分别实际增长7。郾_%和9。郾_%,农村居民收入的实际增幅比城镇居民高出_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从_年的2.451缩小到2.371,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我省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城市病”日渐凸显,二是以城带乡能力仍

10、然不强,三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障碍没有根本突破。这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创新举措、有效突破。二、深刻认识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大意义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全球城市化空间布局和形态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加速发展。_年,我国城市化率首次超过_%,这是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意味着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行为、价值观念都将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标志着我国城市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_、_提出我国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特别是对长三角的城市化寄予厚望,强调要努力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国际化水平,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形成以

11、特大城市与大城市为主体、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的网络化城镇体系,成为我国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我省地处长三角南翼,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中走在前列,开创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大意义。1.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举措。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全面贯彻_的内在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城乡经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筹划,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新型城市化与传统城市化的区别,主要在

12、于新型城市化着力于破解城乡分割,立足于统筹城乡发展,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有利于突破城乡壁垒,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产业向农村拓展、城市优质要素资源向农村流动、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2.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主线。在工业化后期,以新型城市化提升新型工业化,以城市转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一条重要途径。当今世界,区域经济竞争的核心是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竞争。

13、我省要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继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关键是要在城市竞争上抢占制高点。城市是人才、科技、金融、信息等高端要素的集聚地,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高地,也是有效扩大内需和拉动周边地区消费的重要平台。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有利于集聚高端要素、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有利于有效扩大内需、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为全省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支撑。3.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是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全面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城市是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城市拥有较为完备的交通、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集聚着大量优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资源。深

14、入推进新型城市化,必将进一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繁荣城市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和发展质量;必将进一步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促进农村新社区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城乡居民共享城市现代文明,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4.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_现代化,是全省人民努力奋斗的宏伟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涵,不只是城市的现代化,还包括农村农业的现代化,也就是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化。推进新型城市化,不仅要充分运用现代理念、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加快城市经济社会

15、发展现代化,推进城市建设管理现代化,而且要发挥城市的辐射功能,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同步推进,从而达到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三、着力形成体现城乡统筹特色的新型城市化工作机制统筹城乡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_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一大优势和特色,是“八八战略”的重要方面,也是“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题中之义。在新的形势下,推进_新型城市化,必须进一步发挥这一优势,彰显这一特色,坚持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以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增强城市高端要素的集聚能力,增强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辐射能力,增强城市宜居宜业的承载能力,着力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市化工作机制,促进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一要健全完善规划体系,形成城乡规划先导机制。搞好城乡规划,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创新规划思路,完善规划体系,强化城乡规划的综合引导作用,促进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