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总布置编制大纲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4860658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总布置编制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施工总布置编制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施工总布置编制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施工总布置编制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施工总布置编制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总布置编制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总布置编制大纲(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步设计阶段水电建设项目施工总布置编制大纲范本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1995年2月水电站初步设计阶段施工总布置编制大纲主 编单 位:主编单位总工程师:参 编 单 位:主要编写人员:软件开发单位:软件编写人员:勘测设计研究院年月#目次1. 引 言 . 4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 43. 设计基本资料 . 44. 施工总布置设计原则 . 65. 场内交通设计 . 66. 施工总布置 . 107. 转运站 . 168. 应提供的设计成果 . 171. 引 言工程位于,是以为主,等综合利用的水 利水电枢纽工程。正常蓄水位 m,最大坝高 m,总库容m3,电站总装机容量 MW,年发电量 kW h

2、,灌溉面积 km2。通航t级船队(舶)。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 年月审查通过,选定坝址为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2.1 有关本工程设计依据文件(1)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文件(3) 初步设计任务书。2.2 主要设计规范(1)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 5021 93);(2)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修改稿);(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38 89);(4) 水利水电工程场内外交通设计导则(送审稿);(5)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布置设计导则(送审稿)。2.3 设计参考资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手册。3. 设计基本资料3.

3、1 工程地区所属行政区划和社会经济状况(1) 工程所在地的行政区划位置;(2) 交通状况,现有对外水陆交通运输条件和运输通过能力,拟建的交通设施和近、远期发展规划;(3) 水、电以及其他动力供应情况(4) 为工程施工服务的建筑、加工制造、修配、运输等企业的规模、生产能力及发展 规划;(5) 邻近居民点、市政建设状况和规划;(6) 当地建筑材料及生活物资供应情况;(7) 施工现场土地状况、移民迁安和征地有关规定提示:以往有的工程因征地困难,严重影响准备工程进展,因此尽量把施工场地布置紧凑合 理、节约用地,避免占用良田、平地过多,减少移民安置工作量。(8) 当地及有关部门对工程施工的要求。3.2

4、工程布置及施工(1) 工程总布置、规模、型式、特点、施工条件及有关图纸;(2) 各永久建筑物的布置、规模、型式、特点、施工条件及有关图纸(3) 工程总工程量及汇总表;(4) 各永久建筑物工程量及汇总表。3.3 现场地质、地形资料(1) 工程所在地行政区规划图;(2) 施工现场区1/2000地形图,三角水准网点等测绘资料;(3) 施工现场范围内地质测绘(1/2000);(4) 场区地下水位埋深等值线;(5) 本工程地震基本烈度为 度;设防烈度为度。3.4 施工期间水文气象及环境保护资料341水文、气象资料。(1) 坝址全年洪水和枯水时段洪水的频率流量关系;见表1。表1坝址洪水频率流量关系单位m3

5、/s时段频率51020全年枯水期月曰月 日月曰月 日(2) 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3) 坝址气温与水温见表2;表2坝址气温与水温单位:C项目月份123456789101112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水温(4) 多年平均降雨量 mm,年最大降雨量 mm,最大降雨强度mm/d:冰冻期为月,结冰厚度m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m/s,风向为最大冻土深度m。342 环境保护资料。施工场地范围内的环境保护要求。3.5 主体工程主要施工技术(1) 基础开挖主要施工方法及主要施工机械。(2) 大坝施工主要施工方法及主要施工机械。(3) 厂房施工主要施工方法及主要施工机械。(4) 机电安装主要施工方法及主要施工机械。(5)

6、输水线路主要施工方法及主要施工机械。3.6工程施工导流方案及主要建筑物4. 施工总布置设计原则提示:(1)应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以利于生产、方便生活、便于管理、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等因素进行优化论证;(2) 施工临时设施宜结合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或其它部门永久性工程统一规划。包括道路、桥梁、生产和生活房屋、排水设施、输电与通讯线路等;(3) 在确定施工设施项目及规模时,应考虑当地现有企业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服务的可能 性与合理性;(4) 在满足工程施工需要和不增加工程投资的前提下,尽可能结合城镇建设规划进行;(5) 主要施工设施和辅助企业的防洪标准,应根据工程规模、工期长短、水文特性和损失大小

7、采用防御五至二十年一遇洪水。若采用高于或低于此标准要进行论证;(6) 施工场地布置,一般分为施工准备工程、主体工程施工和工程施工收尾三个阶段。各 阶段的场地布置除应满足本阶段需要外,尚应为下阶段创造有利条件,避免前后阶段倒置或 被迫改迁;(7) 施工总布置设计,要力求紧凑合理节约用地,并尽量考虑利用荒地、滩地、坡地,以不占或少占用良田为好。5. 场内交通设计提示:(1)施工场内交通规划,应满足工程施工需要,适应施工程序工艺流程;全面协调单项工 程、施工企业、地区间交通运输的连接与配合;力求使交通联系方便,运输组织合理节省线路和设施的工程投资;减少管理运营费用。(2)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可考虑

8、采用公路、铁路、水运及索道等运输方式,或采用综合运输方式。5.1 场内交通运输方式选择(1) 场外交通路线距离工地 km,位置,道路标准 以及运营状况。(2) 场内、外交通衔接方式确定。(3) 站场位置确定。5.2 场内交通道路、桥涵标准确定提示:按采用公路运输方式进行设计:(1) 可分主干道、次干道。主干道 :是贯通整个工地施工场地、联系场外交通和前后方各 生产系统的主要道路。次干道 :是各施工区内部、辅助企业之间的道路;(2) 场内交通道路标准选定参照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的二、三、四级公路标准执行。但其路基及行车道宽度可结合工程行驶的主要车辆类型适当加宽。5.2.1 施工期间材料、物资

9、运输量及运输强度(1) 外来物资数量;(2) 场区当地物资供应数量;提示:例如建筑材料、生活物资。(3) 各种土石方工程运输量;提示:包括永久建筑和临建土石方开挖弃料、填筑料运输量(4) 混凝土骨料加工运输量;(5) 钢筋、模板、混凝土预制件加工运输量;(6) 混凝土浇筑运输量;(7) 机电设备、金属结构安装运输量;(8) 生产、生活管理人员交通运输量;(9) 施工机械设备运输量;(10) 其它场内运输量。5.2.2 场内交通运输方式选择提示:采用公路运输方式进行设计。523场内交通道路标准的确定。523.1 公路桥涵设计洪水标准公路桥涵设计洪水标准参见下表表3公路桥涵设计洪水标准表项目桥涵设

10、计洪水频率%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二三四路基123按具体情况确定桥、涵特大桥0.30.311大、中桥1122小桥1244涵洞及小型124不作规定排水构造物523.2 场内道路、桥涵技术标准(1) 场内道路的计算行车速度可采用 km/h;(2) 行车道宽度根据行驶主要车辆类型按下表设计;表4行车道宽度表单位:m行驶车辆宽度行车道宽度4.511 123.59- 10382.572.56(3) 路肩宽度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一般使用的车型大,车辆多,工人上下班来往拥挤且带部分劳动工具。 路肩宽度可适当加宽到 0.75m1.5m。有特殊要求还可以再适当加 宽。(4) 最大纵坡场内道路的最大纵坡参见下表。表

11、5最大纵坡道路类别最大纵坡主干道8次干道9提示:在特殊困难地段,主干道的纵坡可增加 1 ,次干道可增加2 ,在极个别的短直线地 段还可适当增加。在海拔2000m以上或严寒冰冻地区,最大纵坡不能超过 &。(5) 最小平曲线半径(6) 桥涵长度、宽度、过水能力、高程、结构形式提示:行驶大车型的主干道,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的规定执行 .次干道最小平曲线半径可选用 以下指标。车辆种类最小平曲线半径m行驶单辆汽车9汽车带一辆拖车1215t25t平板挂车1540t60t平板挂车18523.3 场内主要干线道路、桥涵设计指标汇总(1) 列出各主要干线道路的路基、路面宽度;(2) 列出各主要干线道路的道路纵坡

12、;(3) 列出各主要干线道路的转弯半径;(4) 列出各主要干线道路的横断面结构形式;(5) 列出各桥涵技术指标。5.3 主要交通干线线路布置提示:(1)场内公路的布置应结合施工总布置综合考虑,要有利于各施工系统相互之间的联系;(2) 场内公路选线应尽可能的缩短运输线路长度,尽量避免采用工程量大或费用高的人工构筑物;(3) 对路面(如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路面)破坏性较大的履带车辆,数量较少偶尔在路面上 行驶时,可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当数量较多且经常行驶时,应另辟道路;(4) 大宗物资沿最外线路运输,主干线要避开生活福利区,且距施工工厂仓库有一定的安全距 离。(1) 料场内外交通道路。(2) 大坝

13、施工交通道路。(3) 电站厂房施工交通道路。(4) 引水、泄水工程施工交通道路。(5) 各施工工厂、仓库交通道路。(6) 生产管理、生活区交通道路。5.4 跨河设施布置(1) 施工进度对河流两岸之间来往交通的要求。(2) 过河交通方式的选择。(3) 过河交通设施组成、规模和布置。5.5 场内交通工程量汇总提示:包括各线路长度、土石方工程量、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工程量、占地面积。6. 施工总布置提示: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场地地形、地质、交通条件、施工管理的组织形式等,施工总布置一般除建筑材料开采区、转运站及特种材料仓库外,大体上可分为集中、分散和混合布置三种基本型式;(1) 集中布置的基本条件:枢纽

14、工程永久建筑物集中在坝轴线附近,坝址附近场地开 阔,可基本满足施工总布置的需要;交通条件比较方便,可就近与铁路或公路联结;(2) 分散式布置的条件:枢纽工程永久建筑物布置分散或两岸场地狭窄,交通条件比较困难,为此施工临建工程应随场地条件进行分散布置;(3) 混合式布置:除以上二种布置型式外,由于工程特性和自然条件各异,施工总布置 则要视实际情况而定了。6.1 场内分区原则和布置提示:工程附近有几处可供选择的施工场地时 ,应结合各地段地形、地质、交通条件及其与 枢纽工程的相对位置,根据有近到远先下游后上游的平面布置原则。竖向布置高程一般在 防洪水位附近依次由低至高选择有利地段,作为施工场地。当枢纽工程附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