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问答题知识点汇总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4855519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问答题知识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问答题知识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问答题知识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问答题知识点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问答题知识点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问答题知识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问答题知识点汇总(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初诊接待中的留意事项1, 避开惊惶心情2, 语言表达。语速适中,避开运用方言,若运用专业术语,应向求助者说明专业术语的内涵外延3, 反复说明心理询问中的保密原则4, 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询问者不能在询问范围以外向求助者供应扶植和做任何承诺5询问时的仪态2, 采集求助者病史和个人资料的桑德伯格提纲。1)身份资料。2)来就诊的缘由和对治疗服务的期望。3)现在及近期的状况。4)对家庭的看法。5)早年回忆。6)诞生和成长。7)健康及身体状况。8)教化及培训。9)工作记录。10)消遣。11)性欲的发展。12)婚姻及家庭资料。13)社会基础。14)自我描述。15)生活的转折点和选择。16)对将

2、来的看法。17)求助者附加的任何材料。3, 如何进行初诊接待1询问准备工作:应有仪态,服装整齐, 坐姿端正, 表情平和 2礼貌接待方式:运用礼貌语言,看法平和恳切,据实际运用 3提问间接询问求助者渴望得到哪方面扶植,不行干脆逼问 4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看法,向求助者说明是否能供应扶植 5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反复申明保密原则,说明保密例外 6向求助者说明心理询问性质是扶植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 7说明求助者责任, 权利与义务:三责任, 四权利以及四义务8.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运用那种询问方式 4, 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1.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者助内容2.心理询问师在初诊接待中视察到的疑

3、点3.心理询问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觉问题进行谈话4.上级心理询问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5.谈话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5, 对会谈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原则 1.求助者的接受实力,符合求助者的爱好 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干脆或间接针对性 3.对求助者特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4.对深化探究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5.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6.对变更求助者的看法有主动作用,对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扶植在选择谈话内容时有一大禁忌,即不行把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作为谈话和探讨的内容7.会谈法的有效性,会谈法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询问师是否能正确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状态

4、和行为特点6, 摄入性会谈提问失误1避开“为什么”的问题这类问题的含义对求助者有猛烈示意性 2避开多重选择性问题因这类问题具封闭性,询问师获得信息受限制 3避开多重问题这类问题表现出询问师缺乏训练,使求助者不知所措 4避开修饰性反问这种反问后果对求助者毫无好处,使会谈陷入僵局 5避开指责性问题此类问题对求助者产生很大威逼感,立刻引起防卫6避开说明性问题询问师表达自己看法,不利于推动求助者自我探究 7, 提问过多/不恰当提问的消极作用1.造成依靠 2.责任转移 3.削减求助者的自我探究 4.产生不精确的信息 5.求助者可因为处在被审问地位而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6.提问过多可以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

5、与说明8, 使用心理测验的程序及留意事项。程序:(1)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同意。(2)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3)测量结果假如与临床视察, 会谈法的结论相左,不行轻信任何一方。必需重新进行会谈,而后再进行测评。留意事项:(1)不得乱用心理测验。(2)不得运用“地毯式轰炸”方式实施心理测验。9, 乱用心理测验的形式有几种?1.目的不明确,依据不充分地随意运用。2.单纯依据心理测验结果,不与临床表现相比照,片面地给出诊断和制定矫治措施。3.未查明某种心理测验自身牢靠性(信度, 效度)以及常模的时限便在临床上运用。4.在诊断目的以外使用心理测验。

6、5.不按程序要求和操作规定实施心理测验。 6.超出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功能,主观地对心理测验数据和结果进行说明。7.运用盗版软件实施心理测验。8.将干脆翻译未经修订的测验工具用于临床。10, 假如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量表?(1)选择测评量表,应有指向性。(如求助者有明显焦虑心情,可选用与心情有关的量表。)(2)为了确定非情景性症状的性质,应启用人格问卷,以便探究症状的人格因素。(3)为找寻早期缘由,可选用病因探究性量表(如SCL-90)。(4)为解除疾病而运用量表。(怀疑有精神疾病,可用MMPI;觉得智力有问题,可用智力气表;怀疑是神经系统疾病时,可选用神经心理学测评手段。)11, 临床资料整理归纳

7、包括哪些方面。一般资料:1, 求助者的人口学资料2, 求助者生活状况3, 婚姻家庭4, 工作记录5, 社会交往6, 消遣活动7, 自我描述8, 求助者个人内在世界的重要特点9, 其他资料按以下提纲整理个人成长史:1, 婴幼儿期2, 童年生活3, 少年期生活4, 青年期5, 个人成长中的重大转化以及现在对它的评价按以下提纲整理求助者目前精神, 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1, 精神状态, 2, 身体状态3, 社会活动状态12, 确定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关键点的原则。(1)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缘由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2)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许久地存在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更变更自身的形式

8、,但无论形式如何变更其本身性质不变。13, 正确的五种询问看法是什么?敬重, 热忱, 真诚, 共情, 主动关注。14, 对该求助者的个人成长资料进行整理1.童年生活阅历(1)吃东西未洗手遭到母亲训斥(2)身体健康,未患过严峻疾病(3)父母感情融洽(4)父母管教严厉,做事追求助者完备2.青少年期状况(1)爱好爱好较少,很少与同伴玩耍作游戏(2)高校时因同学患肝炎而担忧被传(3)没有要好的挚友(4)学习就业很顺当15, 还应收集该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资料 1家族史, 疾病史, 诞生状况及婚恋状况, 生活状况, 社会交往状况, 个人内心世界的重要特点2该求助者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3早年回忆,有无负性心

9、情记忆4对将来的渴望5性欲的发展及性生活的相关状况6该求助者的既往心理询问史及心理测验状况7 该求助者的家庭成员关系8该求助者的价值观信念或志向16, 对求助者临床如何进行量化评定 1病程:1年以上,评为3分。2精神苦痛程度: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助别人扶植才能摆脱,评为2分。3社会功能:学习效率显著下降,回避社交场合,评为2分。总分为7分,精神苦痛程度和社会功能变更超过3个月,神经症的诊断成立。17, 临床资料整理归纳模式1心理功能精神状态;按认知, 情感, 意志, 行为模式, 人格特征方面依次填写。2生理功能身体状态;睡眠, 饮食, 头痛, 性功能失调,躯体疾病, 异样感觉。3社会功能社会工作

10、与交往状态(1)工作学习效率:活动效率下降,因病无法工作, 学习而考勤不全。(2)社会交往状况:社交实力受损,接触不良,同事, 同学关系不和。(接触不良是人际关系不好)4心理测量;(1)求助者是否做过心理测量。(2)心理测量目的及测量结果。18, 临床资料相互印证比较, 分类整理。1, 求助者的主诉:近一年多焦虑, 惊惶,心情低落,留意力不集中,伴失眠。2, 家属报告:求助者家庭优越,从小教化严格,懂事听话。性格较内向, 胆小怕事,追求完备。学习成果优良。3, 摄入性谈话:求助者一年前失恋,快毕业了,论文没有写完。骨折, 耳聋, 掉头发,什么都干不下去,失眠,一天睡两三个小时。感到毕业渺茫,没

11、心思找工作。亲朋好友不能帮忙。最想解决的问题是治好病,如期毕业。 4, 临床视察:求助者焦虑担忧,心情低落,思路清楚,有礼貌。 5, 心理测验:SAS:70重度焦虑EPQ:典型内向, 典型心情不稳定;SCL-90:躯体化3.8, 抑郁3.2, 焦虑3.9, 敌对2.56, 其他:19, 造成该求助者主要心理问题的缘由?1.生物缘由:1躯体疾病2年龄3性别 女性 年龄.青年初期。2.社会缘由:1生活事务2人际关系3生活方式4生存环境5社会支持系统6社会文化 (1)家庭教化的缘由(2)负性生活事务的影响 (3)求助者人际关系(4)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扶植,未得到父母, 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注。家庭经

12、济条件一般。负性生活事务,炒股失败赔钱,父母离异。3.心理缘由:(认知)1.错误认知或错误观念2.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事的许久偏见3.记忆中许久的负性心情记忆4.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5.价值观的偏离6.心理发育停滞7.特性因素,特性追求完备,争强好胜,无法正视挫折,患得患失.认为自己无能的错误认知。存在不合理的信念:炒股确定能挣钱。 缺乏有效解决自身问题的行为模式。不会调整自己的心情。20, 如何选择询问方法, 一般原则:1, 不同的问题应选择不同的方法;2, 不同的阶段可选择不同的方法;3, 依据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4.不同的专长和阅历会影响方法的选择。21, 心理询问个案包括哪些

13、内容?P138答:(1)一般背景资料。(2)来访缘由。(3)现主要症状。(4)家庭关系, 人际关系, 个人成长阅历和社会支持体系。(5)个人的心情, 特性特征, 爱好爱好, 自我相识评价及常用的应对方式。(6)既往病史, 家族病史。(7)心理测试结果。(8)询问师的一般印象。(9)诊断与评价意见。(10)处理意见与询问方案。(11)询问各阶段及效果分析。22, 适宜的求助者具备条件/询问对象特征。(1)智力正常。(2)年龄适宜。(3)内容适合。(4)人格正常。(5)动机正确。(6)信任度高。(7)行动自觉。(8)匹配性好。23, 询问师对询问目标的错误观念有哪些?1)持完全中立的看法,不带有任

14、何自己的价值观。2)给求助者灌输, 传授一些正确的, 健康的价值观。3)把求助者的快乐, 满足作为询问目标。4)把求助者能否适应环境作为询问目标24, 对临床表现如何进行量化评定1)病程不到三个月为短程1分;三个月到一年为中程2分;一年以上为长程,评3分2)精神苦痛程度:轻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1分;中度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须靠别人的扶植或出境的变更才能摆脱评2分;重度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评3分3)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或者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略微阻碍者1分;中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变更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开,评2

15、分;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推卸,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3分4)总体评价:假如总分为3,可以认为不够诊断为神经症假如总分不小于6,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视察确诊须要说明的是,对精神苦痛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状况才行,评定涉及的时间太短是不行靠的25, 如何对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 1依据推断正常心理活动与异样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可知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样,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样;其特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2从求助者的“求助者医行为”来推断,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表现出猛烈的求助者治愿望而主动求助者医3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能相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样,也能分析其产生的缘由,渴望通过确定的方法来解决26, 影响资料牢靠性的可能因素1, 过分随意的交谈, 询问师的倾向性很可能给患者形成示意,造成求助者的自我评价和环境推断的失真,这对所获资料有重大影响;2, 同一个询问机构中,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