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格式模板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4854056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献综述格式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献综述格式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献综述格式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献综述格式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文献综述格式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献综述格式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综述格式模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 目 缆线机器人的机构设计及仿真 姓 名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 号 指导教师 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二一六年四月目 录 1 引言32 国外机器人研究成果42.1 国外机器人研究成果42.2国机器人研究成果83 总结10参考文献121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开展,超高压大容量输电线路越建越多,线路走廊穿越的地理环境更加复杂,如经过大面积的水库、湖泊和崇山峻岭,给线路维护带来很多困难。而且在严冬及初春季节,我国云贵高原、川陕一带及两湖地区常出现雾凇和雨凇现象,造成架空输电线路覆冰,使线路舞动、闪络、烧伤,甚至断线倒杆,使电网构造遭到破坏,平安运行受到严重威胁

2、。在紧急情况下,寻道员用带电操作杆或其它类似的绝缘棒只能为很少的一局部覆冰线路除冰,人工除冰有很高的危险性。在国外,一些国家的地理与气候情况与我国相似,甚至一些国家的情况更加恶劣,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提高高压输电线除冰的效率,减少损失,维护人工的平安,开发一种可以替代或局部替代工人进展除冰作业的新型设备一直是国外相关研究的热点。因此,研制平安有效的除冰机械以代替人进展导线除冰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实用意义。2 国外机器人研究成果2.1 国外机器人研究成果从20世纪80年代末,国外已经开展了巡线机器人的研究。而除冰机器人是比巡线机器人更复杂的机电一体化构造,目前国没有技术成熟的除冰机器人。1

3、988年,东京电力公司的Sawada等人首先研制了具有初步自主越障能力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巡检移动机器人,如图2-1。当遇到杆塔时,该机器人利用自身携带的导轨从杆塔侧面滑过,待机器人夹持轮抱紧线塔另一侧的地线后,将弧形手臂折叠收起,以备下次使用。机器人携带的导轨约100kg,由于自身质量过大,对能源的要求较高。其携带的损伤探测单元采用涡流分析方法探测光纤复合架空地线铠装层的损伤情况,并把探测数据记录到磁带上,由于存储量有限,巡检完一段距离的线路后就需要读出数据,实际应用受到了限制。图2-1 OPGW巡检机器人1989年,日本NTT公司的Shinichi Aoshima等人研制了一种由多个

4、独立单元组成的机器人。如图2-2所示。机器人采用了头部决策,尾部跟随的仿生控制方式,类似一个蛇形机构,由六对左右对称、相互联接的小车组成,每个单元小车有两个电机,一个用于行走驱动,另一个用于控制联接前后小车的旋转关节的关节角;左右小车采用具有自保安功能的磁锁机构联接,磁锁机构用永久磁铁将左右小车牢牢锁紧,使两车橡胶驱动轮抱住馈电电缆,由行走电机驱动沿电缆平稳爬行。当机器人遇到分支线、绝缘子等障碍物时,每对小车上磁锁机构中的电磁铁通电,顺次将磁锁翻开,机器人再改变两侧旋转关节的关节角,使左右小车分开,小车依次通过障碍物后,控制两侧旋转关节使左右小车合拢,电磁铁断电,磁锁再次锁紧,机器人恢复正常行

5、走状态。该机器人本体的缺点是驱动关节较多,能耗大且控制复杂。图2-2 蛇形巡检机器人美国TRC公司1989年研制了一台悬臂式巡线机器人,如图2-3所示。在架空线路上主要以爬行的方式运动,携带相关设备可以执行电晕损耗检查和绝缘子、压接收等视觉检查的任务,将探测到的故障数据经预处理后传给地面。当该机器人遇到杆塔时,还采用仿人攀援的方法从塔的侧面越过杆塔。图2-3 美国TRC悬臂式巡检机器人由日本Sato公司生产的电力线损伤探测器也采用了单体小车构造,如图2-4所示。能够在地面人员的遥控下,沿电力线行走,利用车载探测仪器探测线路损伤程度及准确位置,将获取的数据和图片资料存储在数据记录器中。地面工作人

6、员可回收复查,进一步确定损伤情况。探测器不具备越障功能,遇到线路附件等障碍物时便可自动停顿前进。该损伤探测器于1993年赢得Shibusawa大奖。图2-4 日本Sato公司生产的巡检机器人加拿大魁北克水电研究院的Serge Montambault 等人2000年开场了HQ LincROVer遥控小车的研制工作,如图2-5所示。该机器人起初用于去除输电线上的积冰,逐渐开展为用于线路巡检、维护等多用途移动平台。第三代原型机构造紧凑,仅重25千克,驱动力大,抗电磁干扰能力强,能爬的坡,通信距离可达1千米。小车采用灵活的模块化构造,安装不同的工作头即可完成架空线视觉和红外检查、压接收状态评估、导线和

7、底线更换、导线清污和除冰带电作业,已在工作电流为800A的315KV电力线上进展了屡次现场测试。但是,HQ LincROVer无越障能力,只能在两线塔之间的电力线上工作。目前,研究组正在开发具有越障功能的自治移动小车,试验结果说明,新一代HQ LincROVer能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跨越障碍物,巡检围达4KM。图2-5 HQ LincROVer遥控小车2002年,巴西米纳斯邦联大学的Mario F.M.Campos等人也研制了一种多功能巡检机器人,如图2-6所示。该机器人采用缆车构造,通过安装不同的设备,能实现线路巡检或在线路上安装、移除航空预警球等多种功能,但这种机器人也不具备越障功能,只能在

8、两杆塔间的线路上作业,其应用围受到限制。图2-6 预警球安装作业机器人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这些国家先后开展了巡检机器人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两个杆塔之间巡检的机器人技术一室相对成熟,有些已到达产品化的程度。2.2国机器人研究成果相比于国外,国对巡检机器人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开展相关研究的机构也不多,90年代末,国的一些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也开场了巡检机器人的研究工作,并已经研制出多种机构类型的巡检机器人样机。大学和大学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在十五国家高新技术开展方案863方案的支持下,中科院自动化所、大学与供电公司、中科院自动化所与大学等同时开展了对架空输电线巡检机器人的研制

9、工作。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大学所研制的机器人采用了三臂构造,如图2-7所示,能在线路上行进,并可自主跨越线路上防震锤等障碍物,但机器人构造重,耗能多,作业控制复杂。大学设计的机器人采用了双臂构造,如图2-8所示,可利用臂上的滚轮在线路上行驶,并具有一定的越障作业的能力,但该设计方案以相线作为机器人的作业路径,相线上相对复杂的环境给机器人的作业控制带来了困难,且机器人在相线上带电作业的危险性较大。图2-7 大学研制的三臂式巡检机器人机械构造图2-8 大学研制的双臂式巡检机器人的机械构造综上所述,目前国外设计的高压线巡检机器人多项选择取相线作为巡检作业路径,与选取地线作为作业路径的机器人设计方

10、案相比,相线的作业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机器人悬挂在相线上时,处于带电作业状态,危险性高。2巡视检测的围小,视野窄。3相线的悬垂弧度较大,机器人在相线上运行时更能耗时耗能。4机器人在相线上运行,容易损伤线路。5相比于地线,相线上的温度较高,一些线路故障段的温度可达以上高温,机器人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会影响机体和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6突遇雷电时,相线上运行的机器人容易产生放电现象,影响机器人本体的平安性。3 总结高压输电线路是当今社会经济的生命线,对其有效的监视和巡查是电力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了解输电线路的组成对巡线机器人的研究设计起着重要作用,输电线路中的各种附属设备对巡线机器人的在线行走起到了阻

11、碍,因此,在巡线机器人的越障构造设计中,必须考虑这些金具的特点和构造,机器人在线路上行走时,不仅要能够跨越这些障碍物,而且还要保证线路的平安。随着对巡检机器人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机器人的构造设计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轻量化、操作简单化和越障高效化等方面。通过以上对高压输电线路和巡检机器人作业环境的分析,也对巡检机器人本体机构的设计提出了要求:1高压线巡检机器人的构造和重量巡检机器人以输电线为作业路径,在高压线路上移动来完成线路的检测任务,机器人本身以及所携带的设备重量都将由线路承当,高压线本身的承载能力有限,根据电路部门提供的技术要求,高压线的负载不应超过200kg,显然,机器人本

12、体的重量应低于这个标准。2高压线巡检机器人本体机构的功能和设计要求机械构造是巡检机器人能否适应高压线路的环境、完成作业要求的关键。巡检机器人的机械构造应满足以下设计要求: 移动能力:能在坡度较为平缓的线路上以稳定的速度快速移动,并能保障机器人本体的平安,沿线移动是巡检机器人的根本作业要求。 爬坡能力:线路存在着弧垂效应,因此即使在水平地面架设的线路都存在着一定的坡度,此外,在山区环境中,坡度将更为陡峭,如塔架分别位于山顶和山谷,该档距段的线路坡度可能超过,因此,巡检机器人应该具有一定的爬坡能力。 越障能力:越障能力的大小影响着机器人的作业围,因此是巡检机器人机械机构设计的重要指标,所设计的机械

13、机构应能跨越线路上的阻碍机器人移动的各种附属设备。 承载能力:机器人悬挂在线路上,所承载的重量除自身机械机构的重量外,还包括控制系统和检测设备的重量,机器人本体还应提供足够的空间用于携带控制系统和检测设备。在比拟现有设计方案的根底上,我提出并设计一种新的适合高压输电线作业环境的机器人本体机构,从最初的机构剑突到具体的运动机构,并阐述该机器人机构本体主要部件的构成和功能作用,利用三维软件和CAD技术给出机器人的实体模型和零件图,并对机器人巡检作业和越障过程给予规划和分析,总结当前的主要工作,分析缺乏,并对进一步的设计工作提出展望。参考文献1 运楚,梁自泽,谭民架空电力线路巡线机器人的研究综述J机

14、器人,2004,26(5):467473.2 王吉岱,永,王凤芹高压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机械本体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8):124126.3 周风余,吴爱国,贻斌110kV输电线路上的巡检机器人J中国电力,2008,41(3):3235.4 易辉,江流我国输电线路运行现状及防雷保护J高电压技术,2001,6(27):4445.5 舒印彪,胡毅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带电作业J高电压技术,2007,6(6):15.6 何晓柏机械设计手册M:机械工业,2007.7 耿欣,周延泽巡线机器人的爬行方案设计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2,(4):1921.8 朱兴龙,王洪光,房立金一种自主

15、越障巡检机器人行走夹持机构J机械设计,2006,23(8):1113.9 桂珍,王怀奥,王立权高空爬行机器人的机构设计J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5),634636.10 Yi Jiyao,Li Zong.Grade ability and anti-slippery principles forfull-wheel driving vibratory rollersJ.Chinese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2004,2(1):4145.11Tavakolim,Zakerzadehmr,VossoughigA hybrid pole climbing and manipulating robot with minimumDOFs for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applications J.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5,32(2):171178.12 王灿星输电线路维护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6):264265.13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