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大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试题无答案苏科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485187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9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大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试题无答案苏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盐城市大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试题无答案苏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盐城市大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试题无答案苏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盐城市大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试题无答案苏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盐城市大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试题无答案苏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市大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试题无答案苏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盐城市大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试题无答案苏科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波是一种电磁波,但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D超声波能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22020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歌手们美妙的“高音”、“低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高”、“低” 是指声音中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声音真

2、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4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节选自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请你指出包含了凝固这种物态变化的一项是()A风雨送春归B飞雪迎春到C已是悬崖百丈冰D犹有花枝俏5.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 B放在衣柜里面的樟脑丸变小了 C太阳出来雾散了D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6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冰的熔化 B霜的形成C冰的形成 D露的形成7.小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晚上在灯前学习的时候(小明用右手写字),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

3、学习,在下面的解决方法中,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 ( ) A把台灯换为吊灯 B把台灯放在正前方 C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 D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8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小强注意到当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cm B30cm C40cm D50cm 9.如图1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水直到加满的过程中,光斑将( )A仍在原来位置 B向右移动后静止C向左移动后静止 D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10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

4、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形成雨降落到地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过程中吸热 B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放热 C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凝固现象 D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11在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逐渐向凸透镜焦点处靠拢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 )A一直变大 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ABA图212如图2,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C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D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13.小明用

5、爷爷的老花镜的镜片对着太阳时,可在距镜片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该镜片看微雕作品上较小的图案时,作品到镜片的距离应满足( )A小于10cm B等于10cm C大于10 cm,小于20cm D大于20cm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甲图4乙 40 3016如图4中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甲温度计: 乙温度计: 。17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是_,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总是_的,且_显示在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像与物在透镜的_侧(选填“同”或“异”);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总是_、_的,且_显示在屏上,像与物在透镜的_侧18

6、.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原理图,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_点上,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_上。 图519目前电话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重要的信息交流工具。李玫接到一个电话,她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 _就听出是妈妈打来的。为了使声音更清晰,她常把音量调大些,这相当于增大了声音的_ _。20我国佛文化中的“千手观音”在春节晚会上被一群风华少女用精美绝伦的舞蹈演绎得淋漓尽致:图61)如图6所示,观众看不见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她舞蹈者,这是因为光的 的缘故。2) 佛光普照,梵音如丝,聆听脱俗乐音,我们能分辨出究竟是何种乐器在发声

7、,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声,其 是不同的。(填“音调”、 “音色”或“响度”)3)舞台上云雾缭绕,宛如天庭,它们是固态二氧化碳 _时 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成小水珠而产生的效果。(填物态变化)4)聋哑少女听不清声音,她们是如何感知音乐节奏的?训练中,技术人员通过加大音量,使音箱、舞台产生_,从而使靠在音箱上或站在舞台上的聋哑少女感觉到音乐节奏的变化。图721日食现象可以用光_的道理解释。观察日食时要注意保护眼睛,一种比较简易的观察日食的方法是用一盆滴有墨水的水来观看,如图7这是利用了_现象。当太阳光与水平面成30角射到平静的水面上时,反射角是 22如图8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

8、,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 (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乙丙甲图8图923.如图9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度,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三、解答题:(每空1分,作图每题2分,共41分)24(9分)学生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10所示图象由图可知:(1) 水加热

9、的初温度是_;加热_分钟后, 水开始沸腾; _段图象反映了水沸腾的过程,(2) 在此过程中水的温度_(填上升、下降、不变)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3)在本实验中, 测量水的温度应选用_温度计(选填酒精或水银), 原因是 _.图10(4)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为了缩短水沸腾时间,你觉得应采取的方法是:_或_。25如图11所示,发光点S发出的某光线经平面镜发射后,发射光线恰好经过A点,请在图中画出这条光线 图11 26如图 12所示,O是 O 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线段 AB 在该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图12图1327画出图13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28.完

10、成图14所示的光路图,平面镜位于焦点上。27如图 11 所示,O是 O 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线段 AB 在该平面 图1429(5分)如图15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塑料薄膜,制作成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A)。(1)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 (倒立正立)的 (实虚)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将会 (变大变小不变)。A 图15 B(2)若将易拉罐做成可左右伸缩的结构(如图B),保持圆孔到灯泡距离不变,将薄膜所在处向小孔右方拉伸。拉伸过程中,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将 (变大变小不

11、变) ;若只将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改变不变)。30.(8分)如图16是王凯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前该同学事先设计了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填写完整:图16实验次数物距/cm像距/cm第一次9.09.0第二次13.513.5第三次15.015.0(1)实验要选取_(相同不同)的两只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_关系。 (2)要想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成像区最好选择在_(较亮较暗)的环境中,实验中所用的玻璃板 (厚一点薄一点)较好。 (3)实验中他用白纸做屏幕放在所看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然后在玻璃板后侧直接观察白纸,结果 (能不能)看到像,从而知道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 。(4)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然后用另外一支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来回移动,眼睛在玻璃板 (前后)观察,找到像的位置后,进行测量记录,实验数据如上表,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图1728.(7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17所示。(1)实验时,首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