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让我们荡起双桨 苏教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4851691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让我们荡起双桨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让我们荡起双桨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让我们荡起双桨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让我们荡起双桨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让我们荡起双桨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让我们荡起双桨 苏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幸福的生活。2.认识3个汉字,会写6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教学重难点: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诗歌内容。2.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去玩吗?2.你们去过北京的北海公园吗?出示北海公园图片,简介:北海公园在故宫的西北面,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北海公园一角图片欣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

2、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景。板书,齐读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老师范读课文,感受文中的美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学生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出示朗读课文要求:有不认识的字做好记号。小组合作,用有效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和学习伙伴一起再读一遍课文。 三、读认生字,理解词语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你还认识他们吗?2.出示生字指读:飘荡 船桨 环绕 凉爽 洒水 悄悄愉快 亲爱 安排3.注音领读,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4.部件识字法认识“荡、桨、愉”三个汉字,重点观察汉字部件的组词和结构。四、朗读品味1.有感情地朗读

3、课文,感受孩子们的幸福生活。在朗读中感受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注意读书的语气和坐姿,老师相机指导。2.出示第一小节:朗读提示:认读多音字:倒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出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3.出示第二小节:朗读提示:用欢快的语调,读出小朋友们高兴、自豪的心情。4.出示第三小节:朗读提示:认读多音字:尽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读第三、四行时,“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特别注意多音字。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朗读。五、学写生字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

4、你也可以写得很好。本学期开始我们要使用钢笔书写了,我们先来看一下钢笔的使用吧。图片展示书写姿势。坐姿:头正、身直、背挺。执笔:指实掌虚。笔尖向下,离纸一寸。三指执笔,用力得当,手掌要虚,灵活自如。书写要求:规范、端正、整洁。1.课件出示“环、爽、洒”等6个生字。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自己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出示书写要求,写字要头正、身直、背挺。字体要规范、端正、整洁。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3.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环、爽、洒”等生字。(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

5、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重点讲解“爽”笔顺是先横,再小叉,后撇捺;“洒”右边是“西”,不是“酉”;“爱”下面是“友”,不是“又”;“排”“非”横画均匀,占竖中线等。(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4.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6个生字。展示书写,跟课本上范例比较一下,看谁写得好。六、巩固练习打开“基础训练-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起来闯关吧!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看拼音写词语,写好重点词语。环绕 凉爽 洒水 悄悄 亲爱 安排2.认读词语,朗读动词,感受动词的表现力。迎着 荡起 推开 吹来倒映 环绕 飘荡 歌唱二、课文赏析1.读课文要善于发现问题,你有没有发现课文中有一个问句?把它画出来

6、。预设: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预设:孩子们生活非常幸福。读一读诗文,说一说哪些地方体现了我们的幸福生活?预设(一):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1)文中写出了怎样的情景?想一想当时的情景。写了一个晴朗的早晨,小朋友们在北海公园平静的水面上荡舟游玩的欢快情景。(2)找出文中表示动作的词语,理解体会这些词语表示的动作。荡、推、倒映、环绕、飘荡、吹。(3)“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推开”本来是人的动作,课文写船儿推开是什么意思?既表明船儿慢慢地行进在平静的水面上,又体现

7、了文中小朋友轻轻荡舟的欢快情趣。(4)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出示问题:“四周”是什么地方的四周?为什么用“环绕”?四周是湖面的周围,因为绿树红墙在湖面的周围,所以用“环绕”。你能用“环绕” 说一个句子吗?(2)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描写了北海公园的湖面、塔、树、墙,这些景物有的白,有的绿,有的红。这些描写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公园的景物非常的美丽,这些孩子们在这样的美景里荡舟湖上,他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啊!眼前的美景让你想到了哪些成语?(5)“轻轻飘荡”与 “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推开波浪”表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明小朋友们停

8、止划桨,任小船儿在水面上慢慢飘动。(6)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因为小朋友们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风景优美、心情愉快、生活幸福。预设(二)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预设:(1)“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红领巾”指什么?“太阳”指什么?“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太阳”指中国共产党。(2)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鱼儿真的在听他们唱歌吗?这是一种拟人的写法,鱼儿不会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而是他们感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哺育下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就觉得鱼儿都在羡慕他们。(3)“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9、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少先队员茁壮成长。2.通过朗读诗歌,我们仿佛看到了孩子们荡起双桨、推开波浪、迎着太阳、愉快歌唱、做完功课、尽情欢乐的场景,所有这一切当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我们都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所以诗人才忍不住问道: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这并不是一个反问句,但是这种问法更让人思考,让人感恩。更能表达对祖国的感激之情。3.朗读最后一节,预设:“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功课”指什么?“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功课”指作业。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想怎样乐就怎样乐。你做完功课,都会玩些什么?预设:轮滑、看电视、逗小狗从日常生活的小

10、事中感受生活的幸福。4.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请看这幅图,出示三毛流浪记的图片,看过这本书的同学将一个故事。感受旧社会儿童的悲惨社会。旧中国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只有新时代的孩子才可以在祖国的怀抱里快乐幸福地生活。5.有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你找到了吗?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呢?表明小朋友们陶醉在欢快愉悦之中,他们忘记了划桨,任小船飘荡,只感到一阵阵凉风拂面。6.读句子,注意划线的词语,选一个说一句话。体会叠词的表现力。例句: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

11、快歌唱。三、拓展延伸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1.知识拓展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

12、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1955年,人称“词坛泰斗”的著名词作家乔羽为

13、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了不足二百字的歌词,从此,这首歌广为流传。这首歌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着诗一般的歌词,歌词就是我们学习的课文。2.结合图片和对课文的理解,欣赏歌曲。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3.好书推荐,课后阅读漫画作品三毛流浪记,感受一下旧社会儿童的生活,这可以让你对当前的生活产生更多的思考。四、巩固练习打开“阅读训练-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起来闯关吧!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