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馆迁建工程项目可研报告上传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4844835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殡仪馆迁建工程项目可研报告上传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殡仪馆迁建工程项目可研报告上传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殡仪馆迁建工程项目可研报告上传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殡仪馆迁建工程项目可研报告上传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殡仪馆迁建工程项目可研报告上传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殡仪馆迁建工程项目可研报告上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殡仪馆迁建工程项目可研报告上传(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殡仪馆迁建工程*殡仪馆迁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市发展规划院二 一 四 年 四 月50*市发展规划院*殡仪馆迁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市发展规划院总经理: 审定: 注册造价师审核: 工程师编制: 注册咨询工程师目 录第一章 总 论 11.1项目概况 11.2研究依据及范围 21.3结论 31.4建议 4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52.1项目建设的背景 6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第三章 项目服务需求分析 9第四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114.1选址原则 114.2项目选址 114.3建设条件 12第五章 建设方案与设计 125.1建设规模与内容 125.2总体规划设计

2、135.3结构方案 185.4主要配套设备 195.5给水工程 205.6排水工程 225.7电气设计 235.8节能设计 26第六章 项目实施进度和招投标管理296.1项目实施进度 296.2招投标管理 31第七章 环境影响分析 317.1项目主要污染源分析327.2 环境保护措施及治理效果 35第八章 消防、安全与卫生防护 378.1 消防 378.2 劳动安全 388.3 卫生防护 39第九章 组织机构、运作方式与项目实施进度399.1 项目建设组织机构399.2项目运营组织机构 419.3劳动定员 42第十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4210.1投资估算4310.2项目所需流动资金 4910

3、.3资金筹措 49第十一章 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5011.1 经济效益评价5011.2 社会效益评价 50第十二章 结 论 50 12.1 主要结论 50 12.2 建 议 51附录:1、*发改局关于*殡仪馆迁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2、*村镇建设管理所*殡仪馆迁建项目用地红线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殡仪馆迁建工程1.1.2 项目承办单位*殡仪馆1.1.3 项目选址*文山坞1.1.4 项目实施期限项目实施年限为18个月,即2014年4月-2015年9月1.1.5 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该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为160亩,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通过项目的实施,使项目殡殓服务

4、达到最高3000具/年的能力。项目工程具体内容如下:1、总建筑面积6300,其中火化区建筑640;殡仪区建筑1410;骨灰存放区建筑280;办公区建筑420;职工生活区建筑800;服务区建筑1200;辅助建筑500;公共连廊1250。2、室外配套工程。3、设备和工器具。4、专用道路2.5 km、防洪渠4.3km。工程总投资 :9215万元。1.1.6 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为9215万元,所需资金由财政投入,不足部分自筹。1.1.7 项目效益(1)经济效益:本项目属社会公益事业范畴,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收入为殡葬服务费,由政府补贴其不足部份。(2)社会效益:项目建设是*殡葬改革工作的

5、需要,是该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规划的需要。项目完成后,将大大提高*殡葬服务水平,为全县实行全面火葬、移风易俗、革除丧葬陋习、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1.2 研究依据及范围1.2.1 研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殡葬管理条例;2、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殡仪馆等级标准(试行)、殡仪馆等级评定办法的通知(民办发199010号)3、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JGJ124-1999;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5、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6、*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2020年) 7、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1.2.2 研究范围本可研报告依据国家有关部门政策、规

6、程、规范等,对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项目建设选址与建设条件、建设规模与内容、环境保护与节能措施研究、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1.3 研究结论及建议1.3.1 结论1、本项目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殡葬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本项目既解决了*南大门丘陵地带连片开发的问题,提升该片土地综合利用价值,同时也改善了殡葬环境,大大提高了*殡仪馆的档次和服务能力,为全县移风易俗、革除丧葬陋习,开展两个文明建设,推动殡改工作有效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3、本项目建设非常有必要,同时也切实可行。1.3.2 建议1、殡仪馆要加强移风

7、易俗宣传,逐步引导市民改变烧香烧纸的祭祀方法,努力把殡仪服务区建设成为真正的“无烟区”,把殡仪馆建设成为一个集人文、教育、休闲、办理丧事等功能为一体的场所,做到与城市和谐发展,让群众从心理上、观念上接受并喜欢这个单位。2、项目在下阶段工程勘察、设计中,要进一步优化工程方案,尽量节约建设资金,避免铺张浪费的现象发生。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2.1 项目建设的背景2.1.1 我国殡葬事业的发展背景殡仪馆是为全社会服务的窗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健康的殡仪活动,能使人们的悲伤得到慰藉,情感得以抒发,哀思有所寄托。健康的殡仪活动还能起到移风易俗和引导合理消费的作用。葬祭活动早在人类社会

8、产生之初便是人类社会当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内容。人类早已觉察空间和死亡的深厚的关系,他们从活人的空间选取一个特定的地方并将其神圣化来表述死亡。殡葬建筑在东西方建筑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谱写了辉煌的历史,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进入现代社会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经济有了非常迅猛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伴随而来的是人口流动和人口集中的空前频繁。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过密化非常严重。按城市内非农业人口和建成面积计算,我国城市人口密度已超过11160人平方公里,已超过了世界公认的人口过密城市-日本东京。在这样人口稠密的城市中,环境的污染、城市土地资源的急剧减少,使得火葬的方式成为必然,而且要求传统的葬祭的场所

9、必须被专业的设施和配套的空间-现代殡仪馆建筑所取代。另外,据预测 “十二五”期末,我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3.9亿左右,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突破7亿。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已占总人口的9.7%左右,老年人口数量已超过1.35亿,按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在城市快速发展和中国人口加速老化的背景下,全国各地殡葬事业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全国共有殡仪馆1692家。但仍与我国拥有15亿人口、900多万死亡人口的大国很不相称。参照国外经验,我国的殡仪馆至少应发展到3000-10000多个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殡葬管理体制和运行机

10、制,加强殡葬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殡葬服务水平;进一步推动殡葬救助保障体系建设,切实减轻人民群众丧葬负担;进一步实施绿色生态殡葬,促进节能减排,推动少占或不占土地的骨灰处理方式,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2.1.2 *殡葬事业的发展背景*殡葬改革是在中国殡葬改革的大环境下发展过来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观念的逐步改变,从九十年代开始,殡葬行业开始更多地被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现在的殡仪馆建于1998年,由于当时上马仓促,规模很小,设施简陋。两台简单的平板火化炉,能耗高又污染大;一个小小的悼念厅,面积不足200平方米。运行了15年,至今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殡仪工作的需要。随着*城不断扩大,城市附近的土

11、地也更趋紧张。现在殡仪馆的位置正好处在城边一片待开发的丘陵地带,而目前该片土地周边已有一些大型项目相继完成,如文化艺术中心、国际大酒店、凤凰盛世、车辆检测站等,殡仪馆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该片土地的开发利用。因此,为优化城市结构、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满足殡葬改革后续使用需要,搬迁殡仪馆迫在眉睫。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 项目建设是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殡仪馆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担负在殡葬改革的历史使命,也承担着解决困难群体“死无所葬”的重任,在为丧户提供运尸、火化、骨灰存储等基本需求的同时,还承担着政府指令性任务和突发事件、无名遗体的处理工作。殡葬事业与人民群众切

12、身利益密切相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殡葬事业在提高殡葬行业的社会公益水平的同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思想。要有新观念、新办法、新举措,不断审视、改进工作。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我国殡葬事业,促进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各级政府、各部门,特别是殡仪服务系统广大殡仪服务工作者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2.2.2 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县城总体规划的需要近年来,*和全国一样,社会和经济都有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县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越趋紧张。而现在殡仪馆的位置,处在*东大门的一片丘陵

13、之中,*城市总体规划中已经把这片丘陵规划为商住用地,用于招商引资,目前该片土地周边已有一些大型项目相继完成,如文化艺术中心、国际大酒店、凤凰盛世、车辆检测站等。殡仪馆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该片土地的开发利用。2006年*市政府批准实施的总体规划中,明确要求现殡仪馆和公墓迁移到池淮镇黄庄。这样,规划就和现状产生了矛盾。只有将原殡仪馆迁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因此,实施本项目是*县城总体规划的需要2.2.3 项目建设是*人民群众对殡仪服务工作要求不断提高的需要*现在的殡仪馆建于1998年,当时由于上马仓促,规模很小,设施简陋。总建筑面积只有约500平方米,两台简单的平板火化炉,能耗高又污染大;一个

14、小小的悼念厅,面积不足200平方米。既没有除尘消烟等环保设备,也没有灵堂、骨灰寄存等服务设施,群众反映很大。殡仪服务涉及遗体接运、遗体冷藏、穿衣整容、化妆、礼厅布置、挽联书写、火化、骨灰寄存及相关丧葬用品供应等内容,场地和设备的不足限制了这些服务的开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殡葬事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殡仪馆的业务量也不断增加。殡仪馆有业务有责任改善殡仪馆的环境和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殡仪馆的环境会越来越优越。首先,殡仪馆应加强对服务设施的改造,包括装修告别厅,更新冰柜,使用高科技设备进行遗体冷藏和防腐等。其次,殡仪馆必须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再次,殡仪馆要美化绿化环境,原衣物焚烧炉所在地要改造成为休闲、休息场所,清明时节作为音乐鲜花祭拜区使用。 同时,殡仪馆要继续积极倡导文明祭祀,进一步推进鲜花换鞭炮、换纸钱等活动,逐步引导市民改变烧香烧纸的祭祀方法,努力把殡仪服务区建设成为真正的“无烟区”,把殡仪馆建设成为一个集人文、教育、休闲、办理丧事等功能为一体的场所,做到与城市和谐发展,让群众从心理上、观念上接受这个单位。另外,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殡葬事业是独家经营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局面必然会被平等竞争、共同拥有的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