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风湿证、类风湿)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4838711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痹证(风湿证、类风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痹证(风湿证、类风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痹证(风湿证、类风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痹证(风湿证、类风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痹证(风湿证、类风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痹证(风湿证、类风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痹证(风湿证、类风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痹证(风湿证)祝湛予临证验方四则 ()四藤一仙汤 方药组成:鸡血藤3O克,钩藤15克,络石藤15克,海风藤地克,威灵仙1015克。 适应范围:风湿痹证,可以作为多种关节疼痛的基本方。 组方原理;方中选用藤技攀绕、性能多变的四藤,配通达十二经脉的威灵仙,使全方具有疏通经络、养血活血、解痉止痛的功用。钩藤清热乎肝,缓急解痉;络石藤祛风通络,疏筋消瘀,消肿止痛;海风藤祛风除湿,通筋行络;鸡血藤养血活血,舒筋通络;威灵仙祛风湿、行经络、通络止痛。全方药性中和,配伍得当,便于临证加味应用。 加减方法:体虚之关节疼痛、产后身痛者,加黄芪建中汤,补虚通络止痛;类风湿关节炎、病程较长者,加当归四逆汤合用,温通

2、养血止痛;四肢冷痛、通寒加重之寒痹,加附子、肉桂,温阳散寒通络。 验案举例:女,32岁.来诊时正值产后卫月余,诉腰痛如折,四肢关节疼痛,指(趾)端凉麻痛,畏寒怕风。伴腿软无力,产后哺乳月经末至,大便偏干。舌暗淡,苔白,脉沉细。祝师辨证为气血两虚、风寒阻络。以补益气血.散寒通络为治则。用四藤一仙汤合黄芪建中汤为主方:黄芪3O克,桂枝10克,白芍3O克,鸡血藤3O克,钩藤15克,络石藤15克,海风藤15克,威灵仙15克,桑枝30克,狗脊15克,寄生20克,川断15克,大枣5枚,甘草6克。嘱水煎服14剂.再诊时四肢凉麻痛及关节痛均有好转,仍诉腰背疼痛,畏水腿软,大便日行1次。舌脉同前。祝师根据效不更

3、方的法测,嘱于上方中加羌独活各10克,继服2周。本例以此方为主加减调理治疗月余,诸症若失。三、老鹤热痹汤(田老自拟方) 老鹤草3O克,板蓝根3O克,狶莶草15克,忍冬藤3O克,羌活9克,秦艽15克,独活9克,桂枝12克,威灵仙12克,地龙12克,海桐皮15克。水煎服. 发热者加柴胡12克,生石膏15克;高烧时柴胡加至I5克,生石膏3O。50克;关节红肿,加汉防已15克。水煎服. 治疗风湿病,发热,周身关节疼痛,或局部灼热红肿。脉细数或弦数,去尖红,舌苦白腻罩黄,血沉快,抗“O”高,是以热邪为主,兼以湿热结聚之热痹证。有结节性红斑的5例患者(上方加猪牙皂6克),红斑由大减小,由红转淡红、淡黄,再

4、变为青色,终至消失,恢复正常活动。方中以老鹤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兼清湿热之品为主药。狶莶草、海桐皮、秦苏苦寒辛平,忍冬藤甘寒,均能祛风湿,通经络,善治风热痹痛。地龙咸寒,搜风剔络,长于解除关节红肿疼痛。桂枝通经达络,与羌独活、威灵仙同为辛温通经达络、蠲除痹痛的良药.板蓝根清热解毒,撤除三焦之热邪,有佐使相辅、同奏治热痹的功效.风湿结节性红斑,是湿热变痰阻络所致,猪牙皂重用至6克,消除给节性红斑颇称应手周学文 三藤通痹 祛风、散寒、除湿等法确有效验,但只能缓缓图治,其痛为由衷之苦,临证多选忍冬藤、鸡血藤、夜交藤(2025克)相伍为用,其痛可著减,或三藤煎水外洗热敷,或三藤煎水送服乳没散(乳香1.

5、5克,没药1。5克). 忍冬藤,又名银花藤,性味甘寒,清热通络,“治筋骨疼痛”(履镜岩本草),“治一切风湿气”(本草纲目)。鸡血藤,又名血风藤,活血舒筋,“活血,暖腰膝,已风瘫”(纲目拾遗),行血蠲痹确为之长。夜交藤,性味甘微苦、平,虽可养心安神,但“行经络,通血脉”(本草再新)之功亦不可没,且与冬藤、血藤相合,通痹止病相得益彰。 三藤甘苦相合,寒温并用,其性则和,其治在痹,其义在通,临床应用多年,对风湿、类风湿等安全有效,但孕妇当忌。五痹止痛丸是孙老自拟治疗顽痹之验方,方药以麻黄、苍术,祛、散寒、除湿;川芎、防风、羌活三药皆可入太阳经,增加麻黄、苍术散寒除湿之力,并有活血通络止痛之功;乳香、

6、没药活血止痛;炙川乌、炙草乌散寒止痛;当归养血活血通络;炙马前子擅治痹痛,明方乌贤奇效良方中以此治“历节风”及治风湿脚气,攻注脚膝肿瘤,筋挛不能屈伸、脚不能蹈地与一切疼痛;山甲珠重在搜剔活血通络.炼蜜为九,以解诸药之毒.用法,每九重5克,日服2次,早晚各1丸。 葱蜜膏此方为吾师治疗骨质增生祖传密方,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葱白性味甘温,其功能发表散寒,温中通阳。蜂蜜性味甘缓,生用具有消炎解毒止痛之功。二药配用,蜂蜜可借葱白发汗之功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用法:将葱白放到大火上烤熟后,再把烤干的外皮扒去,捣制成葱泥,再放适量蜂蜜,调均,敷在患处24小时更换1次,一般治疗24天疼痛消失,活动自如。

7、 五痹止痛丸是吾师自拟验方,临床运用3O余年,治愈患者不计其数,制方原则系根据风寒湿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治以祛风散寒除湿,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法,临床应用于一切顽痹之症,不论行痹、着痹、痛痹,远年近日疼痛不止,甚至周身关节疼痛变形肌肉萎缩,卧床不能行走都可服此药治疗。 葱蜜膏是吾师祖传秘方临床运用数百例,有效率达9O.此方适用于一切顽痹,尤对骨质增生引起疼痛不止,活动受限为佳. 二、治痹有灵验 周老治疗痹证,每以标本结合论治。认为风寒湿热虽是痹证之外因,但病之根本在于脏气虚损,营卫不足。因其有虚而受邪,阴阳违和,湿邪留滞,气血瘀阻的病机特点,故治疗以通阳散寒、祛湿通络治其标,温

8、肾制邪治其本。临床多用通阳活血汤加减治疗诸痹,尤长于治寒湿凝滞、血脉瘀阻而肌肤顽麻不仁、筋骨展废或疼痛之症,如风湿性关节炎,雷诺氏病,硬皮病,中风后遗症等。方用附片温肾助阳,散寒行痹;鹿角霜补益、温阳益血;细辛散寒,除风湿痹痛;干地龙,制鳖虫活血通络止痛;黄芪益气养血;当归补血活血,除湿止痛;赤白芍同用,通补行痹,且制附片之燥。或加雷公藤、威灵仙以散风除温,或加田三七、中川蚣、炙全虫治血定痛等。治上则加羌活、防风等,治下则加川淮牛膝、独活等,务令药达病所,如加局部外敷膏药,内服酒方,内外并治,则取效更捷。 临床跟师所见痹证治例甚多,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脊椎炎、硬皮病、雷诺氏病等,均

9、用通阳活血加减治疗,得到显著疗效,病程短者只需半月,长者需用3个月至半年,甚至以上,但效果确切而肯定。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属中医痹证,有“久痹”“顽痹”之称.治愈困难.黄老近20余年来采用针药并治,取得良好效果。 (一)针灸治疗:以疏通经脉,调和气血。治疗以针刺为主,偏寒者针、灸并用。操作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O分钟,每隔10分钟运针1次.每天或隔天1次,12次为l疗程。 (二)内服中药:(黄老经验方)黄芪龙蛇汤:生黄芪3O克,乌稍蛇(或白花蛇1条,蜈蚣2条)、党参各15克,地龙、白术、桂技、防已、当归、白芍、僵蚕各12克,桑枝3O克,甘草

10、9克。 随证加减:偏热型加生石膏6O克,土茯苓3O克.偏寒型加细辛6克,川草乌各12克;寒热错杂型加丹参、石膏各20克,全蝎6克,蜈蚣2条。 (三)外用中药:当归、桂枝、威灵仙、雷公藤、乳没、川草乌各15克,赤芍、羌独活各12克,川芎、细辛各9克,桑枝3O克,鸡血藤20克.偏热型去细辛、桂枝,加石膏2O克,土茯苓3O克,防已15克。用法:上药煎汤一脸盆,熏洗患部半小时,每日l一2次,药汤可连用2天。黄老认为气血不足,肝肾亏损是本病主要病机。故以补气血,滋肝益肾为法。由放久治不愈者,多表现脾胃虚损,故调补脾胃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本之法,病之初中期应补脾胃,益气血,兼顾肝肾;中晚期应注重调肝肾

11、补阴阳,兼顾脾胃,方能获得较满意效果.四、验方“热痹”五圣汤介绍 五圣汤即黄芪3O6O克,石斛、远志、牛膝各15克,银花20克所组成. 此方主治热痹发病急骤,四肢各大关节,掀肿发热痛势剧烈,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之证,脉弦大或滑数者,每收立杆见影之效。此方重用黄芪鼓舞气血,通经络贯百脉,调营卫气为主药,配银花甘寒清热解毒以除红肿;远志温经祛风,逐顽痹润关节,驱除瘀结,又助黄芪贯注络脉,石斛味甘益精强阴合黄芪补虚损壮筋骨,助一身之元气通关逐痹;牛膝性降滑走十二经络,补髓填精,益阴活血,引药下降,直入病所,共奏益气通络,清热消肿止痛之功。 如肿痛退后,脉仍滑数,为阴伤阳浮,则加鳖甲、龟板、白芍益阴除蒸、

12、补肾养肝;若膝关节肿滞不消,皮色正常多属风湿空滞,则加枸杞,苍术,秦艽,独活,萆薢 ,蚕砂,白茄根等益肾祛风胜湿其肿可消。 例,18岁,类风湿性关节炎5年,近年加重,两膝关节肿大如瓜,上下骨瘦如柴,阵发性剧痛,间歇高热,食少神糜,而脉弦滑大,极虚之体反见旺盛之脉,予以五圣汤为主,或加苍术、桐粑、威灵仙、白芥子或加鳖甲、龟板、归芍、花粉之类,经治半年而全愈。焦树德 尪痹的辨证论治(类风湿) (二)尪痹病因病机的特点 l素体肾虚,寒湿邪盛深侵入肾。 或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遗精滑精,房室过度,劳累过极,产后失血,月经过多等而致肾虚,正不御邪。肾藏精、生髓、主骨,为作强之官。肝肾同源,共养筋骨。肾

13、虚则髓不能满,真气虚衰,三气之邪,如寒湿气胜,则乘虚深侵入肾。肾为寒水之经,寒湿之邪与之同气相感,深袭入骨,痹阻经络,血气不行,关节闭涩,筋骨炎养,渐致筋挛骨松,关节变形不得屈伸。甚至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反以代跷,脊以代头,几成废人。 2冬季寒盛,感受三邪,肾气应之,寒袭入肾。 素问痹论说:“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时”指五脏气王之时(季节)。肾王于冬,寒为冬季主气,冬季感受三邪,肾先应之,故寒气可伤肾入骨,致骨重不举,瘦削疼痛,久而关节肢体变形,成为便赢难愈之疾。 3复感三邪,内舍肝肾。 痹病若迁延不愈,又反复感受三气之邪,则邪气可内舍其所合而渐渐深入,使病复杂而重.冬

14、春季节,天气尚为寒冷,此时复感三邪,寒风气胜,内舍肾肝,肝肾同源,互为影响,筋骨同病,渐臻筋挛骨松,关节变形,脊柱怄偻,难以行走。 可见格痹的发病机理比一般风寒湿痹更为复杂,病情更为深重。主要是风寒湿三邪已经深侵入肾,并已影响到肝,骨损筋挛。且病程较长,寒湿、贼风、痰浊、瘀血,互为交结,凝聚不散,经络闭阻,血气不行,亦可加重病情发展。这是治痹病机与其他痹病不同之处,应予以注意。 四、尪痹的辨证论治 (一)尪痹的临床特点 尪痹除有关节疼痛、肿胀、沉重及游走窜痛等风寒湿痹共有的症状外,它还具有病程较长,疼痛之表现为曼轻夜重,痛发骨内。古人称此为”其病彻骨如虎之啮。”关节变形,骨质受损,僵直踡挛,不

15、能屈伸。重者活动功能受限。生活不能自理。因病邪在里。故脉见沉,因肾虚故常见尺脉弱小,因痛重故脉弦。总之常见脉象沉弦、沉滑、沉弦滑、尺弱等等特点。 (二)尪痹的常见证候 尪痹也和其他疾病一样,常常因人、因地、因时而出现不同的证候。但归纳起来,我认为挂痹最常见的证候,可有以下3种; 1肾虚寒盛证;临床表现为腰痹痛,两腿无力,易疲倦,不耐作劳,喜暖怕凉,膝踝、足趾、肘、腕、手指等关节疼痛,肿胀,僵挛变形,晨起全身关节(或最疼痛的关节)发僵,筋挛骨重,肢体关节屈伸不利,甚至变形.舌苦多白,脉象多见尺部弱、小、沉、细,余脉可见沉弦、沉滑、沉细兹等象。此乃肾虚为本。寒盛为标,本虚标实之证,临床上最为多见. 2。肾虚标热轻证:此证患夜间关节疼痛时,自感把患处放到被外,似乎痛轻些,但疼处在被外敌久后又觉疼痛加重;又赶紧收放入被窝中,手足心也有时感到发热,痛剧的关节或微有发热,但皮肤不红,肢体之力,口子便涩,舌质微红,青苔徽黄,脉象沉弦细略数。此为肾虚邪实,寒邪久郁或服热药助阳两邪欲化热之证。此证虽时有所见,但较肾虚寒盛证少见. 3肾虚标热重证;此证关节疼痛而热,肿大变形,用手们之,肿痛之处,局部可有发热,皮肤也略有发红,因而喜将患处放到被外,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