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部教案全册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4836949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138 大小:29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部教案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部教案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部教案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部教案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部教案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部教案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部教案全册(1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数一数教学内容:数10以内的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数数活动,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分类、一一对应等数学方法,感受用“数”描述现实生活问题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通过数一数,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教学难点:从具体实物过度到抽象的点子图。教学准备:光盘、小棒、彩色水笔教学课时:1课时课题:数一数 第(1)课时 课型:新授教学内容:P.2、3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接触110各数,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并在

2、数110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2、能正确数出图中的物体各数。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数一数,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教学难点:从具体实物过度到抽象的点子图。教学准备:光盘、小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儿童乐园里玩吗?老师前几天就去了儿童乐园,还带回来一张图片呢,你们想看一看吗?(课件出示图片)带领学生观察图片,进行教学。二、学习新课1让学生数图上的物体个数同学们,儿童乐园里非常热闹,在照片中,你能看到什么?能告诉大家吗?谁能告诉大家,照片中有些什么?(引导学生在表述的时候说清各种物体在图中的位置。)总结:灿烂的阳光下,

3、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2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小朋友,你能说出XXX有几个吗?(对于说的又快又准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学生喜欢先数什么就让他们说什么,不要限制先数哪一种,保持学习热情。对于比较难数的数目,要引导学生有次序的数,防止重复或遗漏。如果有学生

4、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3总结方法。(1)怎样数数又对又快?(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我们再来数一数图上物体,看谁数的最快。4用点子图表示个数。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吧!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出示

5、点子图)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8个点子呢?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自己在书上画好)10个点子表示什么?(一个一个让学生完成)三、联系生活,进行实践1送小礼物说明:只要完成纸上的题目就能得到一个小礼物。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2找数活动(1)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和小朋友身上藏着多少个数?(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藏着多少个数?不但在我们身边藏着很多很多数,其他地方也到处充满着数学。今天回家就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多少个数。四、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

6、作贡献。五、作业设计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多少个数。板书设计:数数 按顺序数1 2 3 4 5 6 7 8 9 10教学反思:第二单元 比一比教学内容:比一比长短、高矮、轻重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通过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受比较的意义和价值,感受日常生活现象与数学的联系,初步培养用数学眼光和数学方式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教学重点: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

7、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教学难点: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教学准备:尺子、绳、水果、光盘、天平教学课时:1课时课题:比一比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教学内容:P.4、5、6、7.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教学难点: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2、用正确的数学

8、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教学准备:尺子、绳、水果、光盘、天平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取出一把尺子,问:这把尺子长还是短?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尺子,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二、新课教学1、明确比较的要求。(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2、教学“长短”、“ 高矮”。(1)(课件出示第4页情境图),提问:图中画了些什么?你能说一说吗?图中哪些物体之间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

9、矮?(2)比较哪根跳绳长?你能图上看出来哪根跳绳长吗?我们怎么比较出哪个跳绳长呢?老师今天带来了两根绳子,学生上来演示。提问:他是怎么比的呢?和同桌说一说。(3)总结讲述:你们说的很对,把两根绳子并排放,一头对齐,看另一头。(4)比较上滑梯的哪个小朋友高。小刚和小强要比一比谁的个子高,你有办法吗? 同桌讨论。 有同学说可以让他们站在同一平面上比,这是个好办法。两位学生上来演示比个子。(5)比较哪个水果重。你们有什么办法比一比这两个水果哪一个重,哪一个轻呢?出示支架,这个能比较出水果谁重谁轻吗?请学生上来试着演示一下。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情况?得出了什么结论?能用完整的话说出比较的结果吗? (6

10、)在情景图中找出其他的物体进行比较。反思:比较长短、高矮、轻重有什么不同?(7)想想做做1-7题(8)思考题:先找出最重的,用( )比( )重的语式;再找出最轻的,用( )比( )轻的语式。3、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四、总结五、作业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板书设计:比一比两个物体比长短 高矮 轻重第三单元 分一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标准分类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讲演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把一些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分类的好处。 2、使学生在把一些物体进行简单分类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感受分类活动内在的逻辑型。

11、3、使学生在连线、涂色、整理以及相应的交流活动中,楚不初步养成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初步体会与同学合作的意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教学重点: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教学难点:学会用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教学准备:准备一些学具和文具。教学课时:1课时课题:分一分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教学内容:P.8、9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教学重点: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12、教学难点:学会用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教学准备:准备一些学具和文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逛商店,高兴吗?2、(课件出示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商店到了,你们看,商店里的物品太漂亮了,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二、自己探索1、商店里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2、分成了几类?3、每个货架上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4、这样摆有什么好处?5、集体交流:说说商店里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1图中画了哪些动物?请小朋友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2、想想做做2(1)图上画了那些

13、交通工具?它们各自在哪里行驶?(2)分小组讨论怎样分?然后集体交流。3、想想做做3(1)学生自主探索怎样分?(2)指名汇报不同的分法。(3)小结:同样的一幅图,按形状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也可以按颜色不同分为两类。也就是说,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法来分,分得的结果也就不同。4、总结:把同属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我们就叫“分类”。5、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分一分,同桌互讲分的结果。四、 作业1、试完成课本第9页上的试一试,可以怎样分?分成几类?注意指导学生使用直尺。2、回家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想一想该怎样整理。板书设计:分一分按标准分第四单元 认位置教学内容: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1

14、、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这几种常见的位置关系,步学会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物体所在的位置及其相应关系。 2、使学生在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及其相应关系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现实空间的多样性和有序性,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与同学合作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认识物体之间左右、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课题:认位置第(1)课时 课型:新课教学内容:P.10、11教学目标: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认识物体之间左右、上下、前后的位置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