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刺葡萄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4835994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硒刺葡萄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富硒刺葡萄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富硒刺葡萄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富硒刺葡萄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富硒刺葡萄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富硒刺葡萄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硒刺葡萄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富硒刺葡萄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富硒刺葡萄,属东亚种群,抗逆性强、丰产性好,亩产量达 2000 公斤左右,高的可达 4000-5000 公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富硒刺葡萄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欢迎阅读 !果穗圆锥形,果粒中等、圆形,皮紫黑色,果肉汁浓味淳,甘甜鲜美。含糖量高达 25.8%,维生素和矿物质,每100 克中维生素 c 含量达 36 毫克,每公斤含钾 908 毫克、铁 1.28 毫克、锰 3.5 毫克。树势生长势强、抗病虫,适宜于阴凉山区栽培, 以海拔 500 米左右为最宜,因其枝梢均带刺, 并且采取富硒种植因此而得, 葡萄产业作为我乡特色主导

2、产业,在全乡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 葡萄种植面积占全乡种植总面积的 15%。可以说,葡萄产业发展如何,直接关系到全乡经济发展大局。为把大桥江乡葡萄产业做大做强, 我深入各葡萄种植专业组、种植大户及外地葡萄酒生产企业开展了调研, 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一、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富硒刺葡萄适宜栽培区是 10的年活动积温 3800以上,无霜期180 天以上,年降水量500600mm,年日照时数 2300 小时以上。有灌溉条件的壤土、沙壤土即可。大桥江乡恰位于海拔850m以下地区,生态气候指标全部符合富硒刺葡萄生长发育的要求,属最佳适宜地1/19区,发展葡萄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全乡种植面积达2000

3、 亩,覆盖全乡 10 个行政村,年产量达8000 吨,经过近几年的栽植实践,大桥江乡富硒刺葡萄种植技术日益成熟、效益良好、前景广阔,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大桥江乡富硒刺产业发展大致可为分三个阶段: 1、20032004 年为政府号召、群众尝试阶段。主要表现为政府虽大力倡导发展葡萄产业, 但绝大部分群众畏于投资大, 技术含量要求高,看不到市场前景,仅有部分农户零星栽植,尚未形成规模。 2、 20042005 年为葡萄建园成效凸显,群众大面积栽植阶段。主要表现为初期栽植的果农, 富硒刺葡萄获得巨大经济效益, 单位面积效益是种植水稻的六七十倍,群众诱

4、于可观的利润,纷纷栽植,富硒刺产业初步形成。 3、2006 年至今为第三阶段,主要体现在栽植面积成倍收长,产业规模进一步形成。截止 2018 年底,仅大桥江村葡萄种植面积达 600 余亩。其中种植大户杨大和通过集约土地种植富硒刺葡萄 10 余亩,年经济效益达 8 万余元,产业规模初步形成。( 二) 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富硒刺葡萄的管理相较其他产业技术含量要求较高,通过县农业局农技专家指导, 特别是乡葡萄协会对果农的培训、实地讲解、示范,使我乡广大果农管理技术日臻成熟,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 会管理新型果农纷纷涌现,果园单产及果品商品率显著提高。加之近年富硒刺葡萄市场价格看好, 群众获取可观的经济

5、效益,富硒刺葡萄产业日渐成为乡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 也日益成为我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一村一品战略的典型。-范文最新推荐 -( 三) 主导地位初步形成。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富硒刺葡萄产业在我乡的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它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增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物质基础和经济后盾。同时也促进了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 广大果农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务农, 科学种田的意识进一步提升。富硒刺葡萄产业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发展主导产业的引擎机。二、葡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发展的因素( 一) 品种结构较单一,市场竞争优势不强。90%为中熟品种,缺乏早熟、晚熟品种。

6、采摘期比较集中,周期短,不利于拉开时间差,提高葡萄价格。成熟期销售压力大; 葡萄贮藏、包装、运输等技术跟不上,市场竞争力较低。( 二) 技术开发滞后 , 优质苗木供应不足。 与悠久的种植历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乡在葡萄新品种引进上基本属于空白, 无法提供优质苗木进行品种更新。由于技术支持不够、优质苗木无法自给,导致个别村从外地引进的苗木质量无法保证或品种不对路, 死苗现象时有发生。( 三) 管理方式落后,种植规模发展受限。葡萄种植投入期较长,产前投入大。在成熟期前,每亩地投入至少在5000 元左右。同时,由于葡萄种植主要以人工操作为主,费工、费时,而目前农民种植主要采取以家庭为主的管理方式,无

7、法适应规模化种植的需要。( 四) 品牌知名度还不高,产业竞争力不强。目前,我乡鲜食葡萄没3/19有统一包装,缺乏终端销售网络 ; 葡萄酒生产企业缺乏, 宣传不到位,后期维护跟不上, 品牌建设力度不够, 无法形成对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产业档次、效益和竞争力不高。三、葡萄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 加快土地集约,扩大种植规模。在巩固目前鲜食葡萄种植规模的基础上,围绕做强葡萄酒产业, 重点通过土地集约加快葡萄种植示范区建设。按照县委政府发展集约高效农业,培育新型工业集群,建设长寿旅游名县的要求, 积极推进葡萄产业的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以 公司 +协会 +基地 +农户 +标准模式为主的种植基地建设。

8、计划到2018 年,大桥江乡实现建设富硒刺葡萄功能示范区4000 亩。( 二) 加快项目建设,延长产业链条。改变以前重鲜食轻酿酒、重种植轻生产的做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葡萄协会为主体,加快发展葡萄附加产业发展,重点发展葡萄酒加工业,把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与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预计在2018 年通过招商引资引入葡萄酒加工企业,签订统一购销合同, 提高葡萄种植户的组织化程度,增加示范区在葡萄销售中的话语权,降低市场风险,增加群众收入,丰富产业发展内涵。重点搞好上三区大桥江、托冲、文昌阁三个乡镇的富硒刺葡萄生产项目建设,把上三区三个乡镇打造成富硒刺葡萄生产三角区。( 三) 加强产

9、业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葡萄产业发展在乡域经济发展中已占有绝对比重,但技术人员严重缺乏, 多依靠长期的经验进行种植,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范文最新推荐 -在利用葡萄协会种植大户开展技术培训的同时,乡党委政府把统一规划葡萄种植技术培训工作,输血与造血并重,努力培养学得了、干得好的技术型和营销管理型专业人才。二是高度重视品牌化经营。品牌已经成为决定产业和产品档次及效益的关键性因素。要大力推进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培育、维护富硒刺葡萄品牌。以葡萄酒品牌建设为重点,整合资源,加大宣传投入,强化市场营销,提高产品知名度,打造 1-2 个在全县及全省具有一定影响力

10、的知名品牌。三是加快葡萄保鲜库建设。 建设葡萄保鲜库,可以实现葡萄的错季销售,提高农民收入。( 四) 在调优结构上狠下功夫。要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选择和搭配品种,重点发展晚熟和中熟优质鲜食葡萄,适度发展早熟葡萄。引导果农调整种植结构,加强对果农的培训力度,增强科技管理含量,努力提高果实商品率。 积极发挥中介组织乡葡萄协会的作用, 在加强对果农培训、技术指导的同时, 积极联系大型果品批发企业与农户签定购销式合同,发展订单式农业,切实解决果品销售难的问题,解除果农的后顾之忧。医院应该要树立安全是一种文化的理念,强化各级人员安全意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医院供应室目标责任书,欢迎阅读

11、!医院供应室目标责任书【1】5/19为了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确保病人安全,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结合三甲医院复审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五大主题,进一步树立以病人为中心, 保障临床工作的服务理念, 特签订如下协议:一、依据组织管理体系,落实管理规范1. 落实三级质量管理体系。消毒供应中心纳入外科片区管理。护理部每季度检查质量 1 次,片区护士长每月检查质量 1 次,科主任每天抽查质量,科室质控小组按照质量控制标准开展质量监控, 对流程的各个环节、各工作质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专项或全面检查,有记录。科室每月至少开展 1 次质量与安全管理分析总结会。 通报和讲评质量检查结果,持续改进工作质量

12、。2. 认真执行各项规范。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及卫计委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等文件精神,加强质量监控, 在医院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定期按质量标准考评, 有分析小结及持续改进措施,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全面达标。3. 服从医院安排,履行科主任职责,按时完成护理部安排的各项任务,参加护士长会议,各报表等按时上交护理部。二、消毒供应安全管理,落实感染控制规范-范文最新推荐 -1. 树立安全是一种文化的理念,强化各级人员安全意识。科主任为科室责任人,应对全科人员和全院患者负责。严格按规程办事、积极落实消毒供应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设备定人管理, 落实设备的保养与维护制度,提高利用率,安全高效运转。2. 建立和落实灭菌物品追溯与召回制度。出现问题及时上报有关部门,立即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3. 加强感染控制管理。物品严格执行回收、清洗、包装、灭菌的规范程序,消毒措施完善。人人树立职业防护意识,防护用具齐全,防护措施到位,自觉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