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勒水电站工程水生生态影响调查定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4833396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55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勒水电站工程水生生态影响调查定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冶勒水电站工程水生生态影响调查定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冶勒水电站工程水生生态影响调查定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冶勒水电站工程水生生态影响调查定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冶勒水电站工程水生生态影响调查定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勒水电站工程水生生态影响调查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勒水电站工程水生生态影响调查定(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7水生生物影响调查本次验收调查,调查单位委托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南充市)进行了水生生物的调查分析,采用历史资料分析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工程影响范围内的水生生物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包括冶勒水电站水库库区和水库坝下影响区。其中,鱼类和鱼类“三场”调查在全范围实施,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采样调查分别在库区和河道断面设置采样点进行。调查方法及调查断面布设(1)调查方法水生生物的野外生态调查方法,依据内陆水域渔业资源调查手册,并参照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98)进行。(2)监测断面的布设本次水生生物调查区内共设置监测断面4处,分别位于勒丫河口(水库上游)、石灰窑河口(水库上游)、冶勒库区、南桠

2、村(水库下游);每一个断面由不同的采样点构成,具体见表5.7-1、附图17。表5.7-1断面的采样点设置表冶勒水电站调查区断面名称采样点北纬东经勒丫河口1.勒丫河口N:2855.814E:10210.155石灰窑河口2.石灰窑河口N:2852.120E:10211.028库区3.库区左岸(上,中,下游)N:2855.613E:10211.2994.库区右岸N:2853.017E:10212.607南桠村5.冶勒电站出水口N:2858.175E:10216.2356.栗子坪电站(调节池)N:2858.097E:10216.2337.栗子坪电站进水口N:2858.317E:10216.299(3)

3、浮游植物的定量采集浮游植物指悬浮在水层中没有游泳能力或游泳能力很弱,只能随水流或波浪移动的若干种藻类的总称。浮游植物是鱼类天然饵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及生物量是水体供饵能力高低的标志之一,其丰富程度决定着水体渔业生产力的大小。由于浮游植物对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某些种类还可作为水质检测、评价的指示生物,故对浮游植物的监测在水环境监测中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很有必要进行浮游植物的定量(各个种类的数量和生物量)测定。1)野外采集按冶勒调查区监测断面的采样点设置,对于每一个采样点水下0.5m处采水,采水样1000ml用于固定。即加入1015ml鲁哥氏液固定。(注:鲁哥氏液即将6g碘化钾溶于20ml水中

4、,待其完全溶解后,加入4g碘充分摇动,待碘全部溶解后定容到100ml即配成鲁哥氏液)。2)室内计数与测定沉淀浓缩:对于加有鲁哥氏液的水样,摇匀后倒入1000ml圆柱形沉淀器中沉淀24小时,沉淀器可用1000ml的瓶子代替。用虹吸管小心抽出上面不含藻类的“清液”。剩下3050ml沉淀物转入50ml的定量瓶中,再用上述虹吸出来的“清液”少许冲洗三次沉淀器,冲洗液转入定量瓶中。凡以碘液固定的水样,瓶塞要拧紧。浓缩时切不可搅动底部,万一动了应重新静止沉淀,避免使漂浮水面的某些微小生物等进入虹吸管内,管口应始终低于水面,虹吸时流速不可过大,应控制流速。采水时,每瓶样品必须贴上标签,标签上注明采集的时间、

5、地点、采水体积等,其他详细内容应另行做好记录,以备查对,避免错误。计数方法:将浓缩沉淀后的水样充分摇匀后,立即用0.1ml吸量管吸出0.1ml样品,注入0.1ml计数框内,在1440或1640倍显微镜下计数。即在400600倍显微镜下计数。每瓶标本计数两次取其平均值,每次大约计算50100个视野,但视野数可按浮游植物的多少而酌情增减:如平均每个视野不超过12个时,要数200个视野以上;如果平均每个视野有56个时要数100个视野;如果平均每个视野有十几个时数50个视野。同一样品的两次计算结果和平均数之差如不大于其均数的15%,其均数视为有效结果,否则还必须测第三次,直至三次平均数与相近两数之差不

6、超过均数的15%为止,这两个相近值的平均数,即可视为计算结果。数量的计算:1升水中的浮游植物的数量(N)可用下列公式计算:式中:Cs 计数框面积(2),一般为4002。Fs 每个视野的面积(2),R2,视野半径r可用台微尺测出(一定倍数下)。Fn 计数过的视野数。V 1升水样经沉淀浓缩后的体积(ml)U 计数框的体积(ml)为0.1ml。Pn 计数出的浮游植物个数。如果计数框、显微镜固定不变,Fn、V、U也固定不变,公式中的 可视为常数,此常数用K表示,则上述公式可简化为:N=KPn。Pn代表某种藻类的个数,计算结果N只表示1升水中这种藻类的数量;Pn若代表各种藻类的总数,计算结果N则表示1升

7、水中浮游植物的总数。前者若求浮游植物数量将各计算结果相加即可。 生物量:一般按体积来换算。这是因为浮游植物个体体积小,直接称重较困难,且其细胞比重多接近于1。可用形态相近似的几何体积公式计算细胞体积。细胞体积的毫升数相当于细胞重量的克数。这样体积值(m-3)可直接换算为重量值(109m-31毫克鲜藻重)。计算生物量时参考下列体积公式:圆锥体:V=1/3R2h圆柱体:V=R2h球 体:V=4/3R3椭圆体:V4/3ab2(a为长轴半径,b为短轴半径)圆台体:V1/3H( + )长方体与正方体abh或a3硅藻细胞的计算通式:V壳面面积带面平均高度不规则性藻类可分为几个部分计算。 每种藻类至少随机测

8、量20个以上,求出这种藻类个体重的平均值,一般都制成工作附表供查找。此平均值乘上1升水中该种藻类的数量,即得到1升水中这种藻类的生物量(mg/L)。由于同一种类的细胞大小可能有较大的差别,同一属内的差别就更大了,因此必须实测每次水样中主要种类(即优势种)的细胞大小并计算平均重量,其他种类可以参考工作附表计算。(4)浮游动物的定量采集浮游动物即体形细小,且缺乏或仅有微弱的游动能力,主要以漂浮的方式生活在各类水体中的动物的总称。浮游动物是中上层水域中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的重要饵料,对渔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浮游动物的次级生产力是衡量水体生产力的主要参数,也是反映水体浮游动物供饵能力和生产养殖品品质好

9、坏的主要依据。此外,浮游动物的种类、分布也是群落结构的基础。种类越多,食物链及群落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就说明群落越稳定。因此,很有必要进行浮游动物的定量(各个种类的数量、生物量)测定。1)野外采集按冶勒调查区监测断面的采样点设置表,逐点采样。即采集100L水用25号浮游生物网过滤,过滤物放入标本瓶中。为了较完整地采集样点水体中的浮游动物,有两种方法:一为用采水器采水后沉淀分离;二为用网过滤。前者适用于原生动物、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后者可用于枝角类、桡足类等甲壳动物。一般取表层水样,条件许可情况下每隔0.5m或1m,甚至2m取等量水样加以混合,然后取出一部分作为浮游动物定量之用。浮游动

10、物样品固定:原生动物和轮虫可用碘液或福尔马林,加量同浮游植物(一般可与浮游植物合用同一样品。枝角类和桡足类一般用5%福尔马林固定。原生动物、轮虫的种类需活体观察,为方便起见,加适当的麻醉剂,如普鲁卡因、乌来糖(尿烷),或苏打水等。 浮游动物浓缩一般采用沉淀和滤缩的方法。沉淀法 操作方法与浮游植物定量样品的沉淀和浓缩方法相同。即在筒形分液漏斗中沉淀48小时后,吸取上层清液,把沉淀浓缩样品放入容量瓶中,最后定量为30或50ml。一般原生动物和轮虫的计数可与浮游植物的计数合用一个样品。过滤法 甲壳动物一般个体较大,在水体中的密度也较低,通常用过滤法浓缩水样。用25号浮游生物网先采定量样品,后采定性标

11、本。2)室内计数与测定计数时,充分摇匀沉淀,吸管定量吸0.1ml注入0.1ml计数框中,在1020的放大倍数下计数原生动物;吸取1ml注入1ml计数框内,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计数轮虫。一般计数两次,取其平均值。计数甲壳动物枝角类、桡足类:根据样品中甲壳动物的多少分若干次全部过数。如果在样品中有过多的藻类,则可加伊红(Eosin-Y)染色。 换算公式 把计数获得的结果用下列公式换算为单位体积中浮游动物个数:N= Vsn/VVa式中 N1升水中浮游动物个体数(个/L);V采样体积(L);Vs、Va沉淀体积(ml)、计数体积(ml)n计数所获得的个体数对于微小的浮游动物,测定其生物量主要有体积法

12、、排水容积法和直接称重法。 在调查中采用的是体积法。体积法即把生物体当作一个近似几何图形,按求积公式获得生物体积,并假定比重为1,这就得到体重。这种方法在原生动物、轮虫中广为应用。轮虫的体形有圆形、椭图形、球形、矩形、锥形等。在解剖镜下将所需的轮虫种类用毛细管吸出,放在载玻片上,加入适量的麻醉剂(如苏打水),使其呈麻醉状态;或将玻片上的水徐徐吸去,吸到轮虫仅能作微小范围运动为止,然后把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不加盖片),用目测微尺测量其长和宽;轮虫的厚度亦可通过显微镜微调进行近似测量。轮虫的体重按下式:V=0.125a3或V=0.13a3只要测量体长就可直接计算出轮虫的近似体积,并假定比重为1,则

13、可求出体重。甲壳动物体重的测定方法: 将待称重的标本选好后,用滤纸吸到没有水痕的程度,迅速在天平上先称其湿重; 在恒温干燥箱中60左右干燥24小时,待冷却后,再次在干燥器中2小时,天平上称其干重,并用以下方程式计算出体重。LgW=blgL+a (W: 体重,L:体长) 式中a、b相关资料可查:如隆线溞a=-1.1326 (0.9312), b=3.2430 (2.7654); 大型溞a=-1.0897 (0.8186),b=2.8032 (2.7472); 裸腹溞a=-1.0813 (0.8962),b=2.3814 (2.3294); 秀体溞a=-1.3771 (0.6462),b=1.73

14、00 (2.0411)。括弧内为干重。(5)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定性标本采集按冶勒调查区监测断面的采样点设置,在每一个采样点采集100L水样,使用25号浮游生物网(200目,0.064mm),过滤至30ml,保存于广口玻璃瓶中用于活体的观察。(6)底栖动物采集底栖动物是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一般包括水生环节动物、水生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它是淡水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分,是鱼类等经济水生生物的天然饵料,此外还常作为环境监测的生物指标之一,它们大多寿命较长,迁移能力有限,而且包括了敏感种和耐污种,故通常称为“水下哨兵”。 因此,很有必要进行底栖动物的定性(种类

15、鉴定)和定量(各个种类的数量、生物量)进行调查、测定。1)野外采集按照冶勒调查区监测断面的采样点设置,选择那些代表水域特性的地区和地带,库湾部分,水库的近坝区,消落区,沉入水下的旧河床地段等。为了使采样点能反映整个水体的基本状况,在选点之前,根据水体的详细地形图,对其形态及环境进行了解,从而根据不同环境特点(如水深、底质、水生植物等等)设置断面的采样点。断面上设置的点是直线的,每隔一定距离设一采样点。断面上采样点的多寡视环境而酌情增减,通常设断面必须考虑几个因素:如底质、水深、水生高等植物的组成、如出水口、河流湾,以及受污染地区等。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多少,视具体情况而定。每一段面积断面上的每一采样点的位置都标在地图上,采集时按图上编号顺序进行。 采集亦按样方法进行。本次采样时间是在水库最大蓄水时进行的,该时间段符合底栖动物采样时间要求。采样时,记录当时的天气、气温、水温(表层、底层)、透明度、水深、底质及水生植物情况。标本放入磨口玻璃瓶中,并贴上标签(写明地点、编号、日期),然后带回室内处理。定量样品采完后,分别在各采样点上采一定数量泥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