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专业群对接茧丝绸产业群分析报告——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服装专业群为例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4830740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专业群对接茧丝绸产业群分析报告——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服装专业群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服装专业群对接茧丝绸产业群分析报告——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服装专业群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服装专业群对接茧丝绸产业群分析报告——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服装专业群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服装专业群对接茧丝绸产业群分析报告——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服装专业群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服装专业群对接茧丝绸产业群分析报告——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服装专业群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服装专业群对接茧丝绸产业群分析报告——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服装专业群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专业群对接茧丝绸产业群分析报告——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服装专业群为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服装专业群对接茧丝绸产业群分析报告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服装专业群为例【摘要】广西茧丝绸产业是广西纺织服装与皮革产业中的支柱,为广西 11 大新兴优势产业之一。本文对服装工艺与设计专业群对接茧丝绸产业群进行分析 通过跟踪广西茧丝绸产业链发展人才需求,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以产业群布局 为依据建设专业群,动态优化专业群内的专业布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地 构建出一种新的教学体系,为广西茧丝绸产业群提供了人才支持。【关键词】中职;服装工艺与设计专业群;茧丝绸产业群;专业联动;资源 共享一、前言广西茧丝绸产业发展与现状。“十三五”期间,广西茧丝绸业已成为优势比 较突出、带动辐射面广、发展势头强劲、市场潜

2、力较大的新兴农工贸产业。茧丝 绸产业链包括蚕种培育、种桑养蚕、鲜茧收烘、干茧流通、缫丝织绸、印染加工 成品制造、多元利用等农工商贸各环节, 涉及一二三各产业。广西茧丝绸产业区 域定位:全世界最大茧丝生产基地,适时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高 生产技术水平。(一)桑蚕茧丝绸领域在我区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自 2005 年我区蚕茧产量登上全国榜首后,2010 年生丝产量跃居全国第一, 2018 年茧丝绸产业工农业总产值接近 500 亿元,其中农业产值 185 亿元。茧丝绸 产业是目前广西纺织服装与皮革产业中的支柱,在纺织服装与皮革产业中占有重 要的比重。丝绸产业是“一带一路”的文化载体,具丰

3、富内涵。自治区党委、政 府把它列为 11 大新兴优势产业之一,列入打造广西九张创新名片主要内容之一, 是我区特色优势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重要产业。但是,广西茧丝绸产业存在产品品种较单一,产品附加值不高,科技含量较 低,利润不合理,产业链不够长的问题。造成这样的局面根本原因是缺少工业产 业龙头及相关研究平台的支撑。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广西希望通过发展茧丝绸产业 打造广西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的规划的实现。(二)茧丝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广西区政府在 2020 年的工作规划中指出,今后一段时期,广西纺织工业主 要集中在茧丝绸、服装、家用纺织品等行业,促进就业,承接发达地区比如广东、 江苏等地的相关产业转

4、移和延伸产业链,尤其在丝绸、服装这两个行业。广西茧丝绸加工仍以缫丝为主,生丝品质以 4A 级为主,无法满足高速剑杆 织机所需的高品质生丝需求;织绸刚起步,丝绸染整加工、制衣等领域几乎空白。广西茧丝绸产业链延伸:织绸及后加工。加快丝绸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 产业化, 尤其是丝绸智能装备、印染后整理等技术装备的攻关研发;推进茧丝绸 资源综合开发,加快高档真丝绸产品和含丝纺织产品开发, 改善丝绸产品结构, 推动丝绸产品更新换代;加强丝绸产品时尚创意设计 , 继承丝绸传统工艺和技法, 设计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和时尚风格的功能性丝绸服用、家用、装饰用高档丝绸产 品, 积极拓宽市场领域。二、专业群对接产业群的

5、依据广西茧丝绸产业链延伸,需要有大量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做为支撑。我校是西 南地区唯一一所有完整纺织、染整、服装专业的中职纺织学校,以往培养的学生 多数到纺织产业发达的地区就业。根据国家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定位及需求,我校紧抓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机 遇,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跟踪广西茧丝绸产业链发展趋势,以产业群布局为依 据来建设专业群,动态优化专业群内的专业布局,组建以优势专业“服装设计与 工艺”为核心、与“纺织技术”、“染整技术”专业相联动的大服装工艺与设计 专业群,创新地构建出一种新的教学体系。(一)茧丝绸产业群以“缫丝f织绸f丝绸染色印花f服装家纺及营销”为主线。岗位主要有: 缫丝织绸工艺技术员

6、及操作工,染色、印花工艺技术员及操作工、服装家纺设计 销售陈列师等等。(二)服装工艺与设计专业群我校纺织技术、染整技术专业是广西中职唯一专业点,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 是广西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的龙头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群与产业群的紧密 对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广西茧丝绸产业群企业提供智力支持是学校义不容 辞的责任。纺织技术是产业链上游专业,染整技术是产业链中游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 专业位是产业链下游专业,也是专业群里面的核心专业和龙头专业。通过产业群内企业调研,企业专家与教师团队共同提炼出广西茧丝绸企业急 需提升的关键技术:织绸、数码印花、丝绸服饰及家纺制品开发及销售。根据茧 丝绸企业人才培

7、养需求,结合中职办学特点,梳理出具有可行性的专业群人才培 养方案及培养目标。专业群对接茧丝绸企业群,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丝绸后 加工人才(数码印花),开展茧丝绸深加工新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培养具有 丝绸最终产品设计及制作能力的、具有线下线上产品销售能力的人才,开展广西 民族经典元素丝绸产品的研制与数码印产品的产业化;培训丝绸企业在岗员工, 服务企业员工提升技能。三、专业群与产业群企业对接(一)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对接缫丝及织绸企业群中职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纺织生产企业、纺织品检测机构和 纺织品贸易企业,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纺织企业转型升级要求,能够胜任纺织行 业生产管理第一线工艺设

8、计员、面料设计员、质检员、检验员、跟单员、销售员 等工作岗位的综合型实用专业人才。缫丝、织绸企业为了提升产品等级质量,需要大量操作技能好、有质量管理 能力的一线工人。专业教师团队对接缫丝企业开展工人培训,可以解决企业对缫 丝织绸人才的需求,为企业提供生产、技术、基层管理人才保障。广西目前在蚕桑丝绸文化的挖掘利用上还处于初级阶段,文化对产业发展的 推动力不足,创新创意程度不足,与蚕桑丝绸文化结合程度不够,在市场上没有 竞争力。针对上述问题,开发“民族织锦”课程资源,培养专业群内学生对纺织 品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认同,主动学习丝织产品设计及制作工艺。改革并实施多 元评价体系,激励学生提升技能,在每年

9、举办的全国高职高专“面料设计”大赛 中,纺织专业学生设计的民族元素织锦面料均获得了好评,检验了学生的设计制 作能力。以学校自有商标 “绣织坊”开发纺织服饰产品,开发民族元素织锦产 品面料设计实训项目,实现专业群内的专业联动。(二)染整技术专业对接染整企业群相对于已起步的广西织绸产业,广西的丝绸印染产业几乎为零。近年来,广西平南、贵港、玉林等地区大力发展纺织产业、计划承接广东大 湾区东部产业,建成集针织、毛织、印染、后整、水洗、服装、制衣、销售、物 流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打造一个绿色环保、节能循环的大湾区科技生态纺织产 业园。广西纺织印染企业急需纺织、染整熟练工和技术人才。中职染整技术专业人才培

10、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染整技术专业领域必备的基础 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面向染整加工企业及相关行 业,主要从事染色打样、印花打样、数码印制、面料检测、染整测试和染整跟单 等生产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染整专业人才培养可以解决区内染整企业对一线生产性技术人才的需求,为 广西缫丝织绸企业提供生产、技术、基层管理人才保障。染整专业及时抓住契机 开展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求,调整课程构架,积极准备好开办企业订单班 为振兴广西纺织业培养人才。染整专业与作为丝绸行业的领军研究型企业广西绢麻纺织科学研究所有 限公司校企合作,共建丝绸数码印花实验室,引入丝绸数码印花加工设施,逐步 配套形成

11、试验加工能力,为丝绸数码印花课题、印花工艺技术研究工作的开展提 供了条件。根据延长广西茧丝绸产业链的需求,除了在印染专业的课程内容上加大丝绸 后加工技术的教学,着力开发“数码印花”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将民族元素 丝绸数码印花产品制作作为实训项目,学校、企业人员共同参与实训教学,学生 全程参与生产过程,学习专业技能和企业生产质量管理流程,提升工作能力。同 时,组织学生设计制作数码印花作品参加各级职业院校技能展,开展多元评价。(三)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对接丝绸服装、营销企业目前,丝绸制品从传统的服装、被面转向服装、围巾、领带、家纺、艺术品 等新品类, 品种多样、款色时尚, 通过线下实体店和线上网店

12、的共同营销, 越来 越为国内消费者所接受。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对接丝绸服装企业,改革课程内容,以民族服饰产品开 发、线上线下服装陈列与销售等关键技能为实训教学项目,培养丝绸服装企业所 需人才。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根据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内容,并以民族服 饰产品开发、线上线下服装陈列与销售等关键技能为实训教学项目,培养丝绸服 装企业所需人才。(四)各专业联动对接茧丝绸产业群专业群内专业的联动,与企业合作开发丝绸文化用品,服务丝绸企业,协同 培养企业所需人才。通过专业群内共建共享“面料设计与检测”、“民族织锦”、“数码印花”、“民族印染”、“产品销售陈列”等课程资源,对接丝绸企业岗位关键技术。

13、通 过“丝绸服装家纺数码印花产品设计开发”、“民族织锦服饰产品设计开发”等 实训项目实施专业联动,群内专业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开发生产,培养跨专业、 复合型人才。四、结语“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群的组建,立足于学校原有的优势专业,与广西茧 丝绸产业需求及其发展趋势高度契合,与所对应产业链中的职业岗位群紧密对接 通过服装专业群建设,搭建了专业群组织管理机构,实现专业群内专业联动,推 进了专业群内教学团队、实习实训条件、教育教学资源、专业群资源共享机制的 协同建设。参考文献:1 广西蚕桑全产业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基于对江浙两省蚕桑 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J.白雪,龚美霞,李莉,黄梅梅,韦素萍,虞崇江

14、,乐波灵.广 西蚕业 .2020(04):50-552 基于专业集群对接产业链视角的高职专业群设置以对接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产业布局为例J.周海玲,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8(05): 35-433 职业教育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对接的探索以天津职业院校与产业发展为例J.秦虹教育科学2013(05): 76-814 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协同创新发展探讨J.黄影秋.职业技术教育。2017(14):25-29作者简介:郭葆青(1969- ),女,高级工程师,高级双师,广西纺织工业 学校教师,主要从事染整技术专业教学工作。论文项目基金:广西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研究基地+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群)研究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