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结构可靠性设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4830736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结构可靠性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机械结构可靠性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机械结构可靠性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机械结构可靠性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机械结构可靠性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结构可靠性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结构可靠性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可靠性的设计方法 机械可靠性一般可分为结构可靠性和机构可靠性。结构可靠性主要考虑机械结构的强度以及由于载荷的影响使之疲劳、磨损、断裂等引起的失效;机构可靠性则主要考虑的不是强度问题引起的失效,而是考虑机构在动作过程由于运动学问题而引起的故障。 机械可靠性设计可分为定性可靠性设计和定量可靠性设计。所谓定性可靠性设计就是在进行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应用成功的设计经验使所设计的产品达到可靠的目的。所谓定量可靠性设计就是充分掌握所设计零件的强度分布和应力分布以及各种设计参数的随机性基础上,通过建立隐式极限状态函数或显式极限状态函数的关系设计出满足规定可靠性要求的产品。 机械可

2、靠性设计方法是常用的方法,是目前开展机械可靠性设计的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无论结构可靠性设计还是机构可靠性设计都是大量采用的常用方法。可靠性定量设计虽然可以按照可靠性指标设计出满足要求的恰如其分的零件,但由于材料的强度分布和载荷分布的具体数据目前还很缺乏,加之其中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从而限制其推广应用,一般在关键或重要的零部件的设计时采用。 机械可靠性设计由于产品的不同和构成的差异,可以采用的可靠性设计方法有: 1.预防故障设计 机械产品一般属于串联系统.要提高整机可靠性,首先应从零部件的严格选择和控制做起。例如,优先选用标准件和通用件;选用经过使用分析验证的可靠的零部件;严格按标准的选择及对外

3、购件的控制;充分运用故障分析的成果,采用成熟的经验或经分析试验验证后的方案。 2.简化设计 在满足预定功能的情况下,机械设计应力求简单、零部件的数量应尽可能减少,越简单越可靠是可靠性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减少故障提高可靠性的最有效方法。但不能因为减少零件而使其它零件执行超常功能或在高应力的条件下工作。否则,简化设计将达不到提高可靠性的目的。 3.降额设计和安全裕度设计 降额设计是使零部件的使用应力低于其额定应力的一种设计方法。降额设计可以通过降低零件承受的应力或提高零件的强度的办法来实现。工程经验证明,大多数机械零件在低于额定承载应力条件下工作时,其故障率较低,可靠性较高。为了找到最佳降额值,

4、需做大量的试验研究。当机械零部件的载荷应力以及承受这些应力的具体零部件的强度在某一范围内呈不确定分布时,可以采用提高平均强度(如通过大加安全系数实现)、降低平均应力,减少应力变化(如通过对使用条件的限制实现)和减少强度变化(如合理选择工艺方法,严格控制整个加工过程,或通过检验或试验剔除不合格的零件)等方法来提高可靠性。对于涉及安全的重要零部件,还可以采用极限设计方法,以保证其在最恶劣的极限状态下也不会发生故障。 4.余度设计 余度设计是对完成规定功能设置重复的结构、备件等,以备局部发生失效时,整机或系统仍不致于发生丧失规定功能的设计。当某部分可靠性要求很高,但目前的技术水平很难满足,比如采用降

5、额设计、简化设计等可靠性设计方沙土,还不能达到可靠性要求,或者提高零部件可靠性的改进费用比重复配置还高时,余度技术可能成为叭一或较好的一种设计方法,例如采用双泵或双发动机配置的机械系统,但应该注意,余度设计往往使整机的体积、重量、费用均相应增加。余度设计提高了机械系统的任务可靠度,但基本可靠性相应降低了,因此采用余度设计时要慎重。 5.耐环境设计 耐环境设计是在设计时就考虑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可能遇到的各种环境影响,例如装配、运输时的冲击,振动影响,贮存时的温度、湿度、霉菌等影响,使用时的气候、沙尘振动等影响。因此,必须慎重选择设计方案,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减少或消除有害环境的影响。具体地讲,

6、可以从认识环境、控制环境和适应环境三方面加以考虑。认识环境指的是:不应只注意产品的工作环境和维修环境,还应了解产品的安装、贮存、运输的环境。在设计和试验过程中必须同时考虑单一环境和组合环境两种环境条件;不应只关心产品所处的自然环境,还要考虑使用过程所诱发出的环境。控制环境指的是:在条件允许时,应在小范围内为所设计的零部件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条件,或人为地改变对产品可靠性不利的环境因素。适应环境指的是:在无法对所有环境条件进行人为控制时,在设计方案、材料选择、表面处理、涂层防护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机械零部件本身耐环境的能力。 6.人机工程设计 人机工程设计的目的是为减少使用中人的差错,发挥人

7、和机器各自的特点以提高机械产品的可靠性。当然,人为差错除了人自身的原因外,操纵台、控制及操纵环境等也与人的误操作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人机工程设计是要保证系统向人传达的住处的可靠性。例如,指示系统不仅显示器靠,而且显示的方式、显示器的配置等都使人易于无误地接受;二是控制、操纵系统可靠,不仅仪器及机械有满意的精度,而且适于人的使用习惯,便于识别操作,不易出错,与安全有关的,更应有防误操作设计;三是设计的操作环境尽量适合于人的工作需要,减少引起疲劳、干扰操作的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光线、色彩、噪声、振动、沙尘、空间等。 7.健壮性设计 健壮性设计最有代表性的方法是日本田口玄一博士创立的田口方法,

8、即所谓的一个产品的设计应由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和容差设计的三次设计来完成,这是一种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虚影响其可靠性的内外干扰而进行的一种优化设计。这种方法已被美国空军制定的RM2000年中作为一种抗变异设计以及提高可靠性的有效方法。 8.概率设计法 概率设计法是以应力一强度干涉理论著基础的,应力一强度干涉理论将应力和强度作为服从一定分布的随机变量处理。本书第3、4章将介绍这方面内容。 9.权衡设计 权衡设计是指在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功能重量、体积、成本等之间进行综合权衡,以求得最佳的结果。 10.模拟方法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模拟方法日趋完善,它不但可用于机械零件的可靠性定量设计,也可

9、用于系统级的可靠性定量设计。 当然,机械可靠性设计的方法绝不能离开传统的机械设计和其它的一些优化设计方法,如机械计算机辅助设计、有限元分析等。机械故障模式故障模式的基本概念 在国军标GJB451-89可靠性维修性术语中,故障模式的定义是:故障的表现形式。更确切地说,故障模式一般是对产品所发生的、能被观察或测量到的故障现象的规范描述。 在分析产品故障时,一般是从产品故障的现象入手,通过故障现象(故障模式)找出原因和故障机理。对机械产品而言,故障模式的识别是进行故障分析的基础之一。 故障模式一般按发生故障时的现象来描述。由于受现场条件的限制,观察到或测量到的故障现象可能是系统的,如发动机不能起动;

10、也可能是某一部件,如传动箱有异常响;也可能就是某一具体的零件,如履带析断裂、油管破裂等。因此,针对产品结构的不同层次,其故障模式有互为因果的关系。如“发动机损坏”这一故障模式是它上一层次“汽车不能开动”的因,又是它下一层次故障模式“连杆疲劳断裂”的结果,表2-1反映出故障模式的层次。表2-1故障模式的层次表故障现象(故障模式)故障产生的原因和机理汽车不能开动发动机损坏曲轴断裂曲轴断裂发动机损坏曲轴断裂疲劳硬度不合格、热处理温度偏低、测温仪表故障、管理等 由于故障分析的目的是采取措施、纠正故障,因此在进行故障分析时,需要在调查、了解产品发生故障现场所记录的系统可分系统故障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

11、试验逐步追查到组件、部件或零件极(如曲轴)的故障模式,并找出故障产生的机理。 故障模式不仅是故障原因分析的依据,也是产品研制过程中进行可靠性设计的基础。如在产品设计中,要对组成系统的各部、组件潜在的各种故障模式对系统功能的影响及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以确定各故障模式的严酪度等级和危害度,提出可能采取的预防改进措施。因此将故障的现象用规范的词句进行描述是故障分析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目前,一些行业、专业均编制了故障模式表。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在1992年发布了标准QC/T34-92汽车的故障模式及分类。装甲兵组织有关专家研究现役装备使用可靠性,编制了装甲车辆的故障模

12、式表。 为了便于分析和统计故障模式,一般将故障模式进行分类,在QC/T34-92汽车的故障模式及分类将汽车常见故障模式分成6类: (a)损坏型故障模式。如:断裂、碎裂、开裂、点蚀、烧蚀、击穿、变形、拉伤、龟裂、压痕等。 (b)退化型故障模式。如:老化、变质、剥落、异常磨损等。 (c)松脱型故障模式。如:松动、脱落等。 (d)失调型故障模式。如:压力过高或过低、行程失调、间隙过大或过小、干涉等。 (e)堵塞与渗漏型故障模式。如:堵塞、气阻、漏水、漏气、渗油等。 (f)性能衰退或功能失效型故障模式。如:功能失效、性能衰退、异响、过热等。齿轮轮齿故障模式分类及其特征故障模式特征举 例损坏部位示意图表

13、面接触疲劳损伤麻点疲劳剥落在轮齿节圆附近,由表面产生裂纹,造成深浅不同的点状或豆状凹坑承受较高的接触应力的软齿面(正火调质状态)和部分硬齿面齿轮浅层疲劳剥落在轮子齿节圆附近,由内部或表面产生裂纹,造成深浅不同、面积大小不同的片状剥落承受高接触应力的重载硬齿面(表面经强化处理)齿轮硬化层剥落经表面强化处理的齿轮在很大接触应力作用下,由于应力/强度比值大于0.55,在强化层过渡区产生平笔于表面的疲劳裂纹,造成硬化层压碎,大块剥落承受高接触应力的重戴硬齿面(表面经强化处理)齿轮齿轮弯曲断裂疲劳断齿表面硬化(渗碳、碳氮共渗、感应淬火等)齿轮,一般在轮齿承受最大交变弯曲应力的齿轮根部产生疲劳断裂。断口呈

14、疲劳特征承受弯曲应力较大的变速箱齿轮和最终传动齿轮等过载断齿一般发生在轮齿承受最大弯曲应力的齿根部位,由于材料脆性过大或突然受到过载和冲击,在齿根处产生脆性折断,断口粗糙变速箱齿轮等磨损磨粒磨损润滑介质中含有类角硬质颗粒和金属屑粒,尤如刀刃切削轮齿表面,使齿面几何形状发生畸变,严重时会使齿顶变尖,磨得像刀刃一样在有灰沙环境工作的开式齿轮,矿山机械传动齿轮等腐蚀磨损在润滑介质中含有化学腐蚀成分,与材料表面发生化学和电化学反应,产生红褐色腐蚀产物(主要是二氧化铁),受啮合磨擦和润滑剂的冲刷而脱落在化学腐蚀环境中工作的齿轮胶合磨损轮齿表面在相对运动时,由于速度大,齿面接触点局部温度升高(热粘合)或低

15、速重载(冷粘合)使表面油膜破坏,产生金属局部粘合而又撕裂,一般在接近齿顶或齿根部位速度大的地方,造成与轴线重直的刮伤痕迹和细小密集的粘焊节瘤,齿面被破坏,噪音变大高速传动齿轮、蜗杆等齿端冲击磨损变速箱换档齿轮在换档时齿端部受到冲击载荷,使齿端部产生磨损、打毛或崩角变速箱换档齿轮受多次换档冲击载荷作用齿面塑性变形塑性变形在瞬时过载和磨擦力很大时,软齿面齿轮表面发生塑性变形,呈现凹沟、凸角和飞边,甚至使齿轮扭曲变形造成轮齿塑性变形软齿面齿办过载压痕当有外界异物或从轮齿上脱落的金属碎片进入啮合部位,在齿面上压出凹坑,一般凹痕线平,严重时会使轮齿局部变形齿轮啮合时有异物压入塑变折皱硬齿面齿轮(尤其是双曲线齿轮)当短期过载磨擦力很大时,齿面出现塑性变形现象,呈波纹形折皱,严重破坏齿廓硬齿面齿轮过载 通过对汽车拖拉机的931个齿轮损坏实例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齿轮子的各故障式比例。齿轮故障模式所占比例序 号齿轮故障模式占总故障模式所占比例/%1疲劳断齿32.82过载断齿1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