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地方历史文化热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4829979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地方历史文化热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1年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地方历史文化热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1年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地方历史文化热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1年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地方历史文化热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年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地方历史文化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地方历史文化热(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地方历史文化热 2011-1-20 http:/ 公务员在线考场 公务员视频课程 -【关键词】西门庆故里之争 真假曹操墓 经济利益【背景链接】2010年7月9日,文化部办公厅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下发关于把握正确导向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对历史文化遗产要进行科学甄别,对历史文化名人的故里、故居、重要文物所在地的认定,要由权威的学术机构和专家参与进行认定。对于有争议的、未经认定的,不宜命名或宣传。严禁利用历史或文学作品中反面或负面的人物形象建设主题文化公园、举办主题文化活动等。为保证命名的严肃性,各地不宜对文艺作品中虚构的人物进行命名故里等活动。

2、当前现状近两年,各地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和不良的现象:一是打着传承名人文化的旗号争夺名人故里,表面看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实际上是竞相争抢经济利益,名人故里之争中对于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过度追求,已然将文化遗产商品化。二是兴建假文物,对文化遗产进行不恰当的商业利用和运营,过度的商业炒作和破坏性开发,使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三是盲目举办祭拜活动,缺乏严肃性,造成传统文化内涵被严重扭曲。四是有的地方肆意炒作一些负面的文化现象、历史人物和文艺形象,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 名著金瓶梅引发了两省三地的“西门庆故里之争”,具体涉及山东省阳谷县、

3、临清县和安徽的黄山市。阳谷县将建设“水浒传 金瓶梅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复原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幽会地点。临清县提出打造“西门庆旅游项目”,重修王婆茶馆、武大郎炊饼铺等。而黄山则声称将投资2000万元开发“西门庆故里”。四川江油、湖北安陆、甘肃天水、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纷纷自称是李白的故乡,点燃了李白故里争夺战。特别是江油和安陆两地,干脆放弃了学术争鸣,当地政府赤膊上阵,文攻笔战,一个名人故里之争,上升到官方层面,这在国内极其罕见。 2010年年初,即曹操墓在河南安阳被发现后不久,这一象征意义的发现除了引起考古界的巨大震动以外,河北磁县、安徽亳州方面随后也列出数条理由,称真正的曹操墓地应该在

4、他们境内,三省随即还上演了一部现代版的“三省演义”。【标准表述】权威观点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胡锦涛内涵现代意义上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我们应该坚守其人文内涵。对于一个国家,文化是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软实力的核心所在;对于一个民族,它是精神符号,精神寄托。影响各地为何不惜代价的争“名人故里”,这是利益驱动下文化资源开发的博弈。挖掘一个名人故里,可以开发一个景点,扩大知名度,拉动旅游,带来效益。这本无可厚非,但无视文化

5、发展形成的规律,无视道德、伦理的底线,无视历史事实的凭空臆造,把一些神话人物和传说当成文化遗产来“产业”化,则是对文化的亵渎与玷污。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武库,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的认识,保护和弘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措施针对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倾向,为正确把握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方向,防止文化遗产被滥用、歪曲,造成文化

6、遗产庸俗化、功利化,要从以下方面对文化遗产给予保护。第一、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各地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保护、开发文化遗产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先进文化相结合,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通过形式多样的展示和传播,使群众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促进文化遗产事业健康发展。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妥善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发展的关系。各地在对名人故里、故居或文化遗址等进行合理适度的开发利用时,要加强监管,防止过度的商业开发和对文化遗产内涵的肆意歪曲和滥用。第三、科学甄别认定,确保文化遗产的权威性、严肃性。对历史文化遗产要进行科学甄别,对历史文化名人的故里、故居、重要文物所在地的认定,要本着积极有益、少而精的原则,由权威的学术机构和专家参与进行认定。对于有争议的、未经认定的,不宜命名或宣传。【一句话点评】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