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1.1.1正弦定理1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4828229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1.1.1正弦定理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1.1.1正弦定理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1.1.1正弦定理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1.1.1正弦定理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人教A版必修5系列教案:1.1.1正弦定理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 解斜三角形111正弦定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中的一类简单问题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3情态与价值: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正弦定理的

2、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难点:正弦定理的推导即理解(三)学法与教学用具学法:引导学生首先从直角三角形中揭示边角关系:,接着就一般斜三角形进行探索,发现也有这一关系;分别利用传统证法和向量证法对正弦定理进行推导,让学生发现向量知识的简捷,新颖。教学用具:直尺、投影仪、计算器(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如图11-1,固定ABC的边CB及B,使边AC绕着顶点C转动。 A思考:C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显然,边AB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C B2探索研究 (图11-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

3、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图11-2,在RtABC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有,又, A则 b c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中, C a B(图11-2)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由学生讨论、分析)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如图11-3,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上的高是CD,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则, C同理可得, b a从而 A c B (图11-3)思考:是否可以用其它方法证明这一等式?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证法二):过点A作, C由向量的加法可得 则

4、A B ,即同理,过点C作,可得 从而 类似可推出,当ABC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由学生课后自己推导)从上面的研探过程,可得以下定理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理解定理(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使,;(2)等价于,从而知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如。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他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3例题分析例1在中,已知,cm,解三角形。解: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根据

5、正弦定理,;根据正弦定理,评述:对于解三角形中的复杂运算可使用计算器。例2如图,在ABC中,A的平分线AD与边BC相交于点D,求证: ABCD证明:如图在ABD和CAD中,由正弦定理,得,ABCD1800 两式相除得五巩固深化反馈研究1已知ABC 已知A=600,B=300,a=3;求边b=(): D (2)已知ABC 已知A=450,B=750,b=8;求边()A 8 B 4 C 4-3 D 8-8(3)正弦定理的内容是(4)已知a+b=12 B=450 A=600则则则a=-,b=-(5)已知在ABC中,三内角的正弦比为4:5:6,有三角形的周长为7.5,则其三边长分别为-(6)在ABC中,利用正弦定理证明六,课堂小结(有学生自己总结)七 课外作业:P10. A1, B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