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4827314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份优质的教案可以更好的为学生们讲解,也是作为老师的必备之需。一篇“?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可以为您提供参考,更多相关文章,请访问。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测,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教学

2、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学准备】老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老师用书的根底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

3、: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好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说明:假设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

4、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才能,暂时回避“悬浮概念。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老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展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5、组织交流: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

5、后面活动中进展探究。说明:本活动按“老师出示材料样本学生预测和考虑沉浮理由小组实验观察的顺序进展,因为观察前的预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更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必然条件。而且选择的7种物体是一组有构造的材料,既有容易判断沉浮的,也有难以直接判断沉浮的,比方胡萝卜、蜡烛头等,这样的设计都表达了用材料有效调控教学的目的。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考虑。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老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

6、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平安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防止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考虑: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考虑其中的原因。说明:橡皮和萝卜不能无限度的切小,因为一旦切分的过小,会出现浮在水面上的情况,这是水的外表张力的原因,这样的情况不利于教学,会改变活动探究的方向,建议回避。4、组织交流,在

7、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补充:这里也可以用质量来概括,即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质量减轻,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5、收回小刀、萝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考虑: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假设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6、提供材料回形针10枚,木

8、块3块,学生实验。7、组织交流,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8、小结:把刚刚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络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记录中教材第4面的实验报告单上。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板书设计: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砖块沉木块浮塑料块浮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材料搜集:用小袋子把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装好,并补充大小轻重相近的萝卜、橡皮各一,以便下节课各组实验使用。教

9、学后记:.cOM更多教案推荐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斜坡的启示斜坡的启示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可以通过观察,描绘斜面构造上的要素;可以就斜面要素与用力大小的关系提出疑问,理解问题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能通过实验验证斜面省力的原理。知识与技能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理解它的构造特征及组成;知道斜面及其变形螺旋的功能及作用;理解斜面在消费、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演示材料: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等图片和电教课件、斧子、葡萄酒开瓶器、瓶子上的盖子、水龙头、螺丝钉、一段圆木等。分组实验器材:一个封

10、闭的重盒子、长短不同的木板、铁架台或其他支架、弹簧秤、滑轮组、书、各种螺钉、各种楔形或螺旋的工具、三角形纸片。2、学生准备:拉链、带盖子的塑料瓶等实物。教学过程设计一、设置情境,引入斜面。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哪几种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各有什么作用?2、谈话:假设有一个沉重的机器要你从低处搬到高处,你会怎么做?小组讨论,并利用身边的现有材料操作演示搬运活动。3、交流,比较:哪一种方法搬运起来更容易些呢?4、小结:利用斜坡,搬运工作会简单许多。用了斜坡,将沉重的机器用手推车推到高一点的地方就不是很困难了。画示意图二、观察斜面,分析斜面要素。1、利用多媒体出示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楼梯等的图片

1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交流、归纳总结:都可以将物体提升到一个高度;都具有一个倾斜面。3、提醒:像盘山公路、桥梁引桥这样的斜坡或倾斜面叫斜面。斜面是与程度面成一角度的平面。板书:斜面4、讨论: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来调整斜面的倾斜度?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斜面的长度,二是斜面的高度。这也是斜面的两个要素。5、图片出示两座高度相等、引桥长度不等的拱桥的图片。提问:假设你骑自行车上桥,上哪一座桥比较轻松些呢?说说你以往的体验和感受。6、谈话:为什么同样高的拱桥,骑到上面所要用的力气不一样呢?当引桥变得更长些时,引桥这一个斜面的坡度变得更小了。三、理论

12、操作,研究斜面要素对力的影响。1、出示问题:一个斜坡的坡度大小斜面的长短到底是如何影响小车运动时拉力的大小的呢?2、学生提出假设。3、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小组讨论,设计实验。4、交流:你是如何设计实验的?需要什么材料?鼓励学生尽量使用身边现有的材料来做简单的实验。5、评点学生的实验设计,并作指导。可以分别从影响斜面倾斜度的两个因素去考虑并实验操作:斜面的长度和斜面的长度。各组同学在实验操作时要保持其中一个量的不变。6、学生按假设的不同分组实验,搜集相关数据,填写活动记录。斜面的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影响的实验记录斜面坡度书本数竖直提起所需的拉力、斜面的长度对小车拉力的影响的实验记录斜面的

13、长度竖直提起60厘米、90厘米、120厘米所需的拉力7、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8、提问:比较全班同学测得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9、小结:假设斜坡的长度不变,斜坡的坡度越大,小车运动所需的拉力也越大;假设保持斜面的高度不变,增加斜面的长度,斜坡越长,小车运动时所需的拉力越小。10、出示盘山公路的图片,提问:通往山顶的公路为什么不修成滑梯一样的斜面?公路绕着山盘旋而上,与直上直下的道路相比哪些方面有了改变?盘山公路为什么要修成这样呢?四、认识变形的斜面。1、理论操作活动:从纸上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你发现了什么?2、出示螺钉,组织观察

14、并讨论:螺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3、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斜面的斜坡越长,绕在圆柱形物体上的螺纹就越密。4、讨论:使用斜面可省力,使用螺旋也可以省力吗?为什么要把钉子做成螺旋状的?5、出示一段圆木,你可以把它掰开吗?借助于什么工具可以把这段圆木分开?出示:斧子观察斧子的剖面构造。我们把这种形状叫做“楔形。楔形是两个背对背的斜面。6、指导一学生操作理论,利用斧子的楔形构造将圆木劈开。说说感受。7、还有哪些工具也是楔形的?8、组织学生观察拉链:你是否尝试过用手把拉链的两边扣到一起?怎么样把拉链的两边分开或者合上呢?理论操作,体验拉锁的重要作用。9、小结:螺旋、楔形等都是斜面的变形。五、学习应用,迁移拓展。1、利用多媒体出示多幅图片,解释一下它们是如何省力的?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怎样抬高讲台怎样抬高讲台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可以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展解释。知识与技能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