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设计第九章至第十章知识点任务完成情况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4825206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制度设计第九章至第十章知识点任务完成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会计制度设计第九章至第十章知识点任务完成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会计制度设计第九章至第十章知识点任务完成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会计制度设计第九章至第十章知识点任务完成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会计制度设计第九章至第十章知识点任务完成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制度设计第九章至第十章知识点任务完成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制度设计第九章至第十章知识点任务完成情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责任会计制度设计知识点1:责任会计制度设计概述A公司是一家较大规模电器制造企业,设有六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提供运输与供水服务)及一个行政管理部门,都具有较大独立性。该企业准备建立责任会计制度。该企业聘请的管理咨询公司的相关设计建议:(1)公司董事长主持组织讨论责任会计制度建立方案,总经理负责具体实施。(2)责任会计目标定位于提升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水平。(3)公司只要求预算执行中将信息反馈给各责任中心而无须向上级报告。(4)在确保原有组织机构基础上可根据责任会计要求对企业机构进行适当调整。(5)公司准备将未来五年规划中预期再成立的三个分部设为利润中心与投资中心。(6)采用投资

2、报酬率和剩余收益指标来考核利润中心,但投资报酬率指标可能导致职能失调行为。(7)责任中心应进行系统的记录和计量并定期编制业绩报告。要求:指出上述设计建议的实际操作性?哪些设计建议可能存在明显的不足? 答:(1)从公司治理角度看,董事长负责主持董事会工作,通常讨论具有战略性的重大决策,而总经理主持组织讨论及负责具体实施责任会计制度属于其职责范围。(2)责任会计与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是两个不同的管理体系,两者有着不同的目的、对象及具体做法,两者有着不同的目的、对象及具体做法,因此不宜将两者直接挂钩。(3)责任中心执行预算的过程属于企业内部信息传递,需要按管理级次上报。(4)责任中心的设置具有一定的灵活

3、性,可以一定程度地调整原有组织机构。(5)这样做理论上可行,但从该企业经营现状来看,如果考虑设置利润中心与责任中心,意味着其经营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会由单纯的制造发展为多元化经营。(6)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指标是用来考核投资中心的。(7)只要是责任中心就应定期编制责任报告,可以有独立的记录和计量系统,也可以靠财务会计系统而得到编制责任报告所需信息。知识点2:企业责任中心与责任预算编制的设计某国营大型企业,主营彩电和通讯产品,20世纪90年代先后在香港和上海股票市场上市。该企业在90年代末开始推行财务预算,但预算执行效果不好,制定预算时扯皮,费用年年超标,收入不能达标。目前该企业原主营业务均陷入

4、严重萎缩状态,现金周转紧张。其实,这种情况在中国企业十分普遍,很多企业不是没有预算,而是预算没能够得到真正落实和执行,导致预算形同虚设。试分析企业预算执行效果差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答:如果一个企业制定了一项科学合理的制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全面落实或者及时落实了,但是缺乏执行力,这样都不会实现企业制定的初始目标。所以,财务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理论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企业计划、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战略方针的机制,以及对企业相关的投融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一种有效管理手段。 目前企业财务预算执行效果

5、差的主要原因有: 1.缺乏合理的财务预算编制方法。我国很多企业在预算的编制上采用主观性很强的减量或增量的编制方法,由于编制上没有按照企业实际经营业务活动为依据进行编制,缺乏客观根据,脱离现实,编制完成后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执行,有些企业太强调预算的弹性,导致对预算内容的调整过于随意;有些企业则过于强调预算的刚性,即使外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依旧固守原定预算,这样就丧失了预算控制和约束的基本功能,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不理想。 2.缺乏公正合理的考评、激励机制,很多企业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评只注重财务业绩指标,而忽略了对非财务业绩指标的考评,而有的企业甚至没有对财务预算结果的考评制度。很多企业在业绩评价环节考

6、评指标设计的不合理,导致业绩评价不客观、不合理,缺乏公正性,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把预算管理推向失败的深渊。有些企业的个人利益与预算执行结果相脱节,导致员工执行预算是缺乏动力;即使个人利益与预算执行结果有联系的,由于制度太笼统,达不到激励作用,这也是预算执行里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 3.财务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缺乏执行力。目前多数企业没有认清财务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的重要性,以至于很多企业根本没有设立相关机构,即使有的企业设立了,却由于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不受重视,缺乏领导支持,导致在执行过程中问题百出,执行人员相互推卸责任,很多企业把财务预算看作仅仅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的工作,缺乏有效的权力机构对预算工作

7、的组织领导,缺乏其他各个部门对财务预算的参与,降低了财务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全面性,造成预算的软约束,致使缺乏执行力。 4.缺乏及时有效的预算执行分析及监督检查措施。企业对于预算管理重编制,轻过程执行分析及监管。多数企业设置的专门预算组织机构把绝大多数的精力放在预算编制上,忽略了对预算实施过程中的预算执行分析及监督检查工作,由于不能及时有效的监督检查及预算执行分析,在预算执行过程出现了很多本可以避免的问题。有些企业会发生时效性强的预算执行偏差反馈信息,监管者掌握的预算执行信息滞后,不能及时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部分企业在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差异分析的周期过长,这种分析对及时纠正执行偏差没有

8、意义,只能起到事后评价的作用。 5.员工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到位。我国企业很多员工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到位,认为预算只是一种计划,因此他们消极应付预算工作,导致预算管理缺乏执行力。绝大多数的员工把预算管理看作是领导或财务部门的工作,与其他部门的员工无关。有些企业的领导为了响应上级号召,填补企业空白,仅仅是为了预算而预算,完全忽略了预算工作重要的实现意义。 解决财务预算执行效果差的对策: 1.强化员工素质。要提高企业的财务预算执行力,首先,必须是员工正确认识预算管理。其次,使员工掌握执行预算必需的能力。一方面,员工可以通过自学方法获得这些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要定期开设培训班,帮助员工提升自身执行预算

9、的能力。 2.选用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制定预算指标的编制方法多种多样,企业一定要在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确定预算指标。预算编制要做到依据充分可靠、方法高效科学、内容规范完整;预算编制目标的确定要有可靠、充足的依据,并遵循责权对等和可控性原则对预算目标进行分解。 3.设置全面有效的预算组织体系。健全和完善相应的财务预算管理组织结构,负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组织实施,成立预算管理组织结构,如企业财务预算委员会或总经理办公会,负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具体事宜,提高企业各决策层的财务预算管理意识,并确定企业法人代表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

10、任。决策层应在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给予极大的支持,沟通和协调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权益与责任,调动各个部门参与财务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以期实现全员预算管理。 4.采取科学积极的考评措施。科学合理的预算考评机制是确保预算执行里的关键所在。预算的考评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和可控性原则,坚持综合考评和动态考评相结合。考评制度要与员工的个人利益相结合,建立并落实具体的赏罚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5.采取及时有效的预算执行分析制度。企业要建立预算执行分析落实制度,定期进行预算目标与实际执行情况的差异性分析,对预算偏差做出及时预警,并且根据经营预算目标做出预算调整。知识点3:内部结算制度的

11、设计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转移价格按成本(包括税金)加上小额利润制定,由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共同计算。试分析这属于哪一种内部结算价格,并分析其优缺点答:是以选定的成本作为定价基础,加上一定比例的内部利润作为内部转移价格,属于成本加成定价法。成本具有多种定义,如完全成本、标准成本、变动成本、实际成本等,故以不同成本概念为基础制定的内部转移价格对存货估价决策、业绩评价等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以完全成本为基础制定转移价格的优点在于:(1)获取完全成本信息的代价极低。因为完全成本信息是根据财务报告的要求计算的,可直接从会计记录中获取。(2)能够合理地计量到某些间接费用。因为如果转移的产品需要开发、设计工

12、作,则其成本会包含于间接费用中,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完全成本能够合理地计量到这些费用。以完全成本为基础的转移价格存在的缺陷主要有:(1)对卖方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作用。因为以完全成本作为转移价格,一方面,会使卖方得不到任何利润;另一方面,卖方的成本全部转移给买方,客观上使卖方经理缺乏降低成本的动力和压力。 (2)买方则需要承担不受它控制而由其他部门造成的工作效率上的责任。因为对于买方而言,制造部门的成本无论高低都将全额转移给它。所以如果不克服以上缺陷,采用以完全成本为内部转移价格,对买卖双方业绩进行评价,就会出现偏差。通常情况下,该方法主要作为企业内部各成本中心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计价、结算依据。

13、尽管以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得出的完全成本作为转移价格缺乏经济上的合理性,但在实践中它们还是被广泛运用。用标准成本取代完全成本,来弥补完全成本的缺陷。因为标准成本可以减少低效率问题,有利于明确经济责任,便于正确评价各责任单位的业绩。但是,它仍然无法真正解决实际完全成本导致的目标不一致的问题。因为即使是采用标准成本,仍然存在将卖方的固定成本作为买方的变动成本处理的问题,由此决定了它仍不能很好地解决目标一致性的问题。另外,如果卖方生产能力有剩余,可以按变动成本转移;若卖方无闲置生产能力,则应以市价为其转移价格。以变动成本为转移价格存在以下问题:(1)以变动成本为转移价格会使买方过分有利。(2)这种方法

14、只能用于成本中心,因为如果责任中心只计算变动成本,就不能用投资利润率、剩余收益和经济增加值对该中心进行业绩评价。(3)如果无限制地将一个责任中心的变动成本转移给另一个责任中心,将不利于激励成本中心经理控制成本。以实际成本为基础的加成价格,制定转移价格的优点在于:能保证提供商品的一方能够通过商品的提供获得一定的利润,可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但实际成本加成价格也存在缺陷,会将提供商品一方的浪费转嫁给买方,削弱了双方降低成本的责任感,导致责任中心经济利益的不合理分配。同时,加成的利润率的确定很容易掺杂一定程度的主观随意性,而加成利润率的偏高与偏低均会影响对双方业绩的正确评价。知识点4:责任会计核算模式的

15、设计责任会计要编制责任报告,因此需要独立的责任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提供数据支持,财务会计信息是完全不能满足责任报告编制需求的,并且财务报表数据与责任报告数据间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你认同这种说法吗?试分析并说明理由。答: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理由如下:(1)责任会计虽然要编制责任报告,但单轨制责任会计核算模式不需要独立的责任会计凭证与会计账薄提供数据支持。(2)财务会计信息不是完全不能满足责任报告编制需求的,只是需要在账户设置尤其是明细账户设置上需要做一些调整,目的是提供责任会计核算体系所需信息。(3)财务报表数据与责任责任报告数据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责任会计数据是对企业核算主体的会计信息分解为特

16、定责任中心的会计信息,并不会改变企业总的财务结果,比如企业全部投资中心的可控利润之和减去企业层面的责任成本就是企业的营业利润。第十章 企业会计信息化制度设计知识点1:企业会计信息化总体设计有软件开发公司为了方便会计人员修改计算机会计核算中的差错,在会计核算软件中设置了“反复核、反记账、反结账”功能,即:(1)“反复核”是将已经复核的会计凭证取消复核标记,以便对其进行修改或增删。(2)“反记账”是把一批已经登记到会计账簿的记账凭证的当月发生额从其各自账簿中予以扣除,使各账簿恢复到该批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前的各账簿发生额和余额的状态。(3)“反结账”是将已复核记账并已结转下月的会计账簿恢复到以前月份各会计账簿发生额和余额状态,甚至是修改前几个月甚至前几个会计年度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要求:试分析会计核算软件存在的这些功能的弊端答:随着会计核算软件“反复核、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