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文言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482084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所以”在文言文中的意义和用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所以”在文言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所以”在文言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所以”在文言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原因,情由。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2、.可与形容词或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仍表示原因、情由。庄子天运:“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史记卫康叔世家:“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 3、.用以,用来。庄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史记孟尝君列传:“若急,终无以偿,上则为君好利不爱士民,下则有离上抵负之名,非所以厉士民彰君声也。”宋苏洵几策审势:“故威与惠者,所以裁节天下强弱之势也。” 4.、连

2、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表结果,不需另译。荀子哀公:“君不此问,而问舜冠,所以不对。”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5、.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科翻译为“的原因”或“之所以”。史记魏公子列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6.所作,所为。论语为政:“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康有为注:“以,为也。” “所”和“以”结合,构成“所以”这样一个粘连较紧的名词性短语,表示产生某种行为的原因或行为赖以实现的手段和对象。后来成为文言文中经常运用的一个词。它的具体意义

3、和用法要看“以”应该表示什么意思,如果“以”当“因”讲,“所以”就表示“的缘故”或“的原因”;如果“以”当“依靠”、“凭借”讲,“所以”就表示“用来”、“用的方法”;如果“以”当“依靠”、“凭借”讲,“所以”就表示“用来的人”、“的根据”,等等。在文言文中应视具体语言环境灵活译出。此外,“所以”用作连词,跟“是以”、“以是”、“以此”相同,可作“因此”解,这和现代汉语中连词“所以”的用法相同。 中学教材所选文言文中,“所以”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达四十多处。现主要就高中文言文中出现的“所以”分类加以解析。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的原因”或“之所以”)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

4、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的原因”或“之所以”) (以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的原因”) 4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的原因”)5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察今)(“.的原因”) 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的原因”) 7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谭嗣同)(“.的原因”) 8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与妻书)(“.的原因”)9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问说)(“.的原因”)10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原因”

5、)11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信陵君窃符救赵)(“为什么”“.的原因”)12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原因”)13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治平篇)(“.的原因”)1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荆轲刺秦王)(“.的原因”)15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齐恒晋文之事)(“.的原因”)1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的原因”)17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五蠹) (“用来的办法”)18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礼节”) 19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输)(“用办法”) 20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察今)(“用来.的根据”) 21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察今)(“的根据”) 2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用来的人”)23而天地之所以为民计者,亦不过前此数法也。(治平篇) (“的办法”)24而君、相之所以为民计者,亦不过前此数法也。(治平篇)(“的办法”)25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进之间,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连词:“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