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与区域分析思考题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481940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地理与区域分析思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区域地理与区域分析思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区域地理与区域分析思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区域地理与区域分析思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区域地理与区域分析思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地理与区域分析思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地理与区域分析思考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区域的概念和基本属性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1.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2.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4.区域是客观存在的。2、区域的类型 1、按区域性质,可分为:自然区域、经济区域、社会、文化区域2、按区域内部分布状况,可分为:均质区域、结节区域、3、按规模大小,可分为:大型区域、中型区域、小区域3、区域分析及其主要内容 区域分析定义: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1)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

2、会经济背景条件的分析2)区域经济分析。3)区域发展分析4、区域分析的方法 。地理学的比较法、经济学的分析法、数学模拟法5、区域地理学 区域地理学是以多种新的科学方法去研究地球表层的区域系统及其区域开发利用的一门学科。1、区域地理位置的类别。1、数理地理位置2、自然地理位置3、经济地理位置4、政治地理位置2、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地理位置对区域性质和开发的影响。区域地理位置对于区域性质的定位和区域发展方向有着独特而持续的影响。结合香港、上海进行分析3、区位因子。影响区位的因子或为地理要素,或同地理现象有关,可概括为六个方面:(1)自然因子(2)运输因子(3)集聚因子(4)劳动力因子(5)市场因子(6)

3、其它因子1、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特性。概念:是指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要素)。分类:根据能否再生将其分为可再生、可更新和不可再生资源三类。特征1)有限性:自然资源的数量供应与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存在矛盾,即用经济学的观点看自然资源存在稀缺性 .2)区域性:不同区域同一种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差别和不同区域的各种资源在自然资源品种组合上的差异。 3)整体性:每一个区域的,形成一个整体,即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上的联系, 一种资源的开发利 用,就可能引起系统中其它资源或环境要素的连锁反应。4)多用途性:如河流。5

4、)社会性:任何一种资源都附着有人类劳动的印记。 2、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影响表现在:1、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规模大小。2、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3、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3、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与内容。1、自然资源质的评价:主要是考察自然资源的可利用价值和对一定生产部门的适合程度。应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考虑:1)技术上的可能性2)经济上的合理性(为利用资源所付出的代价为人们接受的程度)3)需求上的迫切性2、自然资源量的评价:两类评价指标:绝对指标反映了区域自然资源的实际规模,相对指标则反映了区域自然资源的地位和满足需求的

5、潜力。 步骤如下:首先,摸清区域各类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研究可能的开发规模和可能产生的经济价值以及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其次,对于已开发利用的资源,则应研究其数量对现状生产的保证程度,并分析其区域自然资源的优势与潜力。 第三,在此基础上,分析自然资源相对量,明确自然资源对需求的保证程度和开发利用的潜力。第四,分析比较区域主要几类资源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明确对区域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的保证程度。3、资源地域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的评价: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影响到其被开发利用的先后次序和开发利用的成本及利用的效率。4、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方法与技术经济的评价:5、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用评价正效应、负效应4、如何合理

6、利用区域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承载力分析资源承载力内涵1)时空内涵2)社会经济内涵3)可持续内涵2、自然资源的利用分配1)代际分配:2)代内分配5、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生态环境因子组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6、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1)生态环境调查2)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7、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1)指数法:单一指数法、分类指数法、综合指数法2)模糊综合评价法3)灰色关联分析法4)景观生态学法1、区域经济背景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一)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二)市场化水平(三)社会基础设施配置

7、水平2、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 1、区域文化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潜在因素,决定着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2、区域文化发展与经济变革相适应的程度,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3、区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水平。4、区域文化的增长力可以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3、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4、简述区域人口的主要构成。 1、性别构成2、年龄构成3、职业构成4、民族构成5、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 1、适度人口:一个国家或区域在任何时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的最大收益点,当劳动力超过或少于这个量时,都会引起收益减少。处于“最大收益点”的人口便是最合适的人口。人口容量: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环境人

8、口容量,指以不损害该区域环境质量和破坏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前提,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条件在能够充分合理利用的情况下,所能持续供养的相应于一定生活水平的最高人口数。6、简述区域政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1、区域政策的目标2、区域政策工具3、区域政策效应1、技术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技术进步与区域资源开发利用1)技术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2)技术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非地产资源的依赖2、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发展1)技术进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结构多样化2)技术进步催生新的产业部门3、技术进步与区域劳动就业1)技术进步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出路2)技术进步实质上是人类向生产的广度、深度进军,从而使单位产品

9、劳动投入的节约与社会总体上劳动就业的增加同时并举。2、技术进步的基本类型。 狭义的技术进步(硬技术的发展与提高)硬技术主要包括:主要是设备、工艺、能源、材料、产品方面;广义的技术进步(软、硬技术的进步)软技术主要包括:生产要素的变化、劳动经验、技能、政策、技术、管理等;3、区域科技条件评价内容。1、科技人力资源2、研究与发展经费3、科技活动产出4、高技术产业4、影响技术引进的因素。(1)需求障碍(2)资本障碍。(3)自然资源障碍。(4)劳动就业障碍。(5)技术人力资源障碍。(6)规模障碍。(7)基础设施障碍。(8)文化障碍。(9)时序障碍。5、简述技术的引进和转移的作用。1、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

10、的作用均属技术转让范畴,技术引进是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技术转让,而技术转移则是从地区的角度来看。其作用:(1)可以避免漫长的探索过程,为发展赢得时间。(2)可以节约大量科学研究和试制费用。(3)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4)有助于培养科技人才。 6、技术选择的标准和原则。1、技术选择的标准高产出标准论,也叫做资本周转率标准论(鲍拉库,1942;布加南,1945)社会极限生产标准论。(卡恩,1951;求那利,1953)高积累标准论,又叫扩大投资率标准论(卡雷孙和赖赛肖仁,1955)时间系列标准论2、技术选择的原则必须适应当地的技术基础和生产力水平,有利于提高当地的技术水平。必须适应当地的自然资源特点,

11、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应适应当地人力资源基础,并满足劳动就业需要,充分利用地方人力资源。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并同时考虑市场容量问题。应满足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的要求。1、什么是GDP和绿色GDP?如何计算? (1)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概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驻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计算方法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收入法(分配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支出法:增加值=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绿色GDP(GeGDP )概念指用以衡量一国或地区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

12、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狭义)。绿色GDP=传统GDP-自然环境部分虚数-人文部分虚数2、区域发展水平的量度指标有哪些? (一)单一指标1、总量指标2、平均指标3、相对指标(二)综合指标1、UNRISD(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指标2、PQLI指标体系(物质生活质量指数)3、HDI指数(人类发展指数)4、刘再兴的9指标体系5、厉以宁26项指标体系3、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归纳出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增长有六个阶段1、传统社会阶段2、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3、起飞阶段4、成熟阶段。5、高额消费阶段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4、霍夫曼系数及其意义。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

13、的净产值5、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提出经济发展可划分为3个阶段6个时期:第一阶段:初级产品生产阶段第二阶段:工业化阶段;第三阶段:发达阶段第一时期:传统社会阶段农业为主第二时期:工业化初期阶段轻工业为主第三时期: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工业为主第四时期:工业化后期阶段第三产业为主第五时期:后工业化社会阶段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第六时期:现代化社会阶段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从服务业中分离,占主导,追求个性。1、常见的产业分类有几种? (1)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相互依存关系划分把国民经济分成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即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2)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顺序对产业的划分第

14、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3)按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划分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基础性产业(4)按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资源密集程度的划分资源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2、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规律有哪些? (1)配第-克拉克(英国)定理(2)库兹涅茨(美国)法则(3)钱纳里(美国)模型GNP的市场占有率模型3、什么是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是什么? 主导产业:称为“起爆剂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1高比较优势系数2高产业关联度3高需求收入弹性 4高生产率上升率5高产业创新能力4、产业结构合理化

15、的条件是什么?结合实例进行分析。1、增长极对区域经济活动的影响。1、负效应极化作用 2、正效应扩散作用2、核心区与边缘区的划分。 1、核心区域国内都会区区域的中心城市亚区的中心地方服务中心2、边缘区域过度区域资源前沿区域3、重点开发轴和重点发展点的选择依据。1、重点开发轴的选择(1)最好由经济核心区域和发达的城市工业带组成。(2)有水陆交通运输干线为依托。(3)自然条件优越,建设用地条件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带。(4)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地带,特别是水资源丰富,或者是水源可供给性良好的地带。2、重点发展城镇的选择(1)城镇发展的条件及其在区域中的地位。(2)城镇的发展规模。(3)城镇空间分布的现状。与中心城市相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