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话剧活动中培养幼儿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4813657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8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童话剧活动中培养幼儿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在童话剧活动中培养幼儿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在童话剧活动中培养幼儿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在童话剧活动中培养幼儿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在童话剧活动中培养幼儿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童话剧活动中培养幼儿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童话剧活动中培养幼儿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童话剧活动中培养幼儿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宝山区小主人幼儿园 杨玉芬 徐炜 张瑾摘要 童话剧活动的元素包括有许多,但涉及到童话剧中视觉方面的元素主要为动作表情的表达以及绘本阅读、道具运用及场景设置。本课题我们将从实践的角度把适合幼儿园幼儿童话剧活动的题材与教师在童话剧中培养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指导过程进行一定的探索和研究,在研究中主要梳理和整理在童话剧活动中通过视觉语言三大方面元素的指导策略,发展幼儿在童话剧活动中运用夸张的肢体动作、丰富的表情神态自主运用道具、创设表演场景等方面的能力。通过此研究,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表达,自主表演、自主装扮,学会移情。关键词:视觉语言 幼儿的视觉语言 童话剧中

2、的幼儿视觉语言一、 问题的提出:从广义上来说,视觉语言是指由视觉基本元素和设计原则两部分构成的一套传达意义的规范或符号系统。其中基本元素包括:线条、形状、明暗、色彩、质感、空间。设计原则包括:布局、对比、节奏、平衡、统一。它们是艺术家用来组织和运用基本元素传情达意的原则和基本方法。课题中提到的幼儿的视觉语言是建立在广义的视觉语言概念基础上,结合幼儿的能力发展范畴,通过艺术表现的形式(美术、表演等)进行传情达意的一种形态。此课题中的童话剧中幼儿视觉语言是指在童话剧活动中,通过幼儿会看懂图画绘本,运用道具进行合理布局,并采用形象的肢体表达表现关于童话剧的主题内容。国内外对本课题相关研究述评:国外谈

3、到比较多的是“戏剧”。戏剧是一种艺术形式,西方儿童戏剧的文本是经过修改的,以适应儿童参与的需要,其目的不是娱乐,而是鼓励儿童思考问题,感受各种情感。从这样一个有趣的领域中,儿童能够感受到世界,体验到快乐;并且在假装扮演中儿童能分享到别人的感受和认知,会逐渐改变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偏见。可见西方儿童的戏剧教育充分关注到了儿童的参与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美国的儿童戏剧学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了“创造性戏剧”。美国学者艾林纳蔡斯约克对创造性戏剧带给儿童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具体包括创造性、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想象力、情绪稳定性、社会合作能力、道德态度、身体平衡

4、协调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美国儿童戏剧学者麦凯瑟林进一步强调创造性戏剧是通过戏剧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进行表达的,即关注儿童在戏剧中面临各种矛盾、冲突、问题时的应变能力。创造性戏剧正是通过儿童在戏剧扮演中尝试各种解决办法,促使儿童在“演戏”中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和问题,从而丰富了儿童的各种经验。她认为创造性戏剧的教育目的不是戏剧作品的创造,而是通过戏剧来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台湾儿童戏剧发展比较蓬勃,他们认为戏剧亲切生动,活泼,有趣的方式是极容易让儿童接受。戏剧活动的进行有助于儿童情绪的疏通与自我的展现,儿童可以舒展平常积存已久的內外在压力,并可以在活动中实现

5、平常所被禁止的童趣行为或天马行空的梦想,进而由此获得心理上的平衡,逐渐肯定自我。在戏剧活动中,儿童可由观察、模仿、联想、再创造而进入异想天开的虛擬情境,平日被現实及規范层层限制下的想像空間,得以获得充份的发挥,有助于想像力与创造力的启发。戏剧活动本身具有群体性,儿童必须学着与人协调、相互尊重,并且适时的表达自己,具备合作精神,才能使活动园滿完成,有助于群体生活与默契的培养。童话剧在国内作为一项传统艺术,宋庆龄在1947年创办了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她在谈话中讲到:“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通过戏剧去培养下一代,提高她们的素质是最有意义的事情。”自从1947年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成立以来,全国儿童

6、剧团已发展成为20多家,每个儿童剧团、儿童戏剧家都把宋庆龄关于借助儿童剧来提高儿童想象力作为一个重要任务,作为一个宗旨记在心里,可见国内专业童话剧团都以提高儿童想像力,德育渗透为主流文化。随着教育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戏剧教育理念的引入,少数幼儿园以童话剧为载体开展各项研究。南京普德村幼儿园进行了童话剧与儿童情感的培育课题研究,主要落脚点在于为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探索创新。上海市荷花池幼儿园,以艺术为媒介,她们从艺术情感入手, 开创了以“音乐、文学、美工”三朵金花为特色的艺术教育,进行目标的整合、内容的整合、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和资源的整合。儿童在艺术活动中,根据自己需要,积极尝试用音乐、语

7、言文学、美工等多种语言,自觉主动地去感知周围世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嘉定区桃园幼儿园也进行了相关的童话剧课题研究,他们的研究是以童话剧为载体,培养幼儿表达表现能力的指导策略研究,此课题根据3-6岁幼儿表达表现能力的发展需要,选择与改编适合幼儿发展的童话剧,整合语言、音乐、美术三大领域活动,探索适合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的童话剧活动指导策略,促进儿童表达表现能力的发展。从以上情报中可以看出,国内外利用童话剧形象、有趣,寓教于乐的特点,针对儿童的德育、合作、情感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虽然有的幼儿园在表达能力方面也做了相关的研究,但是他的研究表达的点较大,而且在研究过程中主要是围绕选材及策略

8、指导比较多,但在童话剧中单从视觉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这一块来说还没看见相关的研究。此课题研究的意义:童话剧能带给孩子们灵魂上的触动、心灵上的慰藉、情感上的激励,是会影响儿童发展一生的艺术。童话剧是通过演员在舞台上为观众表演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样式。2008年5月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中对幼儿表达表现的要求是:尝试用多种方式、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活动,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运用一定的技能(语气、表情、肢体动作、线条、图形、色彩、节奏、音高等,帮助表达自己的想像与创意。我们发现童话剧的基本要素与评价指南中儿童表达表现发展要求是吻合的,而且,表情、动作、线条、图形、色彩等都是视觉所涉及到

9、的,以此可以得出,在童话剧活动中培养幼儿视觉语言表达能力是与当前教育形式相吻合的,也是十分有价值的。童话剧活动是我园近年来开展的一项幼儿园特色活动。我园的童话剧活动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幼儿选编、或创编剧本,然后,按剧本内容,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布置场景、进行排演,最后,在专门表演活动,或节日庆祝活动中为本园幼儿和家长进行表演。我们的童话剧表演活动是培养幼儿视觉语言的一个载体。从过去我园教师一般童话剧表演的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实践中通常也比较重视幼儿表演中角色的动作、表情和道具选择和场景的安排,尽可能使演出能够有一个较理想的整体效果,但这过程中教师有关的教学经常是缺乏明确的意识和目的,只关注到表演

10、最后的效果,对视觉语言这个问题关注较少,对视觉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比较忽略。因此,我们选择开展此课题研究,试图把童话剧活动融于幼儿的日常活动和主题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使童话剧活动中视觉语言表达能力所涉及的三大方面阅读图画绘本、道具场景的合理布局以及肢体的表达表现,让孩子在尝试探索运用的过程中,不仅大胆表达了对作品理解的思想和情感,还在表演中学会了合作协商等社会品质,对幼儿日后形成健全的良好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此课题在研究中还总结形成教师指导幼儿童话剧学习,培养幼儿视觉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有效策略。二、 研究目标及内容:1、研究目标:通过二年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形成童话剧学习表演中发展幼儿视觉语言表达

11、能力的主要要素及评价内容,促进幼儿视觉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及有效策略经验。2、研究内容:(1)形成童话剧学习表演中发展幼儿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要素。分析童话剧学习表演中发展幼儿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要素有哪些。刷选出童话剧学习表演中发展幼儿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要素。学习并掌握这些要素所涉及的幼儿能力发展特点。根据要素及幼儿能力发展特点,建立相对应的评价内容。(2)探索幼儿视觉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及有效策略经验。 实践视觉语言表达能力要素之一:阅读图画绘本的基本指导方法。 实践视觉语言表达能力要素之二:运用道具、合理场景布局的基本指导方法。 罗列出每个年龄段所应掌握和接受的肢体动作的

12、类型及相应的内容。实践视觉语言表达能力要素之三:指导幼儿运用合适的肢体动作表达人物或剧情发展的策略。对确立相应的评价内容在研究后期进行测评,验证其策略有效性。3、研究方法:各种方法交替运用,主要为行动研究文献法: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查阅有关童话剧表演与教育研究的理论文章,分析、吸纳其合理部分,借鉴与指导于童话剧学习表演中幼儿视觉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观察法: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对于不同的教育理念、方法等产生困惑时,通过观察幼儿的言语、表情、行为表现来了解幼儿的反应,并通过教研组现场研讨的方式来分析所看到、听到的、感受到的,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分析效果。案例法:通过教学活动案例,剖析教师的指导行为和

13、幼儿在童话剧活动开展中视觉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关系。经验总结法,对过程中出现的有关幼儿视觉语言表达的现象进行思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和专题总结。行动研究法:采用“实践反思创造”的行动研究过程,以实践作为研究的起点,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每位教师运用自己所理解的理念反思实践,提出改进策略,提升属于自己的理念体系开展实践研究,并反复听取专家意见与建议并不断修改,日趋完善。4、研究步骤:第一年:(1) 收集与童话剧相关的情报资料,并进行整理与分析,明确此课题的研究方向,撰写实践方案。(2) 融合教学、区域、角色游戏等活动开展童话剧活动的研究与实践,积累资料与经验。(3) 通过自学和教研组共同讨

14、论、学习相关戏剧及视觉艺术方面的知识,借鉴相关视觉语言表达方面的理论勇于实践研究的基础。(4) 确定课题相关概念及其所包含的童话剧中视觉语言表达的主要要素。(5) 根据要素及幼儿能力发展特点,建立相对应的评价内容,并进行相关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前期测评。第二年:(1) 学习并掌握这些要素所涉及的幼儿能力发展特点。(2)实践视觉语言表达能力要素之一:阅读图画绘本的基本指导方法。(3)实践视觉语言表达能力要素之二:运用道具、合理场景布局的基本指导方法。(4)罗列出每个年龄段所应掌握和接受的肢体动作的类型及相应的内容。(5)实践视觉语言表达能力要素之三:指导幼儿运用合适的肢体动作表达人物或剧情发展的策

15、略。(6)进行相关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后期测评,并验证其有效性。(7)收集并整理相关的优秀指导案例和活动方案。(8)进行课题报告的总结撰写工作。三、 研究过程:本研究经过2年的实践,围绕童话剧中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三个主要要素:阅读图画绘本、合理运用道具进行场景布置、采用形象的肢体动作表达。这三要素既包含了童话剧中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内涵,同时也形成了童话剧开展的一个基本流程: 童话剧开展流程阅读绘本 运用道具、场景布局 童话剧排演和表演(一)按照基本流程,阅读理解绘本是视觉语言表达的首要要素。在阅读理解绘本中又包含了二大方面:绘本选取的适宜性、绘本阅读中幼儿要掌握的技巧以及对绘本的理解。1、绘本选取的适宜性(1)内容要贴近孩子生活,最好是孩子熟悉的事情,情节要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独特的心理状况、思维方法和语言特色。但要有一些异于常态、常理、常情的变化,使儿童感觉到熟悉而奇特,新颖而有趣。故事的主题须合乎孩子的概念水平和生活经验,例如:友谊、家庭生活、自尊或独立等,主题透过故事中人物、情景和情节而呈现,主题是故事中统整的一部分,但不要在结尾明显地说出来,以免给人说教感。故事的情节是故事的发生顺序,就像是一个故事的道路地图,必须是简单而清楚的描述,有焦点的、合乎逻辑的,能塑造人物的行为,有趣的或重复的,让孩子想知道接着发生什么,故事的发展和结束,有令人满意的事件高潮。故事的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