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价格扭曲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4810077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产资源价格扭曲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矿产资源价格扭曲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矿产资源价格扭曲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矿产资源价格扭曲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矿产资源价格扭曲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产资源价格扭曲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产资源价格扭曲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矿产资源价格扭曲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江西价格月刊-价格天地2008年03期尹力军郝瑞彬 王伟毅一、 矿产资源价格扭曲的缘由(一)支配经济体制大,政府长期实行“资源无价”政策长期以来,矿产业行业实行的是支配经济,改革开放后,只是在投资方面作了拨改贷的改革,而矿产资源储量的取得仍旧沿用支配经济体制下的“审批制”方法。矿山企业获得经营权以后,除了缴纳少量的矿产资源税以外,基本上可以无偿运用矿产资源。因此,在矿产品定价时根本不考虑勘探成本问题。20世纪80年头,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发生了肯定的改变,尽管政府也起先酝酿地勘成果、矿产资源有偿运用问题,但还主要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始终到1994年矿产资源补

2、偿费征收管理规定正式实施,才结束了地勘成果、矿产资源无偿运用的历史。当前矿产资源补偿费标准定得过低,相对于资源的价格几乎微乎其微,如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率平均为1.18%,而国外与我国矿产资源性质基本相像的费率一般为2%8%。相比之下,我国石油、自然气、黄金等矿种的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更低,油气为1%,黄金为2%,远远低于国外水平,如美国为12.5%,澳大利亚为10%。这根本无法补偿矿产资源勘探成本,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全部权收益更是无从谈起,干脆导致了矿产资源价格偏低的现状。此外,我国稀有金属与国际差价较大,其中钼矿石的国内价格为31218.75元/吨,同期国际价格为78879.81元/吨,差价百分

3、比达60%。(二)存在对矿产资源供应者明显的价格不利因素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我国许多重要矿产资源的价格由国家限制,通过国家定价和垄断经营的,矿产品价格被压低,造成上下游产品价格的剪刀差,降低了下游产业主要是制造业的生产成本。这一过程为国家工业的发展供应了原始的资本积累,但同时也造成了矿产资源价格的长期扭曲。改革开放以来,商品价格渐渐放开,而矿产资源产品的价格放开被支配在了20世纪90年头末,并且始终进展缓慢,之所以这样,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理由就是“避开增加(下游产业的)企业负担”。事实上,政府对部分矿产品的价格限制始终存在,因此,

4、改革开放至今,矿产资源产品的价格扭曲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三)矿产资源价格构成不合理目前,矿产资源的价格并未反映其完全价值,并未包括其全部成本,这干脆导致了矿产资源价格偏低。学术界关于矿产资源定价的方法许多(如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边际社会机会成本法等),但是,只有边际社会机会成本法能够真正反映利用一单位某种矿产资源的全部成本。边际社会成本等于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外部成本的总和。其中,矿产资源的边际私人成本也就是矿产资源的边际生产成本,而矿产资源的边际外部成本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边际运用者成本和边际环境成本。边际运用者成本是现在运用资源而不是留给后代运用所产生的成本,它反映了矿产资源稀缺性对资

5、源价格的影响。边际环境成本通常被用来代表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所造成的全部环境损失。对矿产资源来说,其边际社会成本不仅包括了生产者收获资源所花费的生产成本,而且还包括了因资源利用对他人、社会、环境和将来造成的损失,反映了矿产资源效用和稀缺程度改变的影响。也就是说,矿产资源的边际社会成本从理论上反映了收获利用单位自然资源全社会所付出的全部代价。而边际运用者成本和边际环境成本在目前我国的自然资源价格体系中并没有得到反映,其结果必定是资源价格被严峻扭曲。 总之,我国目前的矿产资源价格体系,是一个不完全的资源价格体系,既没有反映矿产资源的供求和稀缺状况,也没有纳入企业本应担当的社会环境成本资源价格非常低廉

6、。这必定导致我国在矿产资源供应日益惊慌。如我国燃油税率是美国的1/10;汽油价格不到欧洲一些国家的一半;国内的焦炭价格比国际市场便宜50%。二、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从物质流淌的方向看,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单向流淌的线性经济,即“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线性经济的增长,依靠的是高强度的开采和消耗资源以及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3R”原则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减量化”(Re-duce)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削减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上节约资源和削减污染排放;“再利用”(Re-use)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

7、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运用,削减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再循环”(Re-cycle)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完成运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循环经济要求以“3R”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污染治理模式,循环经济发展首先以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为目标,即以解决经济发展的外部性问题为目标。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爱护环境的根本手段,它体现了节约资源、优

8、化环境与提高经济效益的统一性,不仅能使企业获得更大、更长远的经济效益,而且能使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三、矿产资源价格扭曲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一)助长了矿山企业采厚弃薄、采富弃贫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维持较高的资源价格可以促使企业节约资源投入,同时有利于提高资源开采程度和利用效率。相反,资源低价会刺激矿产开采企业顺应市场改变,采厚弃薄、采富弃贫。这是由资源产业的特点所确定:市场周期性波动,生产实力间歇性扩张或削减,也就是说矿产资源市场会产生非预期的供求波动;在肯定时期内,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如地理环境、探明储量等,矿产资源存在刚性很强的供应实力上限,短期内扩

9、大生产实力的可能性很小。就一个矿山来讲,从勘探、矿井开拓、采选矿设备选购、矿地的征用等初次投入较一般企业大,投产后的日常开采、选矿成本相对较小。另外,矿山企业在开采生产中,会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易开采、高品质矿的开采成本当然要低于贫矿的开采成本,且收益较高,因此,一旦市场出现供过于求,企业为了在低价竞争中取胜,其本能反应就是增加产量,开采浅、易、富、近的矿产储量,以降低生产成本。这样的结果必定造成大量的资源奢侈,循环经济“3R”原则中的(Re-duce)原则相违反,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二)导致矿山企业不留意技术进步,生产过程中资源破坏奢侈严峻目前我国某些矿产资源的价格正逐步走向市场化,如煤炭

10、、石油价格基本与国际接轨。但是,在我国,企业获得这类资源的途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行政审批的方式,只有少部分是通过公开竞买的方式获得,因此,对前一类企业来讲其资源获得成本是很低的,假如其他条件相同,这类企业事实上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一方面造成了我国矿业生产秩序混乱,破坏了公允竞争,同时也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留意技术进步和资源节约,其结果必定是大量生产、大量奢侈、大量排放,造成严峻的资源环境后果。而循环经济“3R”原则中(Re-duce)原则的要求是在经济目标肯定的状况下运用完可能少的资源、排放尽可能少的废物,二者南辕北辙,因此,矿产资源价格的扭曲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三)矿产资源价格扭曲(低

11、价),导致了资源利用的低效率,违反了循环经济的(Reduce)原则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的低价格与低效率利用并存。据统计,2003年我国GDP为1.4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的4%,但消耗的原油、原煤、铁矿石、氧化铝、水泥分别为世界消费量的7.4%、31%、30%、25%、40%;消耗每吨标准煤实现的GDP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不仅开采出的资源利用效率低,因为取得资源的费用低,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据测算,中国目前煤炭资源回采率平均仅为30,乡镇煤矿仅为10,共生、伴生矿的利用率只有20左右,矿产总回收率只有30,而国外先进水平都在50以上。我国铜、铅、锌伴生金属冶炼回收率仅为5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平

12、均水平在80以上。煤系共生、伴生20多种矿产,绝大多数没有利用。这就是目前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高投入,低利用,高排放”的生产模式,它导致了共生、伴生矿的大量奢侈,而不留意节约资源,与循环经济“3R”原则中的(Re-duce)原则相抵触,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四)使企业失去回收循环利用再生资源的动力由于目前资源价格多数只考虑资源取得时所付出的代价,如矿产资源的开采费用以及其运输的费用等,没有反映资源的真实价值和环境损害成本,这导致了矿产资源价格偏低。同时,由于循环利用资源要付废弃物收集、运输、转化、供应的费用,这些费用均涉及到劳动力、机器设备、工艺技术、管理水同等因素,增加回收利用再生资源的

13、成本。这就是为什么现实经济生活中许多企业经常开采簇新的矿石,而不去利用废旧原料用于生产,是因为企业回收利用废旧原料的成本要大于开采利用簇新矿石的成本。 目前我国工业生产领域,废旧原料的回收利用状况令人担忧。2003年钢铁工业年废钢利用量为5800多万吨,占粗钢产量的比例为26%,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3%;在生铜产量93万吨,占铜产量的22%,而世界平均水平为37%,在生铅产量占铅产量58%以上,德国占62%,法国占98%,日本占64%,我国每年产生尾矿、赤泥等固体废弃物1亿多吨,目前只利用了1000多万吨,累计堆存量达20多亿吨,从这些数字不难看出,我国有色金属生产节约的潜力巨大,此外,我国每年

14、还有大量的废旧家电和电子产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等,没有实现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矿产资源价格偏低,使企业失去了回收利用废旧原料的动力,因此,循环经济中(Re-use,Re-cycle)原则无法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五)致使矿区环境持续恶化,违反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目标矿山企业在开采矿产资源时,不行避开地会破坏矿山环境。但是,矿山企业在开采矿产资源时,并没有将矿山环境资源纳入到企业运营成本中。事实上,矿山企业已经在开采矿产资源的同时,运用了矿山环境资源,从而产生了外部性问题。由于目前自然资源价格体系基本上没有计入环境成本,采矿企业“环境外部性”严峻,造成多数矿区环境恶劣

15、,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因采矿引起的塌陷180多处,塌陷坑1600多个,塌陷面积1150多平方公里。全国发生采矿塌陷灾难的城市近40个,造成严峻破坏的25个。因露天采矿、开挖和各类废渣、废石、尾矿堆置等干脆破坏与侵占土地面积约26.3万公顷。采矿破坏地下水均衡系统,导致区域性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大面积漏斗。山西省因采煤造成了18个县26万人吃水困难,30万亩水田变成旱地,全省井泉削减达3000多处。采矿在造成严峻生态破坏的同时也给矿区带来了严峻的环境污染,据调查,我国采矿企业排放的废水占工业废水的10%,采矿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占工业固体废弃物的80%。矿产资源低价

16、使企业将采矿造成的环境成本转嫁给了社会,并未对矿区进行环境补偿,这与循环经济的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根本目标相违反,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四,推动矿产资源价格改革,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议(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定价中的作用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宏观调控必不行少,这是由我国的经济特征所确定。资源价格改革要发挥支配与市场的双重调整作用。假如矿产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过多地受到行政干预,价格杠杆将很难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要逐步全面放开政府对矿产资源的价格管制,这是完善矿产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的前提。我国长期以来通过“审批制”出让采矿权的弊端较为明显,企业获得资源的成本低,助长资源奢侈,2002年11月18日,经过34轮竞拍,新疆广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4900万元拍得新疆托克逊县黑山煤矿20年的采矿权,这是全国首次以拍卖方式出让煤矿采矿权。但目前中国15万个矿山企业中,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