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调研报告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4809022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调研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高关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调研报告吴汉青朱涛(湖北省高关水库管理局)【摘要】针对湖北省高关水库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现状和管理等问题,笔者对其灌区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的建设内 容、效果分析进行了详细阐述【关键词】工程 管理 调研1灌区基本情况1.1灌区基本信息湖北省高关水库位于湖北省京山县北部的大富水河上游,是汉北 水利总体建设规划中的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养殖、旅 游等综合效益的大(二)型水库,水库承雨面积303km2,总库容 2.124亿m3,其中兴利水库容1.54亿m3,水库于1970年10月动 工兴建,1973年基本建成开始运行。高关水库灌区地处大洪

2、山到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跨京山、应城 两县市,西依京山丘陵,东界大富水,北自高关水库,南抵汉北河, 自然面积740km2,设计灌溉面积38.4万亩,其中京山县13.7万亩, 应城市24.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2万亩,实际灌溉面积24万亩。 总干渠全长46.3km,有渡槽10座,全长1668米;隧洞11处,全 长1346米;节制闸5座7孔,泄洪闸4座11孔,陡坡跌水2处, 溢流堰6处,桥梁58处,设计流量30m3/s,现在实际流量21 m3/s, 由湖北省高关水库管理处直管。东干渠全长43.3km,设计流量25 ma/s ,实际流量12 ma/s ,西干渠全长36.6km ,设计流量15 ma/

3、s , 实际流量10ma/s,由应城市水利局管理;设计流量1 ma/s以上的 支渠20条,192.8km ,由各乡镇水利站管理。根据水利部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高关水库干渠主要建筑 物按3级建筑物设计,次要建筑物为4级,总干渠为3级渠道,东 西干渠为4级渠道。灌区设计保证率为80%。1.2社会经济与农业生产状况高关灌区是京山、应城两县市粮食主产区灌区内共有7个乡镇, 220个村,1763个村民小组。灌区光、热、雨自然资源充足,土地 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2008年底人口 25.8万人,其中农业 人口 20.7万人灌溉面积38.4万亩其中水田30.81万亩,旱田7.59 万亩,复种指数17

4、8%。连同林、牧、副、渔各业,农业总产值达 57597万元,人均纯收入2805元。灌区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有力地支持着应城市这个湖北省重点 化工企业工业区和京山县城关工业企业的发展。同时,灌区位于武汉、 荆州、荆门三大中心城市经济三角区的中心地带构成灌区市场开拓、 经济发展的大网络。高关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后,恢复萎缩灌溉面 积1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8万亩;高关水库新增年城镇供水816 万立方米;灌区每年增产粮食5.85万吨,棉花1.8万吨,油料2.02 万吨,蔬菜27万吨,灌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由1998年的 2605元增至2009年的2917元,为促进该地区农业生产和

5、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3灌区工程现状高关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自1998年实施以来,渠 道的工程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渠道的供水安全保证率得到极大的 提高,灌溉周期由原来的7天减少到现在的5天,渠道水利用系数 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由原来的0.37提高到了现在的0.43。(1) 总干渠工程现状随着总干渠工程的大部分实施,总干渠上的节制闸、泄洪闸都得 到了配套改造、提高了建筑物的完好率和质量提高供水的安全系数, 卡脖子工程的处理,缩短了供水周期,整个渠段的防渗处理,提高了 水的利用率,分水口都配套了量水设施,从而改变了购售水的模式, 为灌溉体制改革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并将继续产生深远的

6、影响。支渠及田间工程现状支渠以下的渠系毁损严重,灌区的萎缩现状不容忽视。由于“三 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税费免征两工”的取消,村、镇组织 农民劳力岁修很困难,难以及时对支渠以下渠系进行正常的清淤除 障,更难以及时进行末级渠系的改造完善。由于支渠以下的末级渠系损毁和失修,加之当今提水机电设备比 较发达,很多用水户在干旱期间采用潜水泵从河里提水灌溉,使局部 的自流灌区变成了提水灌区。同时,由于田间工程配套率低,农民用 水协会无力解决,灌溉水浪费仍然严重。2灌区工程项目规划与实施情况2.1项目总规划高关灌区工程总规划目标是在对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的前提下,由高关水库联合灌区的渔子河水库(

7、中型)及58座小水 库、13893处塘堰河坝,组成以高关水库为骨干工程的高关灌区, 解决大富水河740km2范围内的38.4万亩农田灌溉问题,兼顾宋河、 罗店、马店、田店城镇供水。高关灌区设计灌溉38.4万亩面积中,现有有效灌溉面积32万 亩;恢复萎缩灌溉面积14万亩;新增原设计范围内未予实施的3万 亩。为达工程规划目标,须对灌区工程进行高标准的续建配套与节水 改造,使总干渠过流能力由现有23.5m3/s提高到30m3/s ;使灌溉 水利用系数由现有的0.4提高到0.76;使灌溉保证率由37%提高到80%。2.2项目实施进展19982010年工程投资和完成情况工程计划总投资11000万元(其中

8、中央6100万元、地方配套49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8599.19万元,完成总投资6736.65万元。见表1 “1998-201。年工程投资情况对照表”。表119982010年工程投资情况对照表年度计划投资到位资金完成投资中央(万元)地方(万元)中央(万元)地方(万元)中央(万元)地方(万元)1998年400600400441.19400441.192002年4004004009840082.982003年3003003003003.472004年300300300288.682005年800800800800800797.492006年300300300300300293.672008年9

9、00900900560900539.042008年新增120030012003001190.132010150010001500合计6100490061002499.194578.812157.84110008599.196736.65(2)、工程完成情况高关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自1998年实施以来,已 完成了总干渠40.33km渠道治理,完成了东干渠10.727km、西干 渠3.652km渠道治理,完成了总干渠4条骨干支渠共14.5km渠段 的渠道治理(其中黑虎冲支渠0.5km,南支支渠4.0km,胡家山支 渠3.5km,二湾支渠6.5 km);完成了总干渠及东西干渠部分渠系建 筑

10、物的加固,配套了 169处分水口以及相应管理设施。分年度工程 完成如下: 、1998年度实施完成了黄土岭、黄家岭、余家山三大垮方整 治,总干渠欠高、欠挖段整治,向畈大填方台渠防渗,修建了2座跨 渠桥梁、4处测流断面,并完成了部分闸门、启闭机配套等工作。 、2002年度完成了黑凹、丁家岭、跑马岭三处垮方整治,常 关、回龙、北支段、叶家坝、鹰子坡、陆脊岭6处渠道防渗处理,完 成了总干渠渠首测流断面整治及东一支、东二支、东四支、西一支进 水闸、牯牛山东西节制闸的闸门、启闭机配套工作。 、2003年度完成了黄家岭、栗子岭、肖家垭、大风凹、回龙 山、京宋公路下等断面垮方处理,破堰凹、四岭坡、宋家台、新堰

11、冲、 马家岭、鲁班堰断面渠道防渗处理,重建配套总干渠88处分水口, 新建总干渠机耕桥4座,配套了总干渠牛皮畈泄水闸、董家嘴节制闸、 竹林湾节制闸、二湾节制闸、东干渠甘冲节制闸、牧牛塞节制闸金属 结构及东西干渠泄水闸维修加固,修建部分节制闸启闭机房等。 、2004年度完成了关门冲、向畈、毛坡等断面垮方处理,顾 关易关、二湾支渠以下等渠道断面防渗处理,拆除重建东西干渠渠 首的27处分水口,新建了肖家沟节制闸,对东3支、东5支、西2 支及西干新华支渠进行加固处理。 、2005年度完成了总干渠渠道衬砌5段、堰塘挡坝防渗3处、 大沟入渠治理7处;总干渠4条骨干支渠加固;总干渠跑马岭隧洞 加固、总干渠5座

12、机耕桥拆除重建;西干渠耀兴渡槽改建工程,总干 渠4座机耕桥拆除重建,新建总干渠向畈泄水闸、东干渠白沙口节制 闸、西干渠八百里湖节制闸等工程,完成了总干渠1处测流设施,更 换了 10处水闸的金属结构,并配套了部分管理设施。 、2006年度完成了总干渠渠道衬砌3段、总干渠渠道堰塘挡 坝防渗2处、总干渠2条骨干支渠部分渠段衬砌;以及灌区信息化 启动建设等项目。 、2008年度完成总干渠渠道衬砌3段、共4.98km,总干渠 大沟入渠4处,拆除重建总干渠机耕桥2座、加固1座,完成总干 渠胡家山支渠衬砌3.0km,总干渠二湾支渠衬砌3.5km,东干渠渠 段衬砌4.227km ;并配套支渠分水口 20处等项

13、目。、2008新增年度项目完成总干渠渠道衬砌8段,共计11.872km。3项目成效 3.1改善了工程状况、保障了工程安全运行、提高了农田灌溉保障能力项目实施前,高关总干渠老损严重,严重到了影响供水安全的 程度。供水时水管单位最为担心的是渠堤溃口、山体滑坡、渠下涵漏 塌及建筑物运行不正常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供水安全和农业灌溉。 90年荣万店、易家湾两处溃口;96年余家山渠段在供水期垮方致使 总干渠停止供水,造成经济损失达100万元以上;1997年肖沟渠下 涵漏水,总干渠停止供水32个小时。通过九年的项目工程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总干渠渠道垮方和 渠道渗漏问题,对总干渠及东、西干渠节制闸、泄洪闸、渡

14、槽、隧洞、 分水闸等渠系建筑物的加固配套,解决了大部分的“卡脖子”工程, 有力的保障了灌区工程的安全运行,同时使输水周期由原来的10天 缩短到了 6.5天,提高了灌区农田灌溉保障能力。3.2提高了用水效率,减少了工程运行维护成本项目实施后渠系水利用效率由0.71提高到0.78,灌溉水利用系 数由原来的0.37提高到了目前的0.43,亩次用水量由原来的102方 降到2008年底的81方,下降了 20%,这样既节约了用水又为灌区 农民减轻了负担。年均节水850万方。节省了岁修用工和工程运行维护费用。由于分水口的配套,使灌 溉守水劳力大为下降,灌溉管理成本降低。同时,由于渠道的衬砌护 坡,一年一度的

15、清淤、除杂任务大为下降。1998年前,每年投入总 干渠岁修清淤25万工日,现在不需要农民投劳,每年节约资金25 万元,极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3.3促进了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项目实施后使骨干渠道和建筑物运行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渠道 的引水能力得以部分恢复,特别是总干渠分水口设施配套后,水资源 控制、调配灵活,使灌区灌溉秩序大为好转。为水价改革和用水户参 与管理创造了条件,为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了强有力的 保障。随着灌区工程建设的实施、管理体制改革和灌溉制度改革,以及 “两部制”水价的推行,落实了高关水库管理局“两项”经费,转换 了用人机制,实现了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灌区工程的实施解决了一系列制约工程发挥效益的因素,农业用水全面实行两 部制水价和“政府+水管单位+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灌溉管理模式, 促进农民节约用水,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水费回收率得以保证。3.4改善了】区生态环境项目实施后灌溉的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水利骨干工程的作 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同时使灌区的水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改善了全灌 区的生态环境,形成了良好的人与自然和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