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风险识别和控制措施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4805548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风险识别和控制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风险识别和控制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风险识别和控制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风险识别和控制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风险识别和控制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风险识别和控制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风险识别和控制措施(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风险识别及控制措施项目名称序号活动描述风险识别控制措施实施时间责任人作业活动质量风险风险因素1普通路基 填筑路基填筑 施工中压 实度不满 足要求1压实遍数不够,填土松 铺厚度过大,局部有漏压 现象;2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 量,或超过有效压实规定 值;3不同取土场填料出现 不同类别土的混填;填土 颗粒过大,颗粒之间空隙 过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 的填料.1应水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压实 遍数、松铺厚度符合规范及试验段试 验参数要求.2制定压路机碾压轨迹,保证碾压均 匀.碾压轮迹重叠、铺筑段落搭接, 超压应符合规范要求.3做好填筑材料的含水率检测,保证 含水率在允许范围.4优先选择级配

2、较好的粗粒土等作 为路堤填料,填料的最小强度应符合 规范要求.5不同类的土应分别填筑,不得混 填,当不同填料分层填筑时,满足规 范要求.施工前、中高填方路 堤高填方路 堤,出现裂 缝、局部下 沉或滑坡 等现象1路基填土高度较大时, 未进行抗滑裂稳定验算, 也没有护坡道.2不同土质混填,纵向分 幅填筑,路基边坡没有同 路基同步填筑.3基底处于斜坡地带,未 按规范要求设置横向台 阶.4填筑速度快,坡脚底和 坡脚排水不及时,路基顶 面排水不畅.1严格按设计及方案坡比进行边坡 填筑.2每层填筑厚度根据采用的填料,按 规范及试验段试验参数要求执行,不 得将不同性质的材料混堆填筑.3路基边坡应同路基一起全

3、断面分 层填筑压实,填筑宽度应比设计宽度 大出50cm,然后削坡成型.4半填半挖的一侧高填方基底为斜 坡时,应按规定挖好横向台阶.5工期安排上应分期填筑,每期留有 足够的固结完成时间,工序衔接上应 紧凑,路基工程完成后防护工程如急 流槽等应及时修筑,做好防排水工 作.高填方路 堤沉降超 出规范要 求1随意增大路堤填筑层 厚度,压实工艺不符合规 范要求,压实度不均匀, 且达不到规定要求.2工程地质不良,选用填 料不当,填料土质差,路 堤受水浸部分边坡陡,施 工过程中排水不利,土基 含水量过大.1路基填筑时未严格按照方案和试 验段试验参数控制分层厚度、碾压遍 数、碾压速度2路基填筑前,基底承载力不

4、符合设 计要求时,基底存在软土或空洞.3在软弱土基上进行高填方路堤施 工时,除应对软基进行必要的处理 外,基底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4高填方路堤填筑过程,防止局部积水;在半填半挖的路段,按要求挖成 阶梯,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做好排水 设施.水泥搅拌 桩施工水泥搅拌 桩制浆、送 浆不符合 要求浆液制浆质量不符合要 求,泵送浆液不规范,影 响成桩质量.1按设计给定的水灰比在制浆罐中 进行拌制,备好的浆液还应不停地搅 拌,使其均匀稳定,不得离析或停置 时间过长;浆液倒入集料时应加筛过 滤,以免浆内结块.2泵送浆液前,管路应保持潮湿,以 利输浆泵送浆液过程中,泵的压力 必须足够和稳定,供浆必须连续,

5、拌 和必须均匀.3保证喷浆的均匀性,钻机必须在桩 底停留,让其预喷一段时间不少于 10s才能提起.如果出现断浆,必须补 浆,并且为了保证成桩的连接性,应 保证补浆处与断浆处搭接长度不小 于50cm,提升及下沉速度不大于 0.8m/min.素混凝土 桩施工塌落度与 配合比偏 差较大;拔 管和泵送 不符合要 求实测混凝土塌落度与配 合比设计偏差较大,超出 规范允许;混凝土拔管速 度与混凝土泵送速度不 一致,影响成桩质量.1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坍落度控制 塌落度过大,会形成桩顶浮浆过多, 形成硅的离析和泌水,桩体强度也会 降低;而且会导致混凝土流动性降 低,频繁堵管坍落度控制在配合比 允许范围,和易性

6、好,成桩质量容易 控制.2控制混合料泵送量与拔管速度相 匹配,不得停泵待料.拔管速率太快 可能导致桩径偏小或缩颈断桩,而拔 管速率过慢又会造成水泥浆分布不 匀,桩顶浮浆过多,桩身强度不足和 形成混合料离析现象,导致桩身强度 不足.故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拔管速 率,拔管速率应按照工艺试验确定值 进行施工.高边坡、 深路堑施工边坡、路堑 未按方案 施工,导致 边坡塌方、 滑坡1边坡开挖前未进行地 质勘察,存在滑坡发育; 2未做好边坡防排水工 作,雨季雨量大导致滑 坡;3未按方案进行开挖,随 意开挖,导致边坡失稳, 造成滑坡、塌方;4边坡施工时未进行监 测预警,边坡位移未及时1在斜坡地带进行施工前,必

7、须首先 作好工程勘察工作,查明有无滑坡存 在或滑坡的发育阶段;2在斜坡地带进行挖方或填土时,必 须事先查明坡体岩土条件,地面水排 泄和地下水情况,作好边坡和排水工 程,避免造成工程损失;3施工前应作好施工组织设计,制定 挖方的施工顺序,严禁从下部掏空开 挖;发现.4高路堑边坡开挖,应自上而下进 行,每开挖一台就应对裸露边坡进行 地质分析,重新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 评价;确实需要采取边坡加固时,应 停止开挖下级边坡,待加固工程起到 稳定边坡作用后,方可进行下级边坡 开挖;使后续施工对滑坡稳定性可能 造成的影响降到最小.5作好施工期间的边坡监测预警工 作.定期进行监测.爆破作业爆破点位 设置不合 理

8、,装药量 过大没有达到预期的爆破效 果,造成较大坍塌,超出 边坡范围1爆破作业必须按现行国家标准爆 破安全规程GB6722要求,编制爆 破设计方案,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2大规模开始施工前,对爆破点位及 药量做好试验工作,按照地质进行调 整;3加强技术交底工作,安排经验丰富 的施工作业人员,对出现的问题及时 进行调整.涵洞沉降 缝涵洞沉降 缝设置不 合理、处理措施不符 合要求1沉降缝不竖直;2沉降缝边缘混凝土不 密实;3混凝土与沉降缝间存 在较大间隙;4背部沉降缝未进行防水处理;5出现竖向裂缝;6沉降缝两侧错台1现场核查地基承载力,认真进行地 基处理;2沉降缝板体应厚度均匀、宽度合 适,表面清洁

9、并涂刷隔离剂;3沉降缝板体应固定牢靠,保证混凝 土浇筑时不变形、不偏斜移位;4墙身混凝土分层浇筑时,沉降缝板 体衔接应平顺、竖直;5同时浇筑沉降缝两侧混凝土时应 同步,防止混凝土面相差过大而导致 沉降缝板体变形、倾斜;6沉降缝边缘混凝土应振捣密实, 不得漏振;7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沉降缝的防水; 8控制好沉降缝设置间距,合理布置 水平构造筋.涵洞防水涵洞防水设置不合 理、处理措施不符合 要求沉降缝处渗水,台帽启 齿处渗水;2墙身拉杆孔处理不规 范,出现渗水.1基础、墙身、盖板沉降缝应在同 一位置、上下顺直、贯通;2沉降缝的处理应采用沥青麻絮、 高分子材料等填塞,必须塞满填实;3混凝土盖板或顶板、侧

10、板外表面 上,在填土前应涂刷沥青胶结材料和 油毡,以形成防水层;4对于现浇模板拉杆,应采用PVC套 管,拆模后拉杆应切除多于部分,并 填塞.桥涵台背 回填回填施工 不规范、不符合设计 要求回填材料采用不当;施工 设备选用不合理;预留长 度不满足规范要求,产生 不均匀沉降1桥涵低于原地面、无法使用碾压设 备的基坑,宜用天然砂砾等透水性材 料回填,用水密法密实并配备小型压 实机具逐层夯实;采用水密法时,应 采取挖排水沟或抽水等措施将灌注 水导排出基坑.2桥涵构造物附近路基土方填筑施 工,应预留足够长度的台背回填及过 渡段,其长度宜大于路基填土高度的 2-3倍,以利后续台背回填可用压路 机分层压实;

11、同时,将路基横向断面 分层预留有效台阶,以利与后续台背 回填台阶衔接处理.混凝土配 合比设计混凝土配 合比设计 与调整不 合适,影响混凝土质 量1施工用材料与设计时 材料来源发生变化时,未 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混 凝土技术指标离散性大.2施工时未根据砂、集 料等原材料含水量和现 场试拌效果调整施工配 合比,实际水灰比不符合 设计,降低拌和物和易 性,影响混凝土强度及外 观.3配合比设计片面追求 混凝土强度等级,结构混 凝土强度超过设计强度 等级过大.1配合比设计应与实际料源一致, 可根据料源情况多做几组配合比施 工时材料来源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 行配合比设计;2施工时应根据砂、石等原材料含 水

12、量和拌和楼试拌效果及时调整施 工配合比;3选择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相适应的 水泥,不用高标号水泥配制低于其强 度等级较多的混凝土;4对于上部结构有条件的可采用高 性能混凝土.混凝土搅 拌混凝土计 量、拌和不 规范、不严 格,影响实 体混凝土1拌和计量设备使用前 未进行零点校验,原材料 称量偏差超出允许偏差.2拌和时间过短,材料拌 和不均匀;拌和时间过安装搅拌计量监控系统,发现问题 及时调整;2每次使用前进行零点校验,确保称 量准确;采用自动计量及搅拌系统, 定期、不定期对计量系统进行检查,质量长,混凝土粘聚性明显增 加,和易性差.及时进行调整;3根据拌和设备性能、试拌结果确 定最合适拌和时间,生产

13、时应严格控 制搅拌时间,每台班至少抽查两次;混凝土养 护浇筑后养 护管理不 到位,混凝 土强度达 不到设计 要求,混凝 土开裂1无养护制度、方案或 制度、方案缺乏针对性. 养护设施和人员配置不 足;2混凝土表面覆盖不及 时、不严密,甚至直接暴 露在强烈阳光下,加速表 面失水,导致表面龟裂;3洒水养护不够及时, 造成干缩开裂;4养护时间不够,影响混 凝土强度增长;5拆模后未及时采取防 护措施,导致混凝土开 裂;6忽视箱体内混凝土养 护工作,箱体内混凝土出 现开裂.1制定养护制度,根据工程实际和养 护对象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养护方 案,配置合适的养护设施并落实专人 负责;2浇筑完成后,应及时采取保水

14、措 施,收浆后立即用土工布等材料严密 覆盖并洒水,但气温低于5C时不得 洒水;3根据水泥品种和养护温度等确定 洒水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7天,洒水 时间间隔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 处于湿润状态为准,可采用喷淋养护 方式;4应采用喷水等方法对箱体内混凝 土进行养护,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养 护水在箱体内的积压.混凝土原 材料存储原材料变 化、变质, 影响混凝 土质量1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发 现原材料水泥、粉煤灰固 化,外加剂变质,砂、碎石 规格级配与规定不一致 或含泥量、压碎指标不符 合要求等现象.2胶凝材料的储存时间 较长或储存密封不严,材 料受潮后产生凝固变质, 外加剂长时间的存放容 易造成沉碇或变质.1发现可疑情况立即要求停止施工, 并通知材料管理负责人,查出原因 前,禁止对可疑材料的投入使用.2对现场所有材料进行排查,存在可 疑质量问题的材料组织抽查检验,经 过处理或通过采用技术手段后使用 不影响工程质量时,经项目部质量管 理小组同意后按规定使用,明显失效 变质材料严禁使用,并按照不合格品 处理程序处置.桩基桩基桩位 偏位实测桩中心坐标与设计 值偏差超出允许范围定位放样时,采用两人互相复核放 样结果,确保测量放样准确;2护筒埋设应有足够深度,防止护筒 倾斜、下沉引起偏位;3设置固定牢靠的护桩,钻孔过程应 经常校核桩中心位置,以保证桩中心 位置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