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0交通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4805299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0交通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0交通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0交通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0交通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0交通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0交通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0交通Word版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三年(2016-2018)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专题10 交通 【2018年高考题】(2018北京卷)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读图1,回答第1-3题。 1与成都相比,拉萨A日出早白昼长B正午太阳高度角小C海拔高,日照强D大气逆辐射强2图示区域A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B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C自然景观为高寒荒漠D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3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改善西藏物资供应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促进地域文化交流ABCD【答案】1.C 2.D 3.B【解析】精准分析: 2.据图,该区域为我国西南地区,结合板块分布可知该区域地处亚欧板块和印

2、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A错误;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据图可知,图示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B错误;四川盆地自然景观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错误;青藏高原为我国第一级阶梯,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因此该区域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D正确。故选D。3.据图可知,川藏铁路开通后,增加了进藏通道,可以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改善西藏物质供应,促进西藏和区外的文化交流和联系,正确;但不能够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错误。故选B。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和西南交通建设的意义。【试题点评】易错提醒: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多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

3、夜温差大。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川藏铁路的修建可加强区域对外联系和交流,对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有重要意义。 (2018北京卷)随着汽车等工业产品的废弃量增加,主要利用废钢冶炼的电炉炼钢技术日渐普及。图5示意国外某流域的钢铁厂分布,读图,回答第8题。 8甲、乙两类钢铁厂在区位选择上均靠近铁矿 大城市 交通线路 钢铁消费量ABCD【答案】B【解析】精准分析: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工业的区位选择。【试题点评】易错提醒:该题注意图例的中大城市和城镇的区别,以免混淆出错。 (2018海南卷)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图7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

4、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3分)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4分)(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3分)【解析】精准分析: 考点定位: 本题以某区域的交通和城镇分布图为背景,要求考生从地图中获取关键信息,结合地形对交通线路和聚落的影响等地理知识概括、分析地理问题,考查考生的地理问题诊断能力。【试题点评】思路点拨: 设问点落脚放在“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考生需重点关注地图中的等高线、河流、城镇等能够说明地形

5、特征的信息。 【2017年高考题】(2017新课标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白令海峡(图7)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图7(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8分)(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4分)(3)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

6、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10分)【答案】(1)白昼短(或近极夜),极为寒冷,(受低压控制)多暴雪,(海峡狭管效应)风速快。(2)夏季(暖季)。(当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陆地相连,夏季(暖季)较温和,利于通过。(3)(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对桥梁防震要求高;海冰影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大桥长度(跨度)大,施工难度大;(建筑材料等)运输距离长,基础设施差,运输费用高:气候极端,施工条件差,施工期短,对材料性能要求高,人工费用高。【解析】 考点:区域自然特点及影响跨海大桥修建的因素【点睛】本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认为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不相连,只有寒冷时结冰,才能从

7、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从而误判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要善于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而不能从自己的主观印象出发。材料中提示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该地纬度高,气温低,夏季该地气温较高,白昼时间长,有利于通行。 (2017江苏卷)“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图6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A2000年B2005年C2007年D2011年12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答案】11D 12B【解析】 考

8、点:城市交通运输方式。【点睛】绿色出行就是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出行方式,既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又益于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多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合作乘车、环保驾车,或者步行、骑自行车出行等,只要是能降低自己出行中的能耗和污染,就是绿色出行、低碳出行。 (2017江苏卷)图9为“上海港口迁移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港口区位迁移形成的拓建模式是A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干流港B深海港门户港干流港支流港C干流港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D支流港干流港门户港深海港18洋山港建设对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A促进城市内部功能的变迁B加速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C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9、D推动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答案】17D 18C【解析】 考点: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和变化。【点睛】洋山港区,位于浙江省嵊泗县境内。由大洋山港口区和小洋山港口区组成。可供开发的深水岸线4900米,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深水港区。 (2017天津卷)14(15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图13所示信息,说明京、津两城市间铁路线较密集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请回答两项。(6分)2016年唐山至承德的铁路正式开通,使京津冀地区的铁路网进一步完善。(2)唐山至承德之间铁路修建的工程难度较大。据图13所示信息说明原因。(3分)(3)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对承德市社会经济发展

10、有何促进作用?请回答两项。(6分)【答案】14(15分)(1)京、津两城市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过境和中转的客、货列车多);京、津两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多,客、货运量大(交通需求量大;交通需求的多样化);京、津两城市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先进。(2)穿越山地(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3)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完善基础设施;保护旅游资源。【解析】 (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建设的主要因素。从图示来看,从唐山到承德需要穿越山地,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量大。(3)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从题干中可知,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承德旅游资源丰富,通过旅游服务功能的提升

11、,能够带动该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进而能够扩大区域的就业、促进基础设施的完善,增加经济收入,而且旅游业的发展也能够提高人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从而减少旅游资源的破坏。考点:影响交通密度的因素、影响交通建设的主要因素、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点睛】本题以京津冀地区铁路分布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影响交通分布的因素、影响交通建设的因素、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第(1)题,要求从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交通密度大的原因,主要从需求量和建设条件来分析,同时注意对图中有效信息的提

12、取;第(2)题,注意要结合图示信息进行分析;第(3)题,注意审题,该题主要是考查的是区域在交通完善后,旅游服务功能提升后,进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的前提是旅游服务功能的提升;不要盲目地从交通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方面作答。 【2016年高考题】 (2016天津卷)12.(18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 (1)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说明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6分)(2)由高速铁路和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海上运输、航空运输、光缆信息传输等组成的新“丝绸之路”,体现出

13、地域联系方式的哪些发展趋势?(6分)【答案】(1)自然环境的恶化;沿线古文明中心的衰落。(2)网络化;综合化(立体化;多样化);高速化;专业化;大型化(规模化)(答出3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因此,北方 “古丝绸之路”衰落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生态环境的恶化,水草不再丰美,古文明中心衰落。(2)根据题干所提供的地域联系方式看,类型在多样化,空间分布在立体化,有信息传输、高速公路等发展。回答问题时,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即可。考点:区域地理环境变化,地理联系方式。【名师点睛】该题热点问题“丝绸之路”为背景材料,考查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地区自然环境变化、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和城市发展。试题难度不大。

14、(2016北京卷)36.(36分)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3)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概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0分)【答案】(3)经过山地、河流,需要修建隧道、桥梁。扩大对外联系;缩短距离,节约时间;带动相关产业;增加就业。【解析】 考点:交通运输发展条件及意义。 (2016北京卷)41.(26分)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法国作家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中,对马赛进行了刻画。图13为马赛的地理位置及港区旧貌。马赛三面被石灰岩山丘环抱,气候宜人,拥有法国最大的海港。读图,回答第(1)题。(1)简述马赛成为法国天然良港的条件。(10分)【答案】(1)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基岩海岸,港阔水深;海湾风浪小,潮差小;靠近罗讷河河口;腹地广阔。【解析】 考点:港口形成条件分析。【名师点睛】从题干中读取“三面被石灰岩山丘环抱,气候宜人”的信息;从图中读取地理位置、河流入海口附近及海湾分布等信息,结合港口形成条件的地理原理知识,全面回答阐述即可。 (2016江苏卷)2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 分)材料一 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苏北振兴步伐,2016 年5 月,江苏省出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