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教学大纲卫生检验专业用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480529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卫生检验专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卫生检验专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卫生检验专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卫生检验专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卫生检验专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卫生检验专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教学大纲卫生检验专业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卫生检验专业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编20051129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流行病学(Epidemiology)课程号(代码):50402260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72 学分:4分二、教学目的及要求: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中的一门主导课程,也是预防医学各学科的方法学基础。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实习、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流行病学的意义,研究范围和工作任务;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

2、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能够运用流行病学的观点和方法,开展病因研究,社区预防保健服务,人群健康和疾病调查,以及预防效果评价工作。三、教学内容:(“ ”代表掌握内容, “ ”代表熟悉内容,*代表难点内容)(一)基本理论部分第一章 绪言:流行病学的起源、形成、发展;我国流行病学的成就;流行病学的定义:目前适合我国的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的三个层次;流行病学工作深度的三个范畴;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任务;流行病学学科中的三大要素;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基本原理;实际应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流行病学分类1.观察性研究或非实验性研究观察性研究的种类,研究的定义及特点;三类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3、2.实验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观察性研究与实验性研究的的区别;3.理论性研究理论性研究的种类;流行病学的特征:群体的特征;对比的特征;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社会医学的特征;预防为主的特征;发展的特征。 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流行病学面临的挑战和展望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率和比*;发病指标;死亡指标;残疾失能指标:疾病流行的强度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散发;流行;爆发的定义; 疾病分布的形式:人群分布特征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宗教;婚姻与家庭;流动人口;时间分布特征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趋势;地区分布特征疾病在不同国家及一个国家内各

4、地区的分布;城乡分布;地区聚集性;地方性疾病;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综合描述移民流行病学第三章 描述性研究现况研究 概念;目的;现况研究的特点 ;现况研究的种类:普查的概念;开展普查必备的条件;普查的目的;普查的优缺点。抽样调查的概念;基本原理;抽样调查的基本要求;抽样调查的优缺点。现况研究实施的步骤;确定研究的对象;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样本大小的计算方法、抽样方法: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确定收集资料的方法。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几种偏倚选择偏倚;信息偏倚;防止产生偏倚的措施;现况研究的资料分析;现况研究的优缺点;生态学研究的概念、目的、方法生态学比较研究;生态趋势

5、研究的定义及研究目的;资料分析方法。生态学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生态学谬误第四章 队列研究队列与队列研究的定义基本原理与目的暴露;固定队列;动态人群。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定义及适用条件。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确定研究因素;确定研究结局结局的定义及判定标准;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暴露人群的选择;对照人群的选择;暴露及对照人群的选择原则;确定队列大小影响队列大小四个参数:一般人群发病率、暴露人群发病率、显著性水平、把握度;样本计算公式;确定队列大小需考虑的问题:*抽样方法、暴露与非暴露组的比例、失访率。资料收集与随访随访对象;随访方法;随访内容;观察终点和终止时的确定。队列

6、研究的资料整理与分析:人时的计算率的计算与显著性检验效应的估计队列研究常见偏倚的种类选择偏倚;失访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常见偏倚的预防选择、失访、信息、混杂偏倚的控制方法。队列研究的优缺点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类型:匹配过头的概念;病例对照研究的衍生类型*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病例队列研究;病例交叉研究;单纯病倒研究;病例时间对照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提出假设;明确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对照形式;病例与对照的来源的选择;样本量的估描述性统计;统计性推断:不匹配不分层资料分析;不匹配分层资料分析;分级暴露资料分析;匹配资料的分析。指标:比数比OR;相对危险度RR;归因分值;

7、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实施病例对照研究应注意的问题。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优点与局限性的比较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定义;与观察研究的区别。基本原则:对照的原则;随机的原则;盲法的原则。类型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类实验(半实验)现场试验研究的定义及原理;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资料收集与分析排除;退出的定义、原因(不合格、不依从、失访的定义及处理)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定义;原理;基本特征;设计基本原则*; 类实验定义;原理;研究设计方法,包括不对等比较组设计的概念、分组方法、样本计算、干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与队列

8、研究优缺点的比较第七章理论流行病学理论流行病学发展的三阶段。流行病学数学模型的用途*包括研究流行特征的模型、用于疫情预测的模型、用于效果评价的数学系模型等的应用。流行病学数学模型的建立*模型的构建过程;模型的假设条件;模型的结构与参数;模型的拟合与修正(以Reed-Frost模型的建立为例)。模型的应用近况与前景第八章研究的真实性与因果推断研究结果的变异性变异的概念;种类(生物学变异和测量变异、随机变异和系统变异;个体水平的变异性、群体水平的变异性);各种变异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研究的真实性真实性和可靠性的概念;偏倚的概念;内部真实性和外部真实性的概念。研究的偏倚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9、流行病学的病因的定义;防治效应的原因定义。病因模型:生态学模型;疾病因素模型;病因网络模型。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 统计关联到因果关联:统计关联;因果关联: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第九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病和传染流行病学的概念: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基本原理和方法、分类;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播方式和宿主;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病原体;宿主;传染过程及感染谱。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定义及种类;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定义;影响人群易感性增高及降低的原因;疫源地的定义,形成条件和消灭条件。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传染病报告;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

10、感者、爆发和流行的措施。计划免疫及其评价:预防接种;疫苗的要求;疫苗的种类;计划免疫方案扩大免疫规划;中国的计划免疫程序计划免疫效果评价程序;免疫效果评价免疫管理评价第十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展;主要研究领域;世界及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情况;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主要研究内容:病因研究:主要的危险因素;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作用;预防策略与措施研究预防策略的两个层面(全人群;高危人群);预防措施(公共卫生措施;临床措施);预防策略和措施遵循的原则(有效;可行;可用)。防治效果的评价。主要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行为流

11、行病学研究方法;卫生经济学研究方法;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展望第十一章伤害流行病学伤害的概念和定义;伤害的分类;伤害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研究进展。伤害的分布特征全球及我国流行病学特征(地区分布;人群分布;时间分布)。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伤害的测量指标(发生伤害频率的测量指标;伤害造成的损失程度测量指标);伤害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致病因子、宿主、环境;自杀危险因素;伤害危险因素研究方法;伤害监测;伤害的干预预防策略;干预措施第十二章突发事件流行病学突发事件的定义;主要特征;分期(间期、前期、打击期、处理期、恢复期)。突发事件的分类: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疾病爆发。突发事

12、件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突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爆发调查的步骤:突发事件调查的步骤:快速侦察;卫生需求评估;深入调查。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遵循的原则第十三章精神卫生流行病学几个概念:精神卫生流行病学;精神疾病;精神病学;社会精神病学;精神卫生。精神卫生发展史;精神卫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主要研究内容:行为与精神卫生行为;行为流行病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行为流行病学研究的特点;社会心理因素与精神卫生;社区精神卫生。主要研究内容精神卫生评定量表的分类,内容,选择,应用;常用精神卫生评定量表及评价 精神卫生工作现状与展望第十四章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疾病预防的策略与措施 策略制定的

13、三个步骤;制定策略的必要性;制定策略和措施的依据(形势分析,应对分析,循证保健) 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农村卫生工作指导思想 在宏观水平制定预防控制的策略 国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形势 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含义;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及内容 疾病的三级预防定义及实施;双向策略定义;健康促进与保护内容 疾病监测的定义及基本特征;疾病监测的种类 疾病监测的几个概念被动监测和主动监测;常规报告与哨点监测;监测病例与实际病例;直接指标与间接指标;静态人群与动态人群 疾病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疾病监测系统介绍行为监测和第二代监测的定义及使用范围第十五章筛检筛检的定义;筛检试验的定义;筛检的分类

14、(整群筛检和选择性;单项筛检和多项筛检);筛检的目的 筛检实验和诊断实验的区别 筛检实施原则 筛检的伦理学问题 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确定“金指标”;选择受试对象;估算样本量;整理评价结果 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 真实性定义、指标:灵敏度与假阴性率;特异度与假阳性率;约登指数;似然比;一致率 可靠性定义;影响因素 预测值定义;指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筛检试验阳性结果截断值的确定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 筛检效果评价 收益的定义;影响因素 生物学效果评价:病死率,死存率,死亡率 卫生经济学效果评价: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 筛检中的偏倚领先时间;领先时间偏倚;病程长短偏倚;病人

15、自我选择偏倚的定义第十六章分子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的定义;血清流行病学的概念;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的概念 分子流行病学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与传统流行病学的关系 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生物标志;暴露测量;效应测量;易感性测量;疾病防治效果评价 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选择测量指标;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资料的设计与分析,质量控制 分子流行病学的应用前景第十七章遗传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疾病病因中遗传与环境的相对意义 遗传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资料收集;分析方法:家族聚集性分析;双生子分析;养子和半同胞分析;系谱分析;单基因遗传的分析;多因子遗传病的分析;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分析遗传性疾病的预防 筛检遗传病筛检;致病基因携带者筛检遗传咨询与再发风险的估计遗传咨询的概念和内容;再发风险的估计 监测第十八章管理流行病学管理流行病学的定义;用途;发展 流行病学与评价研究 评价的概念与范围评价的概念;卫生评价的范围 评价研究概念 评价的类型适宜度评价;过程或进度评价;结果评价(效果评价,效率评价,效益评价,影响评价) 现场调查评价模式实验评价模式;类实验评价模式;非实验性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