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4805218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4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蔬菜)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蔬菜)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蔬菜)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蔬菜)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蔬菜)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蔬菜)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蔬菜)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市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单位:*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可研报告编制时间:二O一O年一月目录目 录第一章 总论- 1 -1.1 项目提要- 1 -1.2 项目概况- 2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 4 -2.1 项目建设背景- 4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2 -第三章 建设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 15 -3.1 建设场址选择- 15 -3.2 建设条件- 16 -第四章 市场分析- 22 -4.1 市场现状分析- 22 -4.2 市场前景分析- 24 -4.3 市场竞争能力分析- 26 -第五章 建设方案-

2、 29 -5.1 建设目标- 29 -5.2 建设规模与内容- 29 -5.3 产品方案- 30 -5.4 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 31 -5.5 工程方案- 35 -5.6 设备方案- 37 -5.7 科技方案- 38 -5.8 项目实施进度- 38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及节能减排措施- 40 -6.1 环境影响- 40 -6.2 节能减排措施- 40 -6.3 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批- 41 -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42 -7.1 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42 -7.2 劳动定员- 44 -7.3 管理措施- 45 -7.4 技术培训- 48 -7.5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48 -第

3、八章 建设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50 -8.1 建设投资估算说明- 50 -8.2 建设投资估算- 51 -8.3 资金来源及投资计划- 51 -第九章 财务评价- 52 -9.1 财务评价依据- 52 -9.2 财务估算- 52 -9.3 财务分析- 54 -9.4 财务评价结论- 55 -第十章 社会效益分析- 56 -10.1 壮大主导产业,促进结构调整- 56 -10.2 建立起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56 -10.3 促进农民增收- 57 -10.4 扩大就业- 57 -10.5 有益环境保护- 57 -第十一章 风险分析- 58 -11.1 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58 -11.2

4、风险程度分析- 58 -11.3 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 59 -第十二章 结论与建议- 60 -12.1 可行性研究结论- 60 -12.2 问题与建议- 61 -附 表附表1:主要经济数据及评价指标汇总表附表2:建设投资估算表附表2-1:土建工程投资明细表附表2-2:设备投资明细表附表2-3:科技投资明细表附表3: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4: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表附表5: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5-1: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附表5-2:外购原材料及燃动费用表附表6: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附表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7-1:销售(营业)收入、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8:

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II总论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提要1.1.1 项目名称四川省*市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1.1.2 项目性质新建1.1.3 项目建设单位*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法人代表:杨红宣单位性质:事业单位工作职责: 负责全市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及新产品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负责全市农村经济管理指导。属全民事业单位,为财政全额预算单位。农技中心在职人员54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中级25人,初级12人。1.1.4 建设地点*市九尺镇、濛阳镇、升平镇。1.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内容及编制依据1、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建设条件、市场预测、建设规模及内

6、容、项目建设总投资、筹资方案、财务评价和风险对策等。2、编制依据(1)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文件);(3)国家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规划;(4)农业部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5)四川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6)成都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7)项目承担企业提供的资料;(8)可行性报告编制者搜集的其他资料。1.2 项目概况1.2.1 建设规模1、核心基地在升平镇新建育苗中心1个。育苗中心包括育苗大棚2200m2,苗

7、圃100亩。2、示范基地在九尺镇、濛阳镇、升平镇新建示范基地2000亩。购置生产设备及配套设备,年产500万株GAP蔬菜种苗,直接带动蔬菜种植规模2000亩,形成年产各类优质无公害、绿色蔬菜产品5000吨的生产规模。1.2.2 建设内容1、土建工程在核心基地新建育苗大棚2200 m2;在核心基地和示范基地新建围栏15km;土壤改良苗圃100亩、示范基地2000亩。2、设备购置并安装生产设备一套,检测仪器设备一套,运输设备一套,田间设备一套,办公设备一套。3、科技工程主要引进先进育苗技术和良种,进行种苗筛选、培育;对农户以优惠价提供种苗,进行种植示范、推广;在农户种植过程中对农户进行科技培训、服

8、务与宣传。1.2.3 建设投资、资金来源及投资计划1、建设投资项目建设投资500.0万元。2、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资金500.0万元申请中央灾后重建补助资金全额投资。3、投资计划按照建设进度和安排,建设投资计划在2010年度全部投入。1.2.4 建设期限建设期限1年,从2010年1月2010年12月。- 9 -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2.1 项目建设背景2.1.1 国家产业背景致力于现代农业建设,已成为当今全球农业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并强调指出:统筹

9、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经过多年建设,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逐步走出起步阶段,开始进入加速发展的新时期。截止到2008年,全国已经具有580多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000多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和4万多家中小型龙头企业,发展中介组织9.4万多个,带动农户7300多万户,初步形成了农业发展的良好格局,并探索了“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协会农户”、“公司市场基地农户”等多种农业产业化模式。我国农业发展的区域化布局、优质化生产和专业化分工水平大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科技水平不断得到

10、增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一是农业总体上仍然没有摆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投入来实现增产的外延型、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二是农业的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低,农业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不强。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四是农业产业化的规模、层次和龙头企业的带动水平仍然较低。五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六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依然突出。综合国内外建设现代农业的经验,现阶段我国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

11、率和产品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其主要特征有:要素投入集约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生产手段科技化、产业经营一体化。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必须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适应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应对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冲击,必须继续加强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又将发展现代农业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因

12、此,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重大历史任务。2.1.2 行业背景近年来,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许多地区蔬菜总量已趋于饱和。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蔬菜品质问题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为蔬菜生产持续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的问题。蔬菜生产盲目追求产量、忽视质量、造成农药直接中毒和残毒超标,导致人的神经系统和肝脾等消化系统慢性中毒已屡见不鲜。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蔬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13、1、蔬菜生产产地环境质量问题。近年来,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且主要集中在城镇郊区。而各地对蔬菜生产产地环境质量很少检测、控制。大量的烟尘、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农药和各种有机污染物以各种形式排放到大气中。这些污染物有的具有刺激性、恶臭,有的甚至具有较大毒性,它们最后落到植株、土壤上、水体中,以各种形式使蔬菜受到污染,使蔬菜品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有机污染物、重金属以及有毒物质对土壤结构、理化性质等可产生长期的破坏性影响。我国传统农业有利用生活污水灌溉农田的习惯,污水灌溉在城郊和工矿区附近更为普遍,这将带来大量有害人体健康的有害、有毒物质。严重的环境污染不仅降低蔬菜品质,更重要

14、的是对环境资源造成了难以逆转的破坏和无法挽回的损失。2、不合理的蔬菜生产方式影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化肥、农药、设施材料等农用物资不断更新换代,一定范围内可使蔬菜产量提高、效益增加;但也正是这些农用化工产品的不规范使用使得环境不断恶化,影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蔬菜生产周期短,施用化肥增产效果明显。而传统的有机生物肥料的搜集、腐熟发酵要花费大量的人工,因而化肥以其简便易用的优势受到生产者的欢迎。但化学肥料的长期使用使土壤有机质逐步耗竭,保水、保肥力下降,土壤结构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过量施用氮肥还可导致蔬菜硝酸盐累积。硝酸盐在人体中被还原为亚硝酸盐,进而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

15、,影响人体健康。化肥的过量施用使大量营养元素流失,进入地下水体,造成饮用水源的污染;进入河流、湖泊,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中植物过量生长,消耗大量氧气并产生过量的有毒有害物质,结果使水中其他生物因缺氧中毒等原因而死亡,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蔬菜种类、品种繁多,其组织及食用器官鲜嫩多汁、营养丰富,是病虫害的良好寄主。菜园肥沃的土壤为杂草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片面追求高产造成的连作、重茬也使病虫害日益加重。越是蔬菜生产规模大的地区,农药的使用频率也越高。农药使用量过高及使用不当,不但影响大气、土壤、水源质量,还造成蔬菜中农药的大量残留,蔬菜品质和安全性下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蔬菜产地环境恶化与不合理的蔬菜生产方式形成恶性循环,破坏着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也影响了蔬菜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