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复习资料1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479838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学复习资料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土壤学复习资料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土壤学复习资料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土壤学复习资料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土壤学复习资料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壤学复习资料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学复习资料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名词解释1. 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产生植物收获量)的疏松表层。2. 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水、肥、气、热)3. 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 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4. 人工肥力:在自然肥力的基础上,通过人为措施的影响(如翻耕、施肥、灌溉、和排水等 措施)形成的土壤肥力,也称经济肥力。5. 潜在肥力:在当季节中,不能立即产生经济效益的这部分肥力。6. 土壤 学:农林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科学,主要论述土壤和农林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内 在联系:土壤变肥变瘦的一般规律,以及土壤利用和改良的技术

2、。7. 矿物: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分为原生矿物和次 生矿物。8. 原生矿物:地壳深处的岩浆冷凝而成的矿物(如长石云母)。9. 次生矿物:有原生矿物经过化学变化(如变质作用和风化作用)形成的矿物。10. 五大自然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11. 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的组合形成的天然集合体。12. 岩浆岩:由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受地质作用的影响,上升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如 灿石、原始岩石)。13. 沉积岩:地壳表面早期形成的各种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和先形成的沉积岩)经过风 化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作用,再次形成的岩石。14. 变质岩:原有的岩石受

3、到高温、高压和化学活性物质的作用,改变了原有的结构、构 造及矿物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二, 土壤的本质特征?肥力的四大因子?答: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土壤具有肥力;肥力的四大因子是水、肥(营养物质)汽、热(环境)。三, 土壤组成如何? 土壤学发展过程的三大学派?答:固体颗粒(38%)固相(50%)土壤 有机物(12%)气相(50%)粒间空隙(50%)液相(50%)土壤学发展过程的三大学派:1.农业化学学派。(提出矿质营养学说)。2.农业地质学派(19 世纪后半叶)。3,土壤发生学派(提出土壤是在五大成土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四, 岩石根据生成方式不同分为哪几类?答: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五, 岩浆

4、岩的分类方式如何?(生成方式、化学成分)答:按含二氧化硅的多少分为(1).酸性岩(二氧化硅含量大于65%)。(2).中性盐(二氧 化硅含量在52%65%)。(3).基性岩(二氧化硅含量在45%52%)。(4),超基性岩 (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由构造不同分为(1).块状构造(2).流纹构造(3).气孔构造(4).杏仁构造。六, 岩石矿物对土壤有何影响?答:(1).影响土壤的质地;(2).影响土壤的酸碱性:(3).影响土壤中的化学组成。七, 分别举出常见的原生矿物以及次生矿物五六类.答:原生矿物:长石类、角闪石和辉石、云母类、石英、磷灰石、橄榄石 次生矿物:方解石,高岭石,蛇纹石。八. 举出

5、几种常见的沉积岩及变质岩.答: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变质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灰岩.一. 名词解释1. 风化作用一一是指地表的岩石矿物,遇到了和它形成时截然不同的外界条件而遭到破坏, 使其内部的结构、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2. 物理风化又称机械崩解作用,是指由物理作用(温度变化、水分冻结、碎石劈裂以及 风力、流水、冰川摩擦力等物理因素)使岩石矿物崩解破碎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颗粒,而 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3. 化学风化化学风化也叫化学分解作用,主要是指岩石矿物在水、氧、二氧化碳等风 化因素参与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过程。4. 生物风化生物风化是

6、指岩石中矿物在生物及其分泌物或有机质分解产物的作用下,进 行的机械性破碎和化学分解过程。5. 水解作用岩石矿物在水分、二氧化碳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化学的分解,使岩石矿物遭 到破坏,并把养分释放出来的这种作用称为碳酸化作用。6. 定积母质定积母质又称残积物,是指岩石矿物经过风化后残留在原地未经搬运的碎屑 物质.7. 坡积物山坡上部风化的碎屑物质,经雨水或雪水的侵蚀冲刷,并在重力作用下,被搬 运到山坡的中、下部而形成的堆积物,称为坡积物,多分布在山坡或山麓地带。8. 冲击母质指风化碎屑受河流(经常性水流)侵蚀、搬运,在流速减缓时沉积于河床的 沉积物。10.黄土母质黄土是第四纪的一种特殊沉积物。黄土为

7、淡黄或暗黄色,土层厚度可达数 十米,粉砂质地,粗细适宜,通体颗粒均匀一致,疏松多孔,通透性好,具有发达的直立性 状,含有10%15%的碳酸钙,常形成石灰质结核。二. 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的作用方式分别是什么?答:物理风化:1.温度作用或温差效应2.结冰作用或冰劈作用3.风的作用4流水的作用.化学风化:1.溶解作用2.水化作用3.水解和碳酸化作用4.氧化作用5.溶解作用.生物风化:1.机械破坏作用(根劈作用)2.化学破坏作用(主要通过新陈代谢来完成).三. 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的最终结果如何?答:物理风化:产生了与原岩石、矿物化学成分相同而粗细不等的碎屑物

8、质覆盖在岩石表面。 化学风化:1.形成可溶性盐类,都是养料成分,为植物提供营养。2.形成了次生粘土矿物, 在土壤肥力中作用巨大。3.形成了残留矿物,如:石英在土壤中以粗大砂粒存在。生物风化:为母质中增加了岩石和矿物中所没有的N素和有机质。四.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答:1.气候条件.2.矿物岩石的物理特性:矿物颗粒大小、硬度、解理和胶结程度3.矿物岩 石的化学特性和结晶构造.五. 风化产物的地球化学类型、生态类型分别有哪些?答:风化产物的地球化学类型:1.碎屑类型.2.钙化类型.3.硅铝化类型.4.富铝化类型.风化产物的生态类型:1.硅质岩石风化物2.长石质岩石风化物.3.铁镁质岩石风化物

9、.4.钙 质岩石风化物.一. 名词解释1. 土壤的的形成过程土壤的形成过程是指地壳表面的岩石风化体及其搬运的沉积体,受 其所处环境因素的作用,形成具有一定剖面形态和肥力特征的土壤的历程。2. 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土壤是在五大成土因素(即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时间)作用 下形成的,是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中起着同等重要和相互不可替 代的作用,成土因素的变化制约着土壤的形成和演化,土壤分布由于受成土因素的影响而具 有地理规律性。这就是土壤形成因素学说。3. 土壤相对年龄相对年龄则是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土壤的发育程度。4. 土壤绝对年龄指该土壤在当地新鲜风化层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时算起

10、迄今所经历的 时间,常用年表示。5. 粘化过程粘化过程是土壤剖面中粘粒形成和积累的过程,可分为残积粘化和淀积粘 化。残积粘化过程多发生在温暖的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壤中,而淀积粘化则多发生在暖 温带和北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土壤中。6. 退化过程退化过程是因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和人为利用不当而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植物 生长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7. 熟化过程土壤熟化过程是在耕作条件下,通过耕作、培肥与改良,促进水肥气热诸因 素不断协调,使土壤向有利于作物高产方面转化的过程。8. 潴育化过程潴育化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氧化还原交替过程,指土壤渍水带经常处于上下 移动,土体中干湿交替比较明显,促使土壤中氧

11、化还原反复交替,结果在土体内出现锈纹、 锈斑、铁锰结核和红色胶膜等物质。该过程又称为假潜育化9. 原始成土过程从岩石露出地表着生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开始到高等植物定居之前形成 的土壤过程,称为原始成土过程。在高山冻寒气候条件的成土作用主要以原始过程为主。原 始成土过程也可以与岩石风化同时同步进行。10. 有机质积累过程一一在木本或草本植被下,有机质在土体上部积累的过程。二. 母质因素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答: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土壤的骨架和矿物质的来源。主要表现是:1. 母质的机械组成影响土壤的机械组成。2. 母质的化学成分对土壤形成、性质和肥力均有显著影响,是土壤中植物矿质元素(氮素 除外

12、)的最初来源。三. 气候因素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答:气候决定着土壤形成过程中的水、热条件,是直接影响到成土过程的强度和方向的基本 因素。它(水分和热量)对土壤形成的具体作用表现在:1. 直接参与母质的风化和物质的淋溶过程。2.控制着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3. 影响着土壤有机质的累积和分解。4.决定着养料物质生物小循环的速度和范围四. 生物因素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答: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生物对土壤肥力特性和土壤类型,具有独特的创新作用。其影响及 作用可归纳为:1. 创造了土壤氮素化合物,使母质或土壤中增添了氮素养料。2. 使母质中有限的矿质元素,发挥了无限的营养作用。3. 通过生物的吸收,把母质中分

13、散状态的养料元素,变成了相对集中状态,使土壤的养料 元素不断富集起来。4. 由于生物的选择吸收,原来存在于母质中的养料元素,通过生物小循环,更适合于植物 生长需要,使土壤养分品质不断改善。五. 地形因素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答:1.影响大气作用中的水热条件,使之发生重新分配。如坡地接受的阳光不同于平地, 阴坡又不同于阳坡;地面水及地下水在坡地的移动也不同于平地,从而引起土壤水分、养分、 冲刷、沉积等一系列变化。2. 影响母质的搬运和堆积。如山地坡度大,母质易受冲刷、故土层较薄;平原水流平缓、 母质容易淤积、所以土层厚度较大;而洪积扇的一般规律则是顶端(即靠山口处)的母质较 粗大、甚至有大砾石;末

14、端(即与平原相接处)的母质较细,有时开始有分选。顶端坡度大、 末端坡度小,以及不同部位的沉积物质粗细不同,亦会造成土壤肥力上的差异。一. 名词解释:1. 侵入体位于土体之中,但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而是外界加 入到土体中的物体.(如:砖块,瓦片等.)2. 新生体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它们具有一定的外形和界限.(如: 石灰结核,石灰假菌丝体,铁锰斑点,锈纹锈斑,铁锰胶膜等.)3. 诊断层一一以土壤分类为目,并能定量说明的土层。4. 发生层凡是发育完善未经翻动的土壤剖面,常可划分出性质上有明显差异的许多层 次,这些层次是土壤发育的结果.5. 土壤剖面构造土壤剖面构造

15、就是指土壤剖面从上到下不同土层的排列方式。6. 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所裸露的一段垂直切面,深度一般在两米以 内。8,钙积与脱钙过程钙积过程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钙的碳酸盐发生移动积累的过程。 在季节性淋溶条件下,易溶性盐类被水淋洗,钙、镁部分淋失,部分残留在土壤中,土壤胶 体表面和土壤溶液多为钙(或镁)饱和,土壤表层残存的钙离子与植物残体分解时产生的碳 酸盐结合,形成重碳酸钙,在雨季向下移动在剖面中部或下部淀积,形成钙积层,;与钙积 过程相反,在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碳酸钙将转变为重碳酸钙从土 体中淋失,称为脱钙过程。二. 研究土壤剖面的意义答:他不仅能够反映土壤的特征,而且还可以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发展方向和肥力特征; 为鉴别土壤类型,确定土壤名称提供了科学依据。三. 说明下列符号的土壤学含义:答:Bk为钙积层Bt为粘化层Bca钙积层C母质层D母岩层G潜育层W潴育层T泥 炭层;Cc表示在母质层中有碳酸盐的聚积层;Cs表示在母质层中有硫酸盐的聚积层。A-D原始土壤类型;AC幼年土壤类型;ABC发育完善的土壤类型。一.名词解释1. 微生物一一肉眼看不见的体形细微构造简单的一类生物体.2. 自养型细菌不依靠分解氧化有机质取得碳和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