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4796947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尔滨市第五中学 高二文科地理学案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一部分 课前自主学习与问题发现一、区域的主要特征1.区域的概念: 。2.区域的主要特征:(1) ;(2) ;(3) ;(4) ;二、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 。2.影响因素: ; ; ; ; ; 。3.区域类型: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大致上可划分为 和 。地 域乡 村 地 域城 镇 地 域区别地域范围大小产业活动联 系4. 地域空间分布形式项目形状结论农业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交通运输线路城市和工业城市群和工业区三、区域产业结构1.影响因素: 、 、 、 等。

2、2.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具体范围:第一产业指 ;第二产业指 ;第三产业指 ;3.产业结构的差异:表现: ; ; 。 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 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 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 产业和第 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反之,可根据产业比重判断区域状况: 第 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 第 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高; 第 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高。第二部分 课堂重难点攻破农业地区工业地区城市地区人口分布特点产业分布特点产业结构特点对外经济联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三部分 课堂、课后巩固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地

3、理区域含义的正确叙述是 ( ) 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 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 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 A B C D2区域内部特征具有 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 性。 ( ) A相对一致 差异 B绝对一致 相对一致 C差异 整体 D地带 非地带3划分区域的意义是 ( ) 更方便了解区域差异、特点 有助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发展规划 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 了解区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A B C D4地球表面各种自然、人文地理现象的最显著特点之一是 ( ) A真实性 B区域性 C季节性 D整体性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民居,可以反映当地

4、自然环境的某方面特点。据此回答问题。5我国北方住宅有院落,且围墙很高的原因是( ) A平原广大 B太阳辐射弱 C降水少 D冬季风力强6我国少数民族苗族的典型民居吊脚楼反映了当地的 ( )A气候环境 B地形条件 C水文环境 D土壤特征7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 ) A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 B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 C玉米、高粱、大豆、甘蔗 D玉米、黄麻、甜菜、大豆8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B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多为集中分布的水田 C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种植制度是一年一熟至两熟 D长江三角洲的土壤以生产

5、力较高的水稻土为主二、综合题9、读长江中下游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开发早期,稠密的 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 使人们 。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 。(2)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拥有众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数码表示的是 (商品粮基地),数码是 (商品粮基地)。但这一地区,在农业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 平原和 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比不上 南部和 平原。(3)位于长江下游的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 条件基础上,发展 耕作业,主要种植 ,此外,还有 、 等作物,一年 熟至 熟。你的学习空间本节的内容你学会了吗?以下的空白你可以补充内容。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