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言集锦 (2)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4787358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名言集锦 (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名言集锦 (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名言集锦 (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名言集锦 (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名言集锦 (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名言集锦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名言集锦 (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名言集锦: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 4.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5.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 6.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理解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 7.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认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

2、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烤鸭。陶行知 8.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9.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理解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陶行知 10.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能够大到不可思议。陶行知 11.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12.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

3、策是使手脑联盟。陶行知 13.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注重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能够实现。陶行知 14.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仅仅一个悲剧。陶行知 15.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陶行知 16.教师常常忘记,品德首先是在人们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伟大的义务感,只有当它能在生活实践的每一步中得到生动表达时,

4、才能成为人的行为准则。在培养未来的一代人时,我们理应首先在个人领域,即在青年人靠良心的驱使而产生并得到控制的相互关系领域里,培养最纯洁,最富有人道主义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 17.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 18.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准确引导。苏霍姆林斯基 19.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苏霍姆林斯基 20.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

5、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姆林斯基 21.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苏霍姆林斯基 22.假如不去增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苏霍姆林斯基 23.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苏霍姆林斯基 24.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苏霍姆林斯基 25.

6、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假如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但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26.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理应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 27.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

7、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苏霍姆林斯基 28.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保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苏霍姆林斯基 29.假如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苏霍姆林斯基 30.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31.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 32.教育

8、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 33.追求理想是一个人实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34.任何人假如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苏霍姆林斯基 35.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动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37.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我在这里似乎有点夸张地说:若请他参加婚礼,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亲相信

9、自己的孩子会清醒地回家。苏霍姆林斯基 38.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自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苏霍姆林斯基 39.要使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和领会到:他的每一步、每一个行动都会在他身边的人同志、父母、教师和“陌生者”的精神生活引起反响。只有当他不给别人带来灾难,不欺负和扰乱别人时,才能成为一个生活得平静而又幸福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40.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

10、心灵去理解周围世界的水平。苏霍姆林斯基 41.劳动的崇高道德意义还在于,一个人能在劳动的物质成果中表达他的智慧、技艺、对事业的无私热爱和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同志的志愿。苏霍姆林斯基 42.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理解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苏霍姆林斯基 43.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假如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理解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苏霍姆林斯基 44.求知欲,好奇

11、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苏霍姆林斯基 45.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46.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47.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叶圣陶 48.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卢梭 49.学习任何知识的最正确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波莉亚 50.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表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爱因斯坦的习惯。培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