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的读后感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4786890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蛙》的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蛙》的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蛙》的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蛙》的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蛙》的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蛙》的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蛙》的读后感(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蛙的读后感蛙的读后感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信任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蛙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共享。蛙的读后感1看完了莫言的蛙,不愧是获奖作品,写的很好,对人物、事务的描述,生动、逼真,像是把现实的场景做了特写放在了你的面前。这个作品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中国安排生育在群众生活中、在历史中做了真实的记录。因为我了解到一些安排生育的实际状况,这部小说并没有夸张,而现实状况其实更加夸张。对安排生育这件事情,很难进行褒贬,对个人肯定是惨无人道,但是对国家看起来像是好的,事实上原委是不是好的,历史与将来也难以评判。但是中国人

2、对生命的追求、对根的持续这种情节,又那么特别,它并不是愚昧或者封建,而更像是一种本能的图腾。通过安排生育这个主线,又描述了人物心理,以及相关的社会改变。在平实的文字下,却充溢了各种讽刺。尤其是老同学见面的寒暄与对白,太常见了,平常里,人们真的就是这样说话,但是在这本书里,看起来却是那么讽刺,感觉人与人之间怎么就变成了这样呢?后面的话剧,一幕一幕,显得更加怪诞与意识流,也扣住了主题“蛙”,这个粘腻与怪诞东西,与安排生育之间稀里糊涂的关系,让人感觉安排生育像蛙一样惊奇、粘腻、甚至恶心,可能这个是对安排生育这件事情无法诉说的形容。姑姑这个形象,是那个年头许多正面人物的志向代表,人们那时的志向就是要做

3、一个她这样的人,作品表达了不同历史背景下,人物命运的改变。人的思想意识确定人的命运,人的思想意识又来自外界对她的灌输?这个就是人物的悲剧人生。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人即便有一些独立思索实力,这个实力也是微弱的,更加简单受到影响和左右。真是个惊奇的世界,时代与人物彼此构造对方,人物有时厌恶这个时代,想摆脱这个时代,又依靠这个时代,又构成了这个时代,最终事实上还是最喜爱自己的这个时代。总之可以回味的地方许多,好的作品就是这样,越想,就越觉得,好棒。蛙的读后感2莫言是一位特别闻名的文学家,也是中国目前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当代作家。但是说起来比较惭愧,对莫言的产品我其实没有怎么看过,趁着休息,我看了莫

4、言的作品蛙。这是一部直面中国近几十年来有关安排生育政策的小说。在这本书中莫言首先讲了他们那个地方的特殊习俗,许多人的名字都是用人体的器官来命名,比如王肝,祝胆等等。只是现在中国人都不情愿这样起名字,而且很多人都把之前的名字改了。在这里作者暗喻社会在改变,时代不同了。作者年轻的时候赶上了大饥荒,作者饿的都吃碳了。假如有人怀疑这件事情的真实性,他就以他姑姑的名义发誓。而现在这部作品就引出了主子公“姑姑”。她是一位坚决捍卫安排生育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对于超生,她六亲不认。为了不让一个孩子超生,她想了许多方法。在对待超生的问题,她不惜一切代价阻挡。设置她还用铲车拔树拆墙。她还利专心理手段,她说假如邻居超

5、生就要拆自己家的房。就这样政策执行的很到位,上千个孩子因此流掉。看到这里我特别痛恨这个“姑姑”了,然后,莫言说他的“姑姑”其实是个好人。因为她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在当时中国人口太多,国家又贫困,这样的话会给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姑姑”当然也是有另一面的,她对过去的行为起先忏悔。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感到难过。“姑姑”既捍卫了国家的政策,又得罪了好多人,要知道在我国传统的观念中,传宗接代那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政策必定有利有弊,一个人无法左右。读了蛙以后我佩服莫言的文采。也为生活在变革年头的人感到无奈。蛙的读后感3前两天断断续续地读完了莫言老先生的蛙,跟着主子公一路从饥荒,狂奔到了小康,文字中浓浓的乡

6、土气息,让人感觉很真实。主子公的笔名叫蝌蚪,文章的名字叫蛙,两者之间有着奇异关系。看完文章才知道,蝌蚪进化成到青蛙的概率,着实不高,那,一个人,在如此漫长而又短暂的岁月,完成能让自己不懊悔的生命旅程的几率,又是多少?从激励多生,要安排生育,甚至为了切实执行,多少孕妇和孩子丧命,真不知是该感叹当时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深蒂固,还是感叹党的忠诚卫士的尽心竭力,再到后来的借腹生育,这个注定充溢争议,却也有人愿打有人愿挨,想到很久前,久到忘了那部叫什么名字的电视剧,讲的似乎也是一个小姑娘借给人家子宫成为妈妈,之后又是一场场夺子大战,不记得结局是喜是悲。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即使再冷血无情的人,在经验了近十个月

7、的密切接触后,又怎能不心生爱怜突然想到现在的单独二胎政策,想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其实都挺孤独的,挺艳羡文中那一批的地瓜小孩,一把一把的兄弟姐妹挚友玩伴,他们的童年应当很华蜜吧!想当年为了安排生育的扎实执行,上下不知付出了多少,现在为了防止人口老龄化,却又起先实行起了所谓的单独二胎,感觉,其实也挺可悲的,作为这个泱泱大国的公民,尽然连生育这样的权力,都要受着这一纸公文的制约和束缚。愚昧如我,并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真谛,只是读完,心中残存一丝悲凉。蝌蚪进化成蛙,不胜利便成仁蛙的读后感4其实第一次读这本书,是莫言得诺贝尔奖前夕。那时候白鹿原电影正火热,激情的床戏海报,吸引了许多眼球。谁料评论都说不如小说

8、写得好看。联系到山楂树之恋的失败移植,我觉得有必要看看白鹿原小说。不读没关系,一读就彻底上瘾。开头一句话就扣人心弦,层层相扣,结合国共两党的故事,写得特别引人入胜。那时候对茅盾奖有了全新的相识,看来这帮评委不是吃白饭的,好歹能慧眼识珠。于是遍历了全部的茅盾奖,一个个下载下来看。怀着白鹿原的期盼,结果对许多小说开头很悲观。尤其以蛙难读,前两页几乎有数十人登场,看得头昏眼花。于是作罢。偏偏这人,又得了诺贝尔奖。我擦,我的品尝总不见得无法品尝出诺贝尔奖吧。于是又翻出来看。这次渐渐的发觉,这小说跟LOST一样,一上来N多人看似无趣,其实是铺垫,围绕他姑姑讲了许多60年头的事情,红卫兵的故事,饥荒的事情

9、,安排生育。其实许多年轻人对一些政策很愤青,往往纸上谈兵。可是用小说,人性的眼光去谛视过去的现象,才知道这些政策真正达到了什么效果,什么反作用。小说也很残忍,把他老婆栩栩如生的形象描述好,然后把她弄死。这是不是事实没关系,但是只要是偶然的,就必定会发生。这让人深省,做任何确定的时候,务必要思索尽可能的全面。虽然现在是新时代,老陈旧的思想依旧很有市场。我们要时刻牢记,没有谁可以超越法律,法治国家的大趋势不会变。就像故事里,姑姑拼死咬牙要为党牺牲一样,她只是过去式,她只是拿着党的大旗去干非法的事儿。所以,任何都不要超越法律,人不能指挥一切,人人都要遵遵守法律律制度下行事。从某种程度上讲,我挺满足党的觉悟的,现在的社会虽然很乱,经济不好,可是始终都在往正确的方向进步。愿咱们国家越来越开放、包涵、自由、民主,也愿咱们将来有生之年能亲自推动国家往这个方向进步。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