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复句句式研究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4786556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复句句式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现代汉语复句句式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现代汉语复句句式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现代汉语复句句式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复句句式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复句句式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汉语复句句式研究读书报告本书作者为徐阳春专家,她是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江西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广州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士,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完毕省级课题2项,参与完毕国家重点课题和省政府课题各1项,在研省级课题项。刊登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合著3部。在本书中,徐阳春专家对复句句式的分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在复句的具体分类上,至今语言学家人仍存在明显分歧。一种较流行的分法是,一方面将复句辨别为联合和偏正两类,然后进一步将联合复句在细分为并列、承办、选择、递进,有的还涉及解说、总分等关系;同样,将偏正复句也再细分为条件、假设、因果、目的、转折,有的还涉及连锁、时间、取

2、舍等关系。也有一方面将复句分为因果、并列、转折三大类,或者一方面将复句分为条件和非条件两大类,然后再进一步分类至各细目的。至于具体到某一复句句式应当归入哪一复句类型,更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而这本复句句式研究有如下几种重要特色:第一,作者把纷纭复杂的复句,以关联词语的逻辑语义关系为纲,概括出分属六大类的十二种句式。第二,复句体现的重要问题是它内部小句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而本书中,作者不仅研究它内部小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且还研究它的句法,即小句间的顺序,关联的特点,以及小句构造的特点。第三,本书对每种典型句式都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侧面加以分析讨论。例如,本书在讨论“p,否则q”句式的时候,分析

3、了这种句式的基本构成部分,成分之间的构造关系,以及关联词语“否则”的含义和功能,还波及“否则”省略的形式和条件。在语义部分,本书着重分析了句式的语义特性,特别是深层中分句间的语义关系。例如本书在“如果p,就q”一节中,谈了它的“虚拟性”和“条件性”;在“p,否则”一节中,联系它的深层语义关系把“p,否则q”分为因果式和条件式两类。本书将复句句式分为六类:假设类代表句式、条件类代表句式、因果类代表句式、让步类代表句式、递进类代表句式、选择类代表句式。在本书中,我觉得作者与其她学者很大的不同在于作者将转折复句和让步复句归类于让步类代表复句。作者觉得“虽然p,但”是表达分句间重要存在据实让步转折关系

4、的代表句式,其基本语义特性是既具有让步性,又具有转折性。与此同步,“虽然p,也q”是表达分句间重要存在虚拟让步转折关系的代表句式,其基本语义特性也是既具有让步性,又具有转折性。或许正是由于这个因素,作者才将让步复句和转折复句归为一类。由于让步复句的让步性和转折复句的转折性都相称的明显,因此我在此想论述作者对让步复句的转折性和转折复句的让步性的理解。一方面,“虽然p,但是q”句式的让步性一般体现为:第一,说话人对让步分句所述状况的真实性表达承认;第二,一句人们的常态理解,在非p的状况下应当或也许有成果,但事实上在p的状况下,也仍然有相似或类似的成果q。例如:1.沿海小城之暮,另有景象,这里人情虽

5、不尽美,“自然”却不因之失色。(纪果庵小城之恋)2.人类几千年来虽然各方面大有进步,但是对于同类的残酷,并未变得精致文雅。(钱钟书灵感) 3.故事的名字我虽然记错了,但是那女工临死前说的话,顾客在我记忆中。(梁晓声我的大学)上述三例中,说话人对让步分句所述状况的真实性都予以了明确的承认,但同步又觉得,这一事实对于成果分句所述状况并不具有决定性意义。如例1,说话人虽然承认“这里人情不尽美”,但同步又觉得这“沿海小城之暮的自然之美”却并不由于“这里人情不尽美”而“减色”。也就是说,如果“这里人情尽美”,那么这里的“自然之美”可以让人陶醉,但尽管在现实中“这里人情不尽美”,这里的“自然之美”也并不“

6、因之减色”。由此可见,这“沿海小城之暮的自然之美”与否“减色”并不决定于“这里人情”与否“尽美”。这个原理犹如让步复句同样,不管条件是如何的变化,但并不影响其成果的变化。另一方面,“虽然p,也q”句式的转折性具体表目前:让步分句p与成果分句之间的存在条件联系,但这种条件联系具有逆关联的特点。所谓“逆关联”是指在有条件p的状况下,按照常态理解,预期成果很也许非q,但现实成果或在说话人看来也许成果却是q。例如:.即便在离敌人十里路远近的地区,战士们也同样生活得较好,上着文化课和玩着种种球类。(沙江随军散记)2.虽然突围成功,她仍然也许受到来自上面的非难而被罢职。(邓贤大国之魂) 例1,按照常态理解

7、,如果“在离敌人十里路远近的地区”,那么,“战士们不太也许生活得较好,还上着文化课和玩着种种球类”;但现实成果与常态理解正好相反,“战士们也同样生活得较好,上着文化课和玩着种种球类”。可见,让步分句“虽然在离敌人十里路远近的地区”与成果分句“战士们也同样生活得较好,上着文化课和玩着种种球类”之间的条件联系,背离人们的常态理解,属于逆关联。例,按照常态理解,如果“突围成功”,她不太也许再受到来自上面的非难而被罢职;但在说话人看来,其成果与常态理解正好相反,“她仍然也许受到来自上面的非难而被罢职”。可见,让步分句“虽然突围成功”与成果分句“她仍然也许受到来自上面的非难而罢职”之间的条件联系,同样背

8、离人们的常态理解,也属于逆关联。上述两例表白,在“虽然p,也q”句式中,显现于语表的让步分句p与成果分句q之间的条件联系具有逆关联的特性,但在它的深层构造中同步预设了相应的顺关联,即“如果p,那么就很也许非q”。这个原理与转折复句也相类似,在说话人看来,其成果与常态理解正好相反。究其复句分类中之因此存在种种分歧的因素,大体可以从两方面予以阐明。一方面,从研究对象看,不同的复句句式之因此与特定的语义关系有关联,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商定俗成的,而复句在实际使用中,其分句间所涉及的语义关系十分复杂,并且,不同句式所能显现的语义关系又常常彼此交错纠合,很难做到使任一复句在特定的分类网络中均有其明确的定位。

9、例如,“不仅非p,反而”句式,其分句间至少同步具有递进、转折两种语义关系;“虽然p,也q”句式,“虽然”所引导的一般为假设,而“也”所引导的分句与前一句分句又具有转折关系,句式的语表与其预设间又存在让步关系;“一p,就q”句式,其分句间既有承办,又有假设或条件或因果等语义关系。这种分句间同步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义关系的句式在汉语中并不罕见,这种现象表白,复句作为研究对象其自身所涉及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从研究措施来看,语言学所一贯注重的是描写,就复句的分类而言,语言学家必须遵从不同复句在实际使用中所能体现的多种语义关系,而不容许背离商定俗成的原则,人为地规定某一复句句式只体现、或不体现某中语义关系。正是由于研究对象的复杂和研究措施的客观限制,导致了复句分类问题上的复杂现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