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4786287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2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考点2 地球上的大气(2014安徽文综T27、288分)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1.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季风D.海陆位置【解析】选B。依据积温的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六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在34N(秦岭)以南、104E以西,主要是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和横断山区

2、。(2014安徽文综T29、308分)下图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2题。2.与图示地区相比,南极点及周边相应范围内()1月份冰层厚度大3月份累计昼长长7月份近地面气压高9月份平均气温高A.B.C.D.【解析】选A。南极点及附近冰层厚;3月份的极昼时间长,大约21天,北极点为10天;南极点近地面海拔高,气压低;9月份北极点气温高于南极点。(2014安徽文综T31、328分)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

3、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下图,完成3题。3.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图a)的影响,图b所示地区()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解析】选A。该区域北部是大别山,冬季盛行冬季风,夏季位于副高南侧,也以偏北风为主;冬季的西北风受地形的影响,风速更大。4.(2014北京文综T34分)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下图示意中国4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读图,甲、乙、丙分别是()A.贵阳、西安、长春B.昆明、海口、哈尔滨C.兰州、上海、沈阳D.南

4、宁、武汉、石家庄【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依照时间确定影响气候舒适度的因素。【解析】选B。由图可知,甲城市一年中春夏秋三季舒适度高,说明夏季温和凉爽,冬季较舒适说明其纬度较低,因此为春城昆明。乙不舒适出现在6、7月份,说明受到高温酷暑影响,但其冬季舒适度最高,说明其纬度低,因此为地处热带的海口。丙不舒适集中于冬季与春季,说明冬季持续时间长,因此为哈尔滨。 (2014北京文综T4、58分)下图示意北半球夏季4个气旋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5、6题。5.气旋()A.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B.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C.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D.生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6.影响气旋移动路径的主要是(

5、)A.东南信风B.副热带高压C.极地东风D.北赤道暖流【解题指南】解答该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确定方向与地理位置。(2)气旋的形成及移动路径。【解析】5选D,6选B。第5题,气旋位于西经60的副热带海区,正向西北方向移动,因此主要影响北美洲东岸地区。气旋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且越来越接近高纬度,因此其向东北方向移动。气旋也是向东移动。气旋位于太平洋海域。第6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台风)相互影响,副热带高压是影响台风生成和走向的重要因素之一。7.(2014天津文综T34分)读图,在图中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A.台北B.上海C.

6、首尔D.北京【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高低气压的变化;(2)等压线形状的变化。【解析】选D。首先画出左图中四地的风向:北京是东南风,首尔是西南风,上海是东南风,台北是东北风;然后画出右图中四地的风向:北京是东北风,首尔是偏南风,上海是偏南风,台北是东北风,只有北京的风向是由东南变为东北。【误区警示】解答此题,易出现的失误:(1)不能准确判断气压的高低及其变化;(2)不了解风向的画法。(3)不能正确运用地转偏向力偏转的规律。8.(2014天津文综T44分)读图,在图中所反映的季节里,造成我国华北地区旱灾的原因是()A.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B.水源短缺,农田需水量大C.降水量较少

7、,土壤干燥D.植被稀少,涵养的水源少【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华北春季旱灾的主要原因;(2)水源短缺与降水量较少的区别。【解析】选B。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为华北地区的春季,这时华北地区还没有进入雨季,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水源缺少;这时冬小麦将进入灌浆期,需要大量水进行灌溉,造成旱灾。【误区警示】解答此题,易出现的失误:(1)没有注意到是华北地区,从而无法判断该地主要农作物的类型;(2)没有注意图中的日期,不能准确判断季节。 (2014江苏地理T5、64分)下图是2014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9、10题。9.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

8、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10.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知道虚线范围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和中亚交界处,气候干旱。(2)能准确判断出锋面的类型。(3)知道冷、暖锋过境时的天气特征。【解析】9选B,10选C。第9题,由图可知,图中虚线范围主要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地表植被稀疏,沙源丰富,靠近高压中心,正值春季,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与其他三地相比,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更强劲,更易发生沙尘暴。第10题,由图中锋面符号不难看出

9、,此时M地位于冷锋锋前,将有冷锋过境,过境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风力增强,天气转阴,可能出现降水。11.(2014山东文综T84分)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并能绘制简单的示意图;(2)根据高空等压面弯曲方向判断气压高低;(3)根据气压高低判断风向。【解析】选B。由图可知,P2等压面在38N高空向上倾斜、37.5N高空向下倾斜,可判断38N高空为高气压、37.5N高空为低气压,对应近地面38N附近为低

10、气压、37.5N附近为高气压,气流由37.5N吹向38N附近,由于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且北半球风向向右偏,故形成西南风(如下图)。【误区警示】解答此题易出现的失误:(1)不能由高空等压面弯曲(或倾斜)判断高、低气压;(2)不能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该现象;(3)忽视了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作用,风向向右偏转。12.(2014山东文综T94分)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反气旋C.冷

11、锋D.暖锋【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由经纬度对甲、乙两地进行空间定位;(2)主要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变化情况。【解析】选C。由经纬度可知,乙位于西伯利亚地区、甲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来自西伯利亚(冷高压)的冷气团与我国华北地区的暖气团相遇,容易形成冷锋,导致所经地区天气发生明显变化。【误区警示】解答此题易出现的失误:(1)忽视甲、乙两地的空间位置;(2)忽视了关键词“明显变化”;(3)对主要天气系统过境时产生的影响混淆。(2014福建文综T9、108分)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13、14题。13.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

12、化最大的点是()A.B.C.D.14.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A.气温分布B.降水分布C.地势起伏D.洋流分布【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组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弄清图的左侧表示7月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变化情况,图的右侧表示1月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变化情况,纬度数值由中间向两侧递增。(2)能根据图中四点的位置判断出7月与1月风向和风速的具体情况。(3)正确理解风向、风速对洋流的影响。【解析】13选B,14选D。第13题,根据图中四点的纬度位置和高度数值,结合图例可以判断出地7月的风向为西风,风速为10 m/s;1月风向为西风,风速介于5 m/s10 m/s。地7月的风向为东风,风

13、速为5 m/s;1月风向为西风,风速介于10 m/s15 m/s。地7月的风向为东风,风速为0 m/s5 m/s;1月风向为西风,风速为0 m/s。地7月的风向为西风,风速介于15 m/s20 m/s;1月风向为西风,风速为20 m/s。对比分析可判断出地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第14题,读图可知,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为:低纬度风向以东风为主,风速小;中高纬度风向为西风,风速大。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低纬因受东风影响,海水总体向西流,中纬度受西风影响,海水总体向东流;风速越大,洋流流动速度越快。(2014浙江文综T9、108分)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力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

14、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下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读图,完成15、16题。15.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气温要求是20,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A.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B.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C.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D.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16.、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组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明确水分盈亏量的概念,把握水分盈亏量与气候的关系;(2)学会判断坐标图,把握两个坐标的含义;(3)结合纬度及平均温度及水分盈亏信息判断气候类型。【解析】15选B,16选D。第15题,地平均气温均在20以下,水分盈亏量大于0只有两个月,因此气温和水分都不符合该农作物的生长要求,故A、C项错误;地平均气温能够满足连续4个月达到20以上,符合该农作物的生长要求,但水分盈亏量小于0,气候干燥,水分条件不足,故B项正确。第16题,地位于北纬29.7,最高气温较低,气温年较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