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2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478033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2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2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2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2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2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2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2 Word版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选择题读合肥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12题。1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A地乡村风的风向是()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2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解析:第1题,城市热岛环流近地面风由乡村吹向城市,结合等温线分布及地转偏向力可知,A地吹东南风。第2题,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故等温面上凸,等压面下凹。答案:1.A2.A(2016宜宾检测)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34题。3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

2、日变化最大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4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解析:第3题,从图中看出,3点时水库中心区比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高,15点时水库中心区比东西两侧气温低,因而气温日变化最小。第4题,一天中水库与周围地区热力差异在变化,热力环流的方向也要发生变化;白天水库气温低气压高,风由水库吹向四周;晚上风由四周吹向水库。答案:3

3、.B4.C在下图中,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5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A曲线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B曲线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C曲线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D曲线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6由甲图推断,乙图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A18时次日7时 B8时当日16时C16时次日8时 D6时次日18时解析: 第5题,由于海洋比热容小,增温慢,降温也慢,故海洋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幅度小。第6题,当吹海风时,同一水平面上海洋的气压比陆地大,可逆推出海洋的温度较陆地低,结合甲图中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对应的时间。答案

4、:5.B6.B读下表,完成78题。在30N不同海拔上海陆气温及其差值()海拔(米)月份(1)亚欧大陆(2)太平洋(1)(2)海平面1月9.212.53.37月31.024.36.71 5001月5.56.51.07月24.016.47.63 0001月1.30.31.07月13.98.65.35 5001月16.514.52.07月4.36.82.59 0001月41.838.53.37月28.133.04.97.对表格内容描述正确的是()A随着海拔的增加,海陆热力差异变小B7月份,在海平面上海陆热力差异最大C7月温差大于1月,夏季风强于冬季风D1月大陆作为冷源、海洋作为热源在不同海拔上总是存

5、在的8下列等压面示意图能正确反映高空海陆差异的是()A BC D解析:第7题,考查不同高度的海陆热力差异。随着海拔的增加,温差变化有大有小,趋势表现不明显;7月份温差最大的在海拔1 500米,海陆热力差异最大;7月温差大,但冬夏季风的强弱与气压差有关;在不同海拔,1月大陆温度低,海洋温度高,大陆作为冷源,海洋作为热源。第8题,从表格中可以获得1月和7月不同海拔的气温值,1月1 500米和5 500米都是大陆温度低,海洋温度高,大陆气压高,海洋气压低。答案:7.D8.A(2015四川卷)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9该城市可能位于()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B40N附近

6、大陆西岸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D40N附近大陆东岸10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解析:第9题,阅读图表资料可知,该城市冬季气温低于0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性气候,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40N附近大陆西岸以北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以南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气温均高于0 ,A、B、C项错误;40N附近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低于0 ,D项正确。第10题,由于城市热岛效应使该城市中心气温比郊区的气温高,空气对流更旺盛,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A项正确;城市热岛效应对降雪的影响小,由于

7、城市热力环流的存在,高空气流由城市流向郊区,大气污染物较易扩散至郊区,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B、C、D项错误。答案:9.D10.A读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回答1112题。11图中E点的气压值可能是()A1 006百帕 B1 010百帕C1 018百帕 D1 022百帕12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依次是()A西北、东北、东南、西北 B东南、西南、东南、西南C西北、东北、西北、东北 D东南、西南、东南、西北解析:第11题,根据图中等压线的气压差可知E点外侧的等压线数值应该为1 020,故E点气压值1 020百帕,D项符合要求。第12题,根据风由高压吹向

8、低压,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可以判断出甲点的风向为西北、乙点的风向为东北;风向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可判断出丙点的风向为东南、丁点的风向为西北。答案:11.D12.A 二、综合题13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有报道称:北京关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二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2)结合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4)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

9、度考虑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弯曲形状,在市中心温度高,然后向两侧呈波浪式降低。第(2)题,市中心温度高,气流上升,郊区温度低,气流下沉,左侧的环流呈逆时针,右侧呈顺时针。第(3)题,分析屋顶绿化对降低温度的作用,应从绿地增温慢、吸收二氧化碳、蒸腾作用三个方面分析。第(4)题,如果搬迁到乙处,则钢铁厂的污染物依然会进入城内,造成污染,因此不合理。答案:(1)由市中心向郊外呈波浪式降低;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2)略(3)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覆盖植被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较少,气温较低;绿地吸收

10、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4)不合理。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容易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回城市中心,没有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14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气压分布看,甲处是_,乙处是_。从气压分布状况看,甲、乙两处之间最大气压差可能为_hPa(选择填空)。A59P60 B60P61C64P65 D50P51(2)如果A气压中心的形成与地形有关,则该地形可能是_。(3)丙处与丁处相比,_处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处的风较温暖湿润,其原因是_。解析:第(1)题,从气压状况可知甲处为高压,乙处是低压。从气压值可知甲、乙两处气压差在5060之间,故最大值选A。第(2)题,从等压线数值可知A为低压,它可能是山地。第(3)题,丙处等压线密集,风力较丁处大。丁处多吹偏南风,温度较高。答案:(1)高压低压A(2)山地(山峰、高地)(3)丙图中丙处等压线比丁处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所以丙处的风力较大丁丁处多吹偏南风(风从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