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几何美原则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4778418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90.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几何美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建筑几何美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建筑几何美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建筑几何美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建筑几何美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几何美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几何美原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和从在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各个组成部分是不能不加以区别的,它们存在着主和 从、重点和一般、核心和外围的差异。建筑构图为了达到统一,从平面组合到立 面处理,从内部空间到外部体形,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必须处理好主和从、 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在一些采用对称构图的古典建筑中,对此作了明确的处理, 现代强调形式必须服从功能的要求,反对盲目追求对称,出现了各种不对称的组 合形式,虽然主从差异不象古典建筑那样明显,但还是力求突出重点,区分主从, 以求得整体的统一。国外一些建筑师常用的“趣味中心”一词,指的就是整体中最 富有吸引力的部分,一个整体如果没有比较引人注目的焦点一重点或核心,会 使人感到平淡、

2、松散,从而失掉统一性。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比是显著的差异,微差则是细微的差异。就形式美而言,两者都不可少。对比可以借相互烘托陪衬求得变化,微差则借彼 此之间的协调和连续性以求得调和。没有对比会产生单调,而过分强调对比以致 失掉了连续性又会造成杂乱。只有把这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既有变化 又谐调一致。对比在建筑构图中主要体现在不同度量、不同形状、不同方向、不 同色彩和不同质感之间。不同度量之间的对比 在空间组合方面体现最为显著。两个毗邻空间,大小悬 殊,当由小空间进入大空间时,会因相互对比作用而产生豁然开朗之感。中国古 典园林正是利用这种对比关系获得小中见大的效果。各类公共建筑往往在

3、主要空 间之前有意识地安排体量极小的或高度很低的空间,以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衬 托主要空间。 不同形状之间的对比和微差 在建筑构图中,圆球体和奇特的形状比方形、立方体、矩形和长方体更引人注目。利用圆同方之间、穹窿同方体 之间、较奇特形状同一般矩形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关系,可以获得变化多样的效果。 如不来梅的高层公寓用有微差变化的扇形单元组成了整体和谐的构图。不同方向之间的对比 即使同是矩形,也会因其长宽比例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 方向性,有横向展开的,有纵向展开的,也有竖向展开的。交错穿插地利用纵、 横、竖三个方向之间的对比和变化,往往可以收到良好效果。直和曲的对比 直线能给人以刚劲挺拔的感觉,曲线则

4、显示出柔和活泼。巧妙 地运用这两种线型,通过刚柔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可以使建筑构图富有变化。西 方古典建筑中的拱柱式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举折变化都是运用直曲对比变 化的范例。现代建筑运用直曲对比的成功例子也很多。特别是采用壳体或悬索结 构的建筑,可利用直曲之间的对比加强建筑的表现力。虚和实的对比 利用孔、洞、窗、廊同坚实的墙垛、柱之间的虚实对比将有助 于创造出既统一和谐又富有变化的建筑形象均衡和稳定处于地球重力场内的一切物体只有在重心最低和左右均衡的时,才有稳定的感觉。如下大上小的山,左右对称的人等。人眼习惯于均衡的组合。 通过建筑的实践使人们认识到,均衡而稳定的建筑不仅实际上是安全的,而且

5、在 感觉上也是舒服的。对称均衡对称本身就是均衡的。由于中轴线两侧必须保持严格的制约关系, 所以凡是对称的形式都能够获得统一性。中外建筑史上无数优秀的实例,都是因 为采用了对称的组合形式而获得完整统一的。中国古代的宫殿、佛寺、陵墓等建 筑,几乎都是通过对称布局把众多的建筑组合成为统一的建筑群。在西方,特别 是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后期,建筑师几乎都倾向于利用均衡对称的构图手法谋 求整体的统一。 不对称均衡 由于构图受到严格的制约,对称形式往往不能 适应现代建筑复杂的功能要求。现代建筑师常采用不对称均衡构图。这种形式构 图,因为没有严格的约束,适应性强,显得生动活泼。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这种形 式构图应

6、用已很普遍。动态均衡对称均衡和不对称均衡形式通常是在静止条件下保持均衡的,故称 静态均衡。而旋转的陀螺,展翅的飞鸟,奔跑的走兽,所保持的均衡,则属于动 态均衡。现代建筑理论强调时间和空间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对人的感觉所产生 的巨大影响,促使建筑师去探索新的均衡形式一动态均衡。例如把建筑设计成 飞鸟的外形(螺旋体形,或采用具有运动感的曲线等,将动态均衡形式引进建筑 构图领域。稳定 同均衡相联系的是稳定。如果说均衡着重处理建筑构图中各要素左右或 前后之间的轻重关系的话,那么稳定则着重考虑建筑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 西方古典建筑几乎总是把下大上小、下重上轻、下实上虚奉为求得稳定的金科玉 律。随着工

7、程技术的进步,现代建筑师则不受这些约束,创造出许多同上述原则 相对立的新的建筑形式。韵律和节奏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或现象,往往由于有秩序地变化或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而激起 人们的美感,这种美通常称为韵律美。例如投石入水,激起一圈圈的波纹,就是 一种富有韵律的现象。蜘蛛结的网,某些动物(包括昆虫)身上的斑纹,树叶的 脉络也是富有韵律的图案。有意识地模仿自然现象,可以创造出富有 韵律变化和节奏感的图案,韵律美在建筑构图中的应用极为普遍。古今中外的建 筑,不论是单体建筑或群体建筑,乃至细部装饰,几乎处处都有应用韵律美造成 节奏感。无怪有人把建筑比喻作“凝固的音乐”。表现在建筑中的韵律可分为下 述四种。连续

8、韵律以一种或几种组合要素连续安排,各要素之间保持恒定 的距离,可以连续地延长等,是这种韵律的主要特征。建筑装饰中的带形图案, 墙面的开窗处理,均可运用这种韵律获得连续性和节奏感。渐变韵律重复出现的组合要素在某一方面有规律地逐渐变化,例如加长或缩 短,变宽或变窄,变密或变疏,变浓或变淡等,便形成渐变的韵律。古代密檐式 砖塔由下而上逐渐收分,许多构件往往具有渐变韵律的特点。起伏韵律渐变韵律如果按照一定的规律使之变化如波浪之起伏,称为起伏韵 律。交错韵律 两种以上的组合要素互相交织穿插,一隐一显,便形成交错韵律。 简单的交错韵律由两种组合要素作纵横两向的交织、穿插构成;复杂的交错韵律 则由三个或更多

9、要素作多向交织、穿插构成。现代空间网架结构的构件往往具有比例和尺度谐调的比例可以引起人们的美感。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 万物最基本的原素是数,数的原则统摄着宇宙中心的一切现象。这个学派运用这 种观点研究美学问题:在音乐、建筑、雕刻和造型艺术中,探求什么样的数量比 例关系能产生美的效果。著名的“黄金分割”就是这个学派提出来的。在建筑中, 无论是组合要素本身,各组合要素之间以及某一组合要素与整体之间,无不保持 着某种确定的数的制约关系。这种制约关系中的任何一处,如果越出和谐所允许 的限度,就会导致整体比例失调。至于什么样的比例关系能产生和谐并给人以美 感,则众说纷纭。模数比例一种

10、看法是,只有简单而合乎模数的比例关系才易于辨认,因而是 和谐和美的。从这种基本观点出发,认定象圆形、述方形、正三角形等具有确定 数量制约关系的几何形状可以当作判别比例关系的标准和尺度。至于长方形,它 的长和宽可以有不同的比,就存在一个什么是最佳比的问题。经过长期的探索发 现,长宽比为1:1.618的长方形最为理想。这就是模数比例中的黄金分割原理。 相同比率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若干毗邻的矩形,如果它们的对角线互 相平行或垂直,就是说它们都是具有相同比率的相似形,一般可以产生和谐的关 系。同这种情况相似的还有1:匇,1:呑,1:厾的长方形。由于它们能够划分 成为2个,3个,5个与原素比率相同的长方

11、形,因而它们之间也保持着和谐的 关系。上述几种矩形中,1:厾的矩形最受推重,因为通过对古希腊神庙的分析, 发现许多部分都符合这种比率关系。模度体系 现代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把比例和尺度结合起来研究,提出“模度 体系”。从人体的三个基本尺寸(人体高度1.83米,手上举指尖距地2.26米, 肚脐至地1.13米)出发,按照黄金分割引出两个数列:“红尺”和“蓝尺”, 用这两个数列组合成矩形网格,由于网格之间保持着特定的比例关系,因而能给 人以和谐感。理性的比例还有人认为良好的比例关系不能单纯按抽象的几何关系来确定。 他们强调功能要求、结构、材料以及民族文化传统都会对构成良好的比例发生影 响。良好的比例不单

12、是直觉的产物,并且还应当符合理性的。尺度同比例相联系的是尺度。比例主要表现为整体或部分之间长短、高低、 宽窄等关系,是相对的,一般不涉及具体尺寸。尺度则涉及具体尺寸。不过,尺 度一般不是指真实的尺寸和大小,而是给人们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同真实大小之间 的关系。虽然按理两者应当是一致的,然而在实践中却可能出现不一致。如果两 者一致,意味着建筑形象正确反映建筑物的真实大小。如果不一致,可能出现两 种情况:一是大而不见其大实际很大,但给人印象并不如真实的大;二是小而不见其小一本身不大,却显得大。两者都叫作失掉了应有的尺度感。经验丰 富的建筑师也难免在尺度上处理失误。问题在于人们很难准确地判断建筑物体量

13、的真实大小。通常只能依靠组成建筑的各种构件来估量整体的大小,如果这些构 件本身的尺寸超越常规(人们习以为常的大小),就会造成错觉,而凭借这种印 象去估量整体,对建筑真实大小判断就难以准确了。建筑中一些构件如栏杆、扶 手、坐凳、台阶等,因有功能要求,尺寸比较确定,有助于正确显示出建筑物的 整体尺度感。一般说来,建筑师总是力图使观赏者所得到的印象同建筑物的真实 大小一致,但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建筑如纪念性建筑,则往往通过尺度处理,给 人以崇高的尺度感。对于庭园建筑,则希望使人感到小巧玲珑,产生一种亲切的 尺度感。这两种情况,虽然产生的感觉同真实尺度之间不尽吻合,但为了实现某种艺术意图是被允许的。重复

14、和再现在音乐中某一主旋律的重复或再出现,通常有助于整个乐曲的和谐 统一。在建筑中,往往也可以借某一母题的重复或再现来增强整体的统一性。随 着建筑工业化和标准化水平的提高,这种手法已得到愈来愈广泛的运用。一般说 来,重复或再现总是同对比和变化给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凡对 称都必然包含着对比和重复这两种因素。中国古代建筑中常把对称的格局称为“排偶”,偶是成对的意思,也就是两两重复地出现。西方古典建筑中某些对称 形式的建筑平面,表现出下述特点:沿中轴线纵向排列的空间,力图变换形状或 体量,借对比求变化;而沿中轴线横向排列的空间,贝懈应地重复出现。这样, 从全局来看,既有对比和变化,又有重复和再现,从而把互相对立的因素统一在 一个整体之中,同一种形式的空间如果连续多次或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还可以造 成一种韵律节奏感。如哥特式教堂中央部分就是由不断重复同一形式的尖拱拱肋 结构屋顶所覆盖的空间,而获得优美的韵律感(。现代一些住宅、公共建筑等也 每每有意识地选择同一形式的空间作为基本单元,通过有组织的重复取得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