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学中多媒体的综合运用转载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4777117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教学中多媒体的综合运用转载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议教学中多媒体的综合运用转载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议教学中多媒体的综合运用转载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议教学中多媒体的综合运用转载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教学中多媒体的综合运用转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教学中多媒体的综合运用转载(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教学中多媒体的综合运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以它特有的魅力,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形象而直观的表达特性,为广大教师教学演示提供了新的手段。现代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传递信息的工具。现代教学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教材形象化、丰富的表达能力、普通适应性等特点;同时具有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扩大教学规模、促进教育改革的作用。鉴此,针对小学生乐意形象思维的特点,运用适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多媒体是广大小学教师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下面仅就数学、语文学科多媒体的运用与大家做一探讨。一文一理,前者多形象直观思维,后者多抽象思维,对媒体的要求、运用时机大相径庭

2、。一、数学教学中对媒体的运用1运用前讲究“定”、“择”、“悟”三步骤首先,“定”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是否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其次,“择”在确定使用多媒体的前提下,对所选用的能反映教学内容的媒体进行择优。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上课需要、教师的教学风格等精心挑选;第三,“悟”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在潜心研究大纲、教材,把握好重点、难点,认真研究课件,领会教材意图。2运用中的“四”结合与常规教学媒体相结合。多媒体并非可以完全取代常规教学媒体。因为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扬长避短,才能达到和谐统一。例如,在“角的大小与边的

3、长短无关”的教学中就不一定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师只需用电视天线张开成一个角,通过抽拉改变边的长度说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对此,学生则极易理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过多运用多媒体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视力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一种倾向:只有多媒体才是真正的有效的媒体。明确一个观点:哪一种媒体能实实在在的说明问题,就用哪一种媒体。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的圆柱体模型进行观察、讨论,研究上下底面的关系,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抓住时机,运用投影仪或计算机或幻灯机媒体向学生们展示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的整和的运行过程。至此,学生可

4、以轻而易举的概括出问题的结论。视听与思考相结合。虽然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但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仅仅靠视听感知是不够的,还须通过推理、判断、想象等一系列的思考过程来理解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概念,达到灵活应用。动、静态结合。静止的事物能在脑中留下静止的表象,经过演示、操作、活动等在学生脑中留下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表象。它所反映的情景与过程更能引起学生对事物发展联系的深刻思考。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动静态的结合。3用后的回顾。一节课下来,会有得与失。对此,应加以回顾。“得”的回顾。对教学中比较成功的、独到的、值得推广的地方做好记录,以备后用。“失”的回顾。教学中教师感到拖沓或不扎实或无

5、所适从的应加以思考、改进。并反映到教案中,从而避免以后教学中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对于数学教学中,“三步骤”是前提,“四结合”是发展,而“两回顾”则是教学的延续。它是教师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依据与保障。二、语文教学中对媒体的运用在语文学科中,教师有目的的、恰当的、适时的运用电教手段,能使学生的诸要素合理配置,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而媒体的过早或过迟使用都会导致辅助功能下降。那么应如何把握语文教学媒体的运用时机呢?1根据教学过程的推进安排时机一篇课文的学习是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环节的有机统一。感知是认识复杂事物过程的基础。学生不通过感知摄取知识,何

6、谈理解、巩固、运用知识?由于小学生因为自己的知识、阅历的限制,而对语文所描写的事物不太清楚,形成学习障碍。这就要求在一节新课开始之前,教师充分运用媒体手段,将学生难以见到的事物展现在他们眼前。让大量多样化的信息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特定的情景,唤起学生的有效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比较快的速度,摄取比较多的感性知识。以提高他们的感知教材的效率,增强感知强度。如教学长城一文,教师要指导学生看文前彩图,要利用媒体教学系统,播放长城的自然风光。学生一下子被祖国的大好河山吸引,对长城的美景叹为观止。课文继续的情景立刻在他们的脑海中“活”起来,感知效果十分明显,很快进入了情景

7、。在感知课文后,应尽可能利用媒体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如学完草船借箭后,给学生播放有关电影的录象片段,可使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更完整,更丰满。2根据思维活动特点,捕捉时机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因素。语文教学中对于媒体的运用,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注意、看懂、听清、记住当前信息,必须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精心确定思维启发点。捕捉媒体运用的最佳时机。这就要求:创设激起学生思维的情景,利用情景教学促进思维的合理化。如,在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小女孩在除夕夜的大街上,每划一次火柴,都梦见一件美好的事物,反衬出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教学中,每次梦到的情景,可以让

8、学生仔细体会,并配之以相应的电脑动画,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从而,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中心。当学生思维受阻时,要适时运用媒体,努力促进思维的升华。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常常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问题或提示,相机运用媒体,按部就班地展现出来,并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做到图文并貌,启而有发。如在教学飞夺卢定桥一文,为了让学生理解“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一句的意思,用投影片打出两个句子,句一:时间还剩下二十多个小时,红四团离卢定桥还有240里;句子二:时间还剩下二十多个小时,红四团离卢定桥只有240里。并重点分析“只”“还”在句中的强调作用,使学生较好的理解了句意。学完课文后以多媒体做提示,进

9、行发散思维训练。如在教学穷人之后,可启发学生想象当桑娜拉开帐子后,渔夫看到了床上的情景后的情景,并打出三张投影片,分别展示三种情景,再略加提示,让学生自由展开想象和联想。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了多种结局,实现并突破了思维的多元化。根据能力训练要求,自创时机。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语言材料的大量积累,即语言信息的整理和储存。指导学生记忆语句、段落,对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具有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媒体的形、声、色等信息,变换形式,多次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强化学生的记忆,将精彩语句、重点段落等知识,牢固的保留在头脑中,并能灵活的取出来,而达到积累、内化的目的。同时,语文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拓展媒体的运用空间,使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有目的、有计划的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以及理解、表达、鉴赏、评价等能力。如课后播放相关影片或录象,深化课文的理解,利用多媒体组织语文学习竞赛,习作欣赏等。另外,还可以将学生自己的言行、朗读、习作、演讲等录下来,事后在播放给学生看。还可以挑选精彩的片段播放,学生讨论,教师点评,形成带动学生活动的踊跃性、积极性的局面,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