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江苏外经贸的影响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4774823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江苏外经贸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江苏外经贸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江苏外经贸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江苏外经贸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江苏外经贸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江苏外经贸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江苏外经贸的影响(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今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及其对江苏外经贸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经济相互渗透交融,推动着世界经济向无国界经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世纪之交,世界各国正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新的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一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将从20世纪的强权之争转向市场之争,市场竞争将取代流血与战争,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跨国经营将成为世界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一些主要特征: 一、生产过程国际化。国际分工格局已由过去的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和混合型分工演进。各个国家和企业都在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经济实力和比较优势,通过规模经营、资源优化

2、配置,实现最佳组合和选择,以国际市场为载体的全球分工协作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二、世界经济中国际金融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外汇、证券、期权等交易在国际市场上的比重越来越大。世界外汇市场的日交易额高达5000亿美元,年交易量达125万亿美元,大大超过世界市场上的商品贸易和技术、服务贸易的总额。 三、金融资本国际化。当今世界资本流动取向,不仅以利润为导向,而更重要的是以市场为导向。据统计国际资本流动量从1980年的5510亿美元增加到1988年的10318亿美元,预计到2000年国际游资将达到20000亿美元。资本流动的方向也由过去的单向流动转为双向对流。例如: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投资国 ,同时也是世

3、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入国。中国在吸引国际投资方面也已跃居世界第二位。 四、主权概念多元化。20世纪的主权概念基本以国家为单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主权概念已经形成了多元化格局。一是以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为代表的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区域利益共同体;二是以贸易、资本为纽带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三是以跨国经营方式通过全球经营网络为纽带的生产经营利益共同体。这些共同体都有自己的利益主权,且与国家主权并存,有时甚至超越国家主权的概念。 当今世界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经济发展必然要求对外开放;另一方面是对外开放也能促进经济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对外

4、开放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也标志着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水平。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冲破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纯计划经济理论的束缚,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理论,在“三个有利于”原则的指导下,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开放时期。通过改革开放,中国从闭关锁国、自给自足的短缺经济中解放出来,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经济必然要求尽快与世界经济接轨。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国际贸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世界贸易额与世界贸易量的绝对值大大地超过以往的任何年代,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快于八十年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得到了迅猛地发展,结束了以地

5、区优惠政策为标志的对外开放时期,进入了内外经济逐步全面接轨的新时期。199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3239.3亿美元,其中出口为1837.6亿美元、进口为1401.7亿美元;外汇储备已超过1449亿美元。 中国的出口额占世界总出口额的3.3%,已排名世界第十;进口额占世界总进口额的3%,名列第十二位。 1999年我国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值分别为:国内生产总值93061.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1998年增长水平大体持平,约31900亿元, 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000亿元,增长1113%;进出口总额3359.15亿美元,增长3.7%,其中出口总额1

6、874.35亿美元,增长2%,进口总额1484.8亿美元,增长6%;1999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增幅将控制在 2.8%左右。本世纪末,世界经济将走出小幅度衰退的阴影,在新世纪的头五年中,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发展期。三十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轨迹表明,世界经济的总量呈现长期增长的趋势,但其增长速度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图 l描述了世界经济从1975年到1998年经历的几次周期性波动。有关研究表明,世界GDP的增长率从60年代至今形成过几次大循环,每次循环中有三次小波动。目前世界经济刚刚结束新一轮大循环的第一小循环,处于第二周期的上升期。下世纪的2003年和2007年很可能是本轮大循环的另两个增长低谷。由图

7、也可以看出,由于许多国家利用凯恩斯的理论进行了反周期调节的经济政策,使得经济周期波动的幅度正在变小。经历了1998年世界范围内的小幅度经济衰退之后,自1999年起,世界经济将从本次小幅度衰退的阴影中走出,呈现增长的势态。根据联合国LINK模型的预测结果,199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5,2000年后的5年当中,全球经济基本呈稳步回升态势。2000年增长率为26,2001年增长率为28,2002年为30,2003年为21,2004年24,2005年26。2003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与2002年相比约下降1个百分点左右。在此过程中,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将呈现不同的特点。宏观经济环境看好的美国经济:当

8、前,美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很好。1999年财政盈余将达到760亿美元,是过去30年来的最高水平。财政收支状况的改善增加了政府调节经济的余地。由此莫定了未来几年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1999年美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企业投资,特别是信息处理设备投资的快速增长给美国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与此同时,国内消费需求旺盛,就业增加和工资水平的较快增长引起私人消费增长平稳。此外,低失业率增加了居民对经济前景的信心。从美国的外部环境来看,地区性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有限。相对于东亚经济和金融危机对太平洋盆地国家的经济产生的较大的影响,这次危机对美国的影响较小。出口仅占美国总产出的12,而对东亚的出口又只

9、占其出口总额的30。对东亚出口的减少被对加拿大、墨西哥、和欧洲出口的强劲增长所弥补。从总体上看,美国经济发展比较稳健,预计1999年能实现25的经济增长,2000年能实现18的经济增长,2001年到2005年,美国经济仍能够保持2O左右的增长速度。立足于21世纪科技大发展的日本经济:日本经济将从1999年起开始缓慢回升。针对本世纪末日本经济中出现的问题,面对2l世纪的未来发展,日本提出了“科技国家”的构想。其主要内容是:第一,依靠科学技术来解决工业社会发展的消极结果,如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地球温室效应等。第二,鉴于日本己步入科技自立阶段,产业结构将有一个较大的调整,其制造业将实现从技术型向更高

10、的科技型的转变。这些战略性的构想一旦实施,将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日本经济能在1999年走出衰退,未来的几年中,日本经济会有较大的调整。根据联合国LINK中心预测,1999年日本经济将出现景气恢复,全年经济增长预计为10左右,2000年到2001年回升到15和20后,在2002年和2005年间保持在15左右。在此过程中,日本的进出口贸易有顺差减小的趋势,进口贸易将有大幅增长。预计1999年日本出口为3500亿美元,进口为2270亿美元,贸易顺差是1230亿美元。到2000年,日本的贸易顺差将基本保持在1200亿美元的水平上,进口额约为2600亿美元02001年以后,日本的贸易黑字

11、将明显缩小,贸易顺差将逐渐下降到一个较低水平。预计日本的进口额将由2000年的2820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3800亿美元,增长率分别为10、12、6、5、5和4。欧元启动带来生机的欧州经济:欧元的启动为欧盟内部建设带来相当大的活力。它将促使欧盟国家实行协调的财政政策,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金融动荡对欧州经济的影响,减少欧盟企业同外部国家贸易中的汇率风险,促进投资,增加商业竞争中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促进欧盟经济的“跨世纪发展”。目前,欧洲经济走势平稳,1999年,德国的经济增长将会加速。国内需求将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并将涌向更多的部门。企业利润增加而引起的固定投资增长是国内需求增加的主要驱动力。从德国

12、的宏观环境上看,长期利率相对较低,并仍将保持下去,劳动力单位成本持续降低,今后几年也只会有缓慢的增加。个人消费将不断有所恢复,这主要是由于就业率的增加和纳税负担的减轻。预计,1999年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达到3,2000年、2001年以及2002年的经济增长率将分别达到23、2O和23,与此同时,法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达到28,19,25和26,英国的经济增长率将分别达到15,23,25和26。2003和2005年间这些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都将保持2以上的增长速度。增速不一的东亚经济:由于韩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货币贬值得到了有效的控制,1999年整个东亚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从O1升

13、至31,价格总水平预计降至66。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将在电子产品出口(包括半导体)方面出现转机。预计新加坡的经济增长率为19。但对马来西亚来说,由于国内需求恢复缓慢,1999年的增长率接近于零。由于公共投资的刺激,1999年菲律宾经济预计将以26的速度增长。越南的经济受到出口的影响,1999年将以46的速度增长。台湾因为出l恢复而使其1999年的经济以48的速度稳步增长。相比之下,由于香港受到不稳定的房地产价格的影响,预计1999年将实现1O的负增长。韩国经济经历了1998年的严重衰退之后,1999年可望走出困境,实现16的增长。泰国则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深重,1999年GDP的增长率为10199

14、9年印度尼西亚由于受到年内普选和总统大选的影响,投资和消费都保持低迷状态,预计经济增长率仍将为负增长并继续下降3个百分点。预计泰国景气恢复将在2000年出现,随后以38和51的速度增长。印尼估计要到2000年才能出现轻度恢复;2001年和2002年可能以18和3O的速度增长。韩国2000至2002年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28、4O和50。其他东亚国家在这两年里都将保持3到5以上的增长幅度。在2003到2005年间,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将保持4以上的发展速度。二、 国际经济环境变动对江苏经济的影响 “十五”期间,国际经济环境变动对江苏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影响 1:国际市场容量的扩

15、大给江苏出口带来机遇。 由于东亚金融危机和日本经济持续低迷造成东亚地区需求明显萎缩,世界出口商品价格总指数大幅度回落,全球贸易总额有所下降。面对全球经济可能步入通货紧缩的危险,预计各国在世纪之交都将在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加大刺激内需的政策。随着这些景气刺激措施的逐步实施,对进口的需求也会有所回升。预计世界商品出口额和出口价格将在1999年双双止跌回升2000年以后,全球商品出口额可望保持8左右的增长,主要产品价格增幅将稳定在每年2的水平上。 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1998年进出口总额为3239.3亿美元,其中出口为1837.6亿美元、进口为1401.7亿美元;外汇储备已超过1449亿美元。 中国的出口额占世界总出口额的3.3%,已排名世界第十;进口额占世界总进口额的3%,名列第十二位。 1999年我国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值分别为:国内生产总值93061.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1998年增长水平大体持平,约31900亿元, 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000亿元,增长1113%;进出口总额3359.15亿美元,增长3.7%,其中出口总额1874.35亿美元,增长2%,进口总额1484.8亿美元,增长6%;1999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增幅将控制在 2.8%左右。 国际市场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