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建设方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4773298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建设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建设方案(2011-2015年)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系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开设于2004年,现有在校生247人。自开办以来,国际商务专业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国际商务人才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法制观念和较高人文修养,掌握国际商务基本理论和业务法规,懂得国际商务基本法规和惯例,具有较强实务能力的高素质国际商务人才”为目标,奉行国家教育方针和高职教育政策,遵循高职教育规律,秉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办学理念, 树立“技术与人文交融、动手与动脑并重、校内与校外互补、规范与创新相生”的教学管理理念,注重内涵建设,培养

2、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所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制观念,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实务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成为泉州地区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较为熟悉的专业和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根据海西和泉州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趋势和福建省泉州市有关海西的发展战略及学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立足国际商务专业的实际,制定本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专业教学资源状况1.师资状况拥有一支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富有敬业精神,积极向上、结构相对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1人,中高级职称教师占72.7%,其中副教授2人,高校讲师6人,助教3人,硕士4人,“双师素质”教师10人, 占91%;

3、兼职教师3人,均为企业经理。2.教学设备状况注重改善教学实验实训条件,不断完善教学设备。现有标准教室6间,多媒体教室3间,实验实训室2间,配有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流等系列的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基本上能满足专业教学和实验实训的需要。 3.实习基地状况根据专业特点,积极利用泉州民营企业发达的得天独厚条件,开展实习基地建设,与九牧王(中国)有限公司、鸿星尔克集团、福建闽台农产品市场有限公司、泉州外轮货理有限公司,泉州星航船务有限公司、福建金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十个实习基地,初步满足学生的实习需要。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中,注重与经营管理较为规范、经营规模较大和实训条件较适宜的

4、企业建立校企合作互惠关系,共建实习基地;从指导教师队伍的建立、实习大纲的编制与实施、实习指导书的编撰与使用、实习流程的安排、实习规章制度的建立、实习质量的监控等方面下功夫,保证实习基地的正常运作,提高实习的效果,逐步实现教学、实训实习、就业三者的有机结合。(二)专业建设的主要成效1.教育教学质量工程情况本专业始终把提升教学质量作为第一要务,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对教学对象和教材处理的研究,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实践性与生动性;改进教学方式,针对专业的教学特点和培养目标,注重“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学术研究

5、,不断提高教学团队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学术视野和实践技能拓展教师的教学视角,以学术研究成果催生教学内容创新。定期开展专题教学研讨活动,交流教学体会,商讨解决教学中的“疑难杂症”;建成 2个院级优秀教学团队(市场营销、国际商务),2门院级精品课程(市场营销、进出口实务),逐步完善教学质量控制机制,通过实施“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听课制度”、“学生对教学测评制度”、“课堂教学规范”、“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管理制度”、“考试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监控教学质量,促进师生提高教学质量。2注重专业教材建设本专业采用国家或教育部的规划教材,具有规范性和适用性,同时及时采用新出版的规范教材或正式且权威

6、出版社出版的适用教材,增强知识的更新,适时掌握前沿学识。近年来,本专业的相关教师先后参编教材四部,杨灿荣老师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公共关系与商务礼仪、王欣老师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报关实务、洪海玲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国际市场营销、 潘茹老师参编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外贸单证实务、 陈小凤老师参编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3毕业生就业状况本专业的招生与毕业生就业状况好,2011年新生报到率93.38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9%,专业对口率83.6%。毕业生的就业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三)社会评价学生家长对本专业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师德风范、教学质量、服务水平给予较高的评价,认为本专

7、业能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要为依据,突出人文素质与职业能力相结合的育才特点,办学理念符合实际,办学思路明晰,育才特点鲜明,能尽力践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绝大部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及表现持肯定性的评价,满意率平均达到85%以上,2008年6月4日省教育厅和省人事厅联合组成的专家评估小组对我院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评估,对我院和专业系在学生就业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毕业生的质量给予肯定和正面的评价。二、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不足(一)“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亟待进一步优化 “双师型”教学团队的状况直接关系国际商务专业建设的成败。目前,国际商务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大多是双师素质教

8、师,但素质参差不齐,对专业的新知识、新理论及新技能的掌握不够到位,一线的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对企业的现状及变化趋势了解不够深入,与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要求不太适应,制约了专业的建设发展。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未能深度高效地运作1.校企合作的模式单一。校企主要在实习、人力资源的使用、个别课程的教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沟通、毕业生的就业等方面上进行合作,其全面而又有深度的合作尚无实质性的进展,校企合作层次比较浅,缺乏全面性、深入性、持续性和高效性。 2.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内容与做法比较简单。模拟性的实践教学比重较大,实战型的实践教学比重小,影响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业务技

9、能的实际运用。(三)实践教学条件比较薄弱目前,国际商务专业的校内实训室只有2间,每间有50台电脑及实训软件,实训软件不够丰富;尚缺单证缮制、报关、报检等课程的专门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的利用受到较大的限制,影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四)专业建设资金比较紧张学院的基建任务比较重,需建的项目多,建设资金缺口比较大,能够用于本专业建设的资金,比较紧张,影响专业建设项目的开展。(五)专业教师科研积极性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近3年,国际商务专业教师发表的论文总量有一定的增加,但论文质量和学术层次还不够理想,申报科研课题的积极性不够高,申报的成功率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的提高

10、及专业的发展后劲。三、建设目标根据国家现有的高职院校发展政策和变化、海西和泉州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趋势和福建省泉州市有关海西的发展战略及学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生源变化趋势,立足国际商务专业的实际,坚持“适度发展,稳中求优”的思路,注重“密集发展内涵、优化教育质量”,经过五年建设,于2015年建成能够适应国际商务发展趋势,富有一定泉州特色和独特优势较为明显,受到用人单位好评的在泉州乃至福建具有知名度的国际商务专业。主要的具体目标是:(一)适当扩大普通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于2015年达505名。其中,三年制学生212人,二年制学生293人。详见下表:序号专 业学制招生数2011年2012年2013年

11、2014年2015年1国际商务348508090902国际商务27790100120122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3合计125140200210212备注1.2011学年在校生247人。2.2012学年在校生348人。3.2013学年在校生423人。4.2014学年在校生493人。5.2015学年在校生505人。(二)建立良好的专业教学团队建成一支数量相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德技双馨、的专业富有弹性的良好教学团队。专业专任教师25人,中高级职称教师占80%,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高校讲师13人,助教3人;博士2人,硕士18人,“双师素质”教师23人, 占92%;兼职教师10人,均有相应的

12、专业技术职称或为企业经理。培养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院级专业带头人1人,专业骨干教师10人。(三)转变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根据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规律和时代要求,以先进的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转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方式,通过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校企联动、技能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政修养、人文素养、职业素质和业务技能,逐步构建具有一定特色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机制。(四)健全专业教学管理制度改进专业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有利于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管理制度,将专业人才的各环节纳入规范化的轨道,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有章可循”、“有操作、考核和评价标准可依”。(五)提升教学质

13、量不断完善专业课程标准,深入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力争到2015年建成5门院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教学团队,2名院级教学名师,1个院级教学改革综合项目,成为学院的精品专业,从而确保和提升教学质量。(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更新实践教学的设备,确保实践教学生设备的适用性和先进性;增建1-2间专业实验实训室;扩建15家校外实习基地,并努力实现深层次的运作。(七)增加教研科研成果要在强化教师教研科研能力,加大教研科研投入的基础上,增加教研科研成果,力争每位专业教师每年均能发表专业论文,专业教学团队每年能完成1项课题;到2015年主编出版4-6本专业教材,1-2本有一定特色的实训教材。(八)扩

14、大社会服务效应努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继续开展培训认证服务,力争年均培训认证500人次左右。年均承担行业协会或企业的1项以上的横向课题。与行业协会、企业合作开展咨询服务;四、建设思路 以学生为本,重点培养学生优良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整体素质;建设一支数量相当、结构合理、德技双馨、专兼结合、具有较强教研科研能力的良好教学团队;深化校企合作的模式和内容,实现教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于2015把本专业年建成适应海西和泉州国际商务发展趋势,富有一定泉州特色和独特优势较为明显,受到用人单位好评的在泉州乃至福建具有知名度的国际商务专业。五、建设内容 (一)增扩建设资源,夯实专

15、业建设基础1增配具有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专业专任教师14人,兼职教师7人,提升专业教师的素质,构建良好的专业教学团队。2.增建1-2间专业实验实训室,购买相关实验实训软件,扩建15家校外实习基地。3.筹措和合理利用专业建设资金245万元。4.修订、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学流程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教学质量与效果评价制度、教师激励和约束机制等。(二)转变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机制1.修订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根据商务岗位群职业标准,改革课程体系,探索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认证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相关职业岗位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的考核内容相对接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推行“双证书”制度等。2.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科学处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职业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的关系, 把“重理论,轻实践”转变为“理论、实践并重”,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和发展;借助校内、外实训基地及设备,强化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3. 制定更加合理和先进的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内容体系,加强对本专业的精品课程建设,培育专业核心课程(如进出口实务、外贸单证、国际贸易实训等)的特色教学方式方法。4. 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