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烷改性聚氨酯和硅烷改性聚醚合成路线讨论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4767323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硅烷改性聚氨酯和硅烷改性聚醚合成路线讨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硅烷改性聚氨酯和硅烷改性聚醚合成路线讨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硅烷改性聚氨酯和硅烷改性聚醚合成路线讨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硅烷改性聚氨酯和硅烷改性聚醚合成路线讨论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硅烷改性聚氨酯和硅烷改性聚醚合成路线讨论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硅烷改性聚氨酯和硅烷改性聚醚合成路线讨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硅烷改性聚氨酯和硅烷改性聚醚合成路线讨论(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硅烷改性聚氨酯和硅烷改性聚醚合成路线讨论(一) 硅烷改性聚氨酯(SPUR)和硅烷改性聚醚(MS)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实际上很难回 到;按照迈图的讲法,在长链中,有氨基甲酸酯集团(聚氨酯基团)的,就是SPUR;而长 链中,没有聚氨酯基团的,一般称为硅烷改性聚醚;但是,笔者用拜耳的ACCLAIM 12200N 聚醚,加迈图的A-LINK25做过一次实验,发现,这样出来的产品;粘度和KANEKA的硅 烷改性聚醚,应该比较接近,甚至更低;但是,力学性能,实在无法和KANEKA的MS相 提并论。从这一点,笔者开始对硅烷改性聚氨酯和硅烷改性聚醚的合成路线,进行研究;首先是市场 上现有的产品而言;迈图,拜

2、耳主要是生产SPUR,而钟渊和瓦克,生产硅烷改性聚醚;但 是,这几家厂商的产品,还是有一些本质的区别的;首先是迈图,从1050和1015的粘度来看,我敢负责的讲,肯定是用端羟基的产品接枝 上硅烷的合成路线;所以,迈图要讲,长链中有聚氨酯基团,就是硅烷改性聚氨酯;但是, 为什么迈图要强调自己是硅烷改性聚氨酯呢?拜耳的2458,从粘度上来看,是典型的硅烷改性聚氨酯产品,应该是用拜耳的聚醚加上异 氰酸酯,然后用仲胺基硅烷来进行封端;这类树脂有点是,有脲键,耐水性能非常好;化学 性质也应该比较稳定;缺点也是同样的明显,首先是粘度过大,其次是产品的自催化作用太 明显,混合的工艺非常难弄,搞不好就在釜内凝

3、胶(这点在做高模量黑胶是特别明显),实 在是不适合国内国情;钟渊的MS,粘度非常低,树脂的力学性能也非常好,203, 303, SAT400,产品的模量 配备也非常齐全;生产加工性能也非常好;但是,MS从他们自身的宣传资料上来看,他们 一般不突出耐水性能和耐候性能;而且,从钟渊的一些相关产品中,比如MA树脂(MS 和环氧的混合物)的宣传和一些日本厂商的成品中,也没有发现耐水性能的特别宣传;这说 明什么问题呢?瓦克的STPE,不是很熟悉,从仅有的一些信息来看,力学性能是不如钟渊的,自催化是不 适合中国的;价格好像更是贵的有点离谱;就不做评论了。硅烷改性聚氨酯和硅烷改性聚醚合成路线讨论(二)讨论完

4、各个厂商的产品后;然后,再讨论一下封端硅烷的类型;迈图:1050和1015都是那三甲氧基硅烷进行封端,三甲氧基硅烷的优点是反应活性比较 高,做出密封胶时的催化剂,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L),填加量一般在1000份树脂, 1到1.5份催化剂左右;但是,树脂本身的反应活性高,就好吗?前面讲过,反应活性高, 未必适合中国市场;国内市场的纳米碳酸钙,其他填料的含水率,一般要比国外产品要高, 而且不稳定;这样,如果树脂本身的储存期过长;比如半年左右,那在混合的时候,对填料 水分的要求就更高;而硅烷改性类密封胶的生产最大优势就是填料的非烘干工艺;这个在国 内做1050黑胶的时候,发生釜内凝胶的现象,就

5、会比较多;听说迈图现在在搞三乙氧基的 硅烷封端产品,希望他们能尽快搞出来;拜耳:三甲氧基钟胺基硅烷和NCO反应后,再加上他们用的MESAMOLL的增塑剂;自催 化作用非常明显,甚至不加催化剂,就会在釜内凝胶,更不适合国内市场;钟渊: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封端;刚开始,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钟渊要选择这个封端?但是, 结合前面的讨论;就不难明白是为什么了;人家的产品,可是在1980年以前,就推向市场 了,当时的辅料可能会让钟渊不得不选择这类的封端;要特别讲的是,钟渊产品的催化剂选 择,用国内传统的DBTL,是不行的!只能用所谓的酮二丁基锡(又称螯合锡)类的催化剂, 100份树脂添加量在1到1.2份左右;

6、催化剂用量是比三甲氧基的要大;但是,稳定的加 工性能和密封胶的深层固化性能,都会比较好;从国外的产品来看,用MS树脂的产品, 24小时的深层固化速率,一般都在4mm以上;瓦克:有三甲氧基的,也有甲基二甲氧基的;估计瓦克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我没有测过瓦 克的甲基二甲氧基产品,也不清楚,他们如何能做到甲基二甲氧的产品的自催化和不用锡类 催化剂!硅烷改性聚氨酯和硅烷改性聚醚合成路线讨论(三)硅烷改性密封胶胶,聚氨酯密封胶,硅酮密封胶的性能对比和应用分析硅烷改性密封胶,其主要的成份实际上还是聚氨酯成份,有机硅仅仅用于封端改性上面;其 力学性能要比硅酮胶好很多,适用范围也与硅酮胶有不同的用处;就笔者的观

7、点而言,在大 部分的建筑密封(比如室内装修,水泥接缝,木地板粘结等用途上),硅烷改性密封胶所具 有的优势远远大于硅酮密封胶;还有,成本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硅烷改性密封胶 树脂能具有远优于107树脂的力学性能;所以,成本优势也是会在后期的运用中,慢慢地 体现出来;国内的硅酮胶,是一个非常竞争激烈的市场,产品品质也是高低不一(以低性能 的为主);而就力学性能这个角度去考虑问题的话,相同的成本,硅烷改性胶的力学性能, 会远远高于硅酮胶;而硅酮胶的优势在于耐候性能,以及国内配套的齐全和低技术门槛;而随着国内环保法规的 慢慢严格,107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国内硅酮胶的成本优势会慢慢失去;这个现象,

8、在欧 洲和美国,正在慢慢地发生;我个人认为,国内赋予硅酮密封胶太多的应用和功能,而其中 许多,是本不该用硅酮胶的;而聚氨酯密封胶所具有的仅仅是力学性能优势;它的环保性能和成本,要远远高于硅烷改性 胶和硅酮胶;在一些工业场所,比如汽车和轮船上用密封胶,聚氨酯曾经有比较大的市场占 有率,而现在,该类市场,正在慢慢的被硅烷改性胶所侵蚀;主要原因是硅烷改性胶具有和 聚氨酯胶差不多的力学性能以及相同的表面涂布性能;而储存稳定性能和硅酮胶又是一样 的;环保挥发物又比聚氨酯胶低很多;有机硅改性所带来的粘结力提升使大部分为聚氨酯胶 配套的底涂,成为多余;优势是非常的明显的; 国外,硅烷改性胶的市场份额,正在逐

9、年提升中;其中的原因,成本对硅酮的替代和力学性 能对聚氨酯的替代,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外国人是不傻的,他们应用技术,我个人认为,要 比国内好很多;用的产品也理性很多。硅烷改性聚氨酯和硅烷改性聚醚合成路线讨论(四) 讨论一下钟渊MS聚醚的合成路线:KANEKA的MS,论坛中和一些学术论文中,对它的合成路线,主要集中在几下几点:1. 用大分子量PPG (比如拜耳的12200N),改成烯丙基聚醚,然后用含氢硅烷接枝上 烯丙基双键,形成MS;2. 直接让聚醚厂商生产大分子量的烯丙基聚醚,然后硅烷接枝;3. 用双官能团的产品(如MDI),来把单烯丙基单羟基聚醚进行合成,然后,进行硅烷 接枝;我个人觉得,钟

10、渊的MS的合成路线是最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上述方法都是建立在大分子量 的聚醚前提下,而MS是在1980年以前商品化的产品;当时,聚醚的生产工艺,还没有 进化到双金属催化剂时代,没有非常大分子量聚醚的现货可以寻找;而测试MS303树脂的 分子量(渗透凝胶色谱),大约在13000以上一点;所以,从逻辑上推断,用小分子量聚 醚,进行扩链,是必须和必要的;难点是,就单纯的聚醚,做到13000分子量,粘度估计 也要在6000cp左右;而钟渊的303,粘度才仅仅只有8000cp;就这点,让我对钟渊的扩链 技术感到有点不可思议,这是在30年以前啊!而且,KANEKA的MS,固化出来的树脂,力学性能比单纯用大分

11、子量聚醚做出来的要好 很多;这个我在前文中有描述;我的知识范围,实在是想不出钟渊的扩链方法;仅仅是猜想, 因为MS的耐水性能不好,是否是用键能比较低的酯,来进行酯交换扩链;而我个人认为, 烯丙基和含氢硅烷的接枝,对于合成MS而言,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国内完全有能力 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很多人员尝试做过MS;但是,仅仅是形似,是无法真正的做成MS 一样的品质的!用 拜耳的ACCLAIM 12200N聚醚生产MS;首先,力学性能是不行的,至少不如MS;其次, 拜耳的聚醚是天价产品,成本也是不可接受的!而用国产的大分子量PPG,首先,没有EO/PO 共混的低不饱和度大分子量聚醚(是没有技术做并且国

12、内聚醚厂商也没有激情去研发);纯 PO聚醚,做成12000分子量,估计粘度要大于15000cp,并且,力学性能极差;是不可 能的成MS的。合成硅烷改性类产品,是一种交0学科;即不能太专业于有机硅,也不能太专业于聚氨酯 合成;但是,二者都要懂一点(关键是懂的对路);在国内,没有大的化工公司来协调和投 资这类事情;仅仅靠个人,我估计,是有点难度的;毕竟,术也有专攻嘛!希望论坛上的技术人员,能和我分享一下他们做MS的一些心得! ! !硅烷改性聚氨酯和硅烷改性聚醚合成路线讨论(五)粘度忘了写一个最关键指标的作用了:粘度!硅烷改性聚氨酯或聚醚是做硅烷改性密封胶的主要原料,它的粘度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后面

13、密封胶的一些性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全,请补充):1. 粘度相对比较小的树脂,在相同的模量下,能填充入相对比较多的填料;这个和成本 有关系;2. 粘度低的产品,填料分散性能会好一些;3. 挤出性能,粘度低的肯定好;4. 如果用于粘接木地板(这个欧洲量,特别大),粘度低的树脂,刮胶比较方便;5. 生产时,粘度低的加料比较容易;粘度高的产品,我个人还没有看出来有什么优点,听说有;估计是:1. 树脂的成本低,仲胺基硅烷封端,成本是所有硅烷封端中最低的;但是,粘度也是最 高的(这个有会提高密封胶的成本);高到一般在70000cp以上;我个人感觉是无法忍受;2. 力学性能好,耐水性能可能好点;这

14、个估计和酯键的键能有关系;高粘度还有什么,望各位补充一下;硅烷改性聚氨酯和硅烷改性聚醚合成路线讨论(六)瓦克的STP-E上面是瓦克的硅烷改性聚醚的结构式;从这个结构式中,我们可以看到瓦克的产品,有二种 不同的封端类型;第二种没有什么好讨论的,就是异氰酸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LINK35) 加上羟基聚醚;而第一个,是要可以看看的;首先,瓦克是一家硅烷偶联剂的生产厂商;从图二可以看出, 他们合成的硅烷改性聚醚,主要还是围绕着硅烷偶联剂接枝这个路线进行的;从瓦克的一些 宣传资料中。可以看出,瓦克单独的开发了这个我暂命名为甲基异氰酸酯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这个硅烷偶联剂不是市场上公开发售的产品;但是,

15、为什么瓦克要单独的开发这个硅烷偶联 剂呢?我个人认为,瓦克已经意识到了,三甲氧基硅烷反应活性过高的问题;所以,单独开发了甲 基二氧基硅烷偶联剂!另外,从瓦克的产品介绍来看,可以不用锡类催化剂;但是,从他们的推荐配方来看,我又 发现了他们推荐用二烃基锡化合物来做催化剂;推荐用量还不小;个人认为,三甲氧基树脂, 仅用胺类催化剂,估计可以(但要找到合适的);甲基二甲氧基的树脂,必须还是要用锡类 的催化剂。还有,从其他产商,比如迈图的三甲氧基产品来看,没有推荐讲可以不用锡类催化剂;我猜 想,瓦克在合成异氰酸酯硅烷的时候,可能胺类的残留物过多;所以,还是有自催化的效果 存在;笔者在后面专门讨论异氰酸酯硅

16、烷偶联剂的合成时,会详细地讲讲这个问题;瓦克的产品,从国内短暂的推广试用情况来看;普遍的反应是储存稳定性差,固化快;我想, 这个自催化的效果有关系;还有,瓦克的树脂,是分不同的模量的;很有趣,瓦克宣传自己的产品是聚醚类的;但是, 不象钟渊,模量越高的产品,粘度越大;而象迈图,模量越低的产品,粘度越大;大家应该 知道,粘度一般是和分子量挂钩的;瓦克的产品就非常的符合逻辑,分子量低,粘度低,交 联密度大,模量高;反之亦然。结论是,瓦克还是停留在硅烷偶联剂生产厂商,他们的产品,还是一个偶联剂主导的,在其 他技术领域没有更多涉及的产品。硅烷改性聚氨酯和硅烷改性聚醚合成路线讨论(七)异氰酸酯硅烷偶联剂异氰酸酯硅烷偶联剂(迈图ALINK25,35;信越9007);是迈图和瓦克,合成硅烷改性树脂 关键的原料;这个硅烷偶联剂是天价的产品,迈图和信越的价格,一般在600元以上;那 么这个东西,是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