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由中找规则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4763241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自由中找规则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在自由中找规则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自由中找规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自由中找规则(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自由”中找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幼儿园的具体生活是幼儿从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迈入有制约的集体环境中,既要接受集体教育,难免心理上、行为上有很大的不适。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宽松”。自由是以规则为前提的,自由不是放任自流。“宽松”是就环境而言的,可以理解为:为儿童提供自然、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孩子放松地活动,尊重儿童并不等于放纵儿童,必要的规则是需要的。在培养幼儿的规则时,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尊重孩子,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让他们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2、,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感受到爱。 其次,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引导幼儿提升规则意识,养成规则行为于日常生活中。 (一)通过榜样示范。心理学有关研究证实,通过榜样示范,学习者的态度、行为方式、动机和技能都能得到有效改善或提高。教育实践也表明,榜样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例如,有天清晨,当幼儿陆续来园,开始桌面游戏时,卓卓发出尖叫声,把玩具都撒在地上。老师轻轻走过去说:“看,xx小朋友镇能干,能安静地搭机器人!而且还把掉在地上的玩具轻轻地捡起来哦!”卓卓听到了,马上去捡玩具,老师随即表扬。而这时也有更多的孩子投入到捡玩具的活动中来。老师在日常的活动中只要抓住适当的教育契机,创

3、设一个环境,有助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 (二)自定规则。由于规则是幼儿自己制定的,活动中他们能主动认同规则,并通过相互监督,心甘情愿地遵守规则。这意味着教师要改变向幼儿传授规则的传统做法,引导幼儿自主建构规则。 (三)图标暗示。所谓图标就是把规则画成趣的画面,通过观察、模仿、暗示等途径去刺激幼儿作出相应的反应,从而抑制其不良行为的萌发,促使幼儿在不断的操作中形成自律。如在积木区贴上鞋子图片,上面写上了大大的数字“5”,孩子们进区玩时就知道先数数有几个人,如果已有5个人,会自觉地去别的活动区;在图书区,可以贴幅小嘴巴上竖着一根手指的画面,意思是看书时要保持安静,不能影响或干扰别人 总之,幼儿规则意识的提高、规则行为的形成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标准,但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运用多种方式加以引导,让幼儿制定适合他们能力和兴趣特点的规则要求,就能使他们在掌握和遵守规则的情况下获得自主发展,形成健全人格。 “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充分说明规则意识的培养不仅是幼儿现有学习、生活得以有序开展的保证,更是将来成为社会人的必备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