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475926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2.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产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产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产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产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发展规划(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产业发展规划1.1 现状解读1.1.1 经济发展水平在辽宁省域 14 个地级市中,铁岭的总体经济实力较弱,服务业发展水平较 低。2013 年铁岭的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全省第 11 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全省 第 14 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位居全省第三位,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则位居全省第 9 位。表1: 铁岭与辽宁省其他地级市主要指标比较(2013 年)地区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增 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主营业务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绝对值(亿 元)位序绝对值(%)位序绝对值(亿 元)位序绝对值(亿 元)位序沈阳715 8.62&81013394.913186.11大连7

2、650.819.0610819.122526.52鞍山2623.33&983427.44800.13抚顺1340.479.152659.17518.44本溪1193.789.522233.49297.412丹东1107.399.341344.612427.06锦州1344.96&8102761.56494.05营口1513.149.612995.25389.27阜新615.114&712823.814230.614辽阳1080.0109.062226.810322.411盘锦1351.159.432658.58286.713铁岭1031.3116.5143486.93350.19朝阳1002.

3、912&981372.711335.010葫芦 岛775.1137.213973.513360.98铁岭新城建设以来,铁岭的经济发展保持快速增长。2013 年铁岭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031.27 亿元,比上年增长 6.5%;人均 GDP 实现 34143 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160.4亿元,比上年增长0.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4.4亿元,比上年增长 1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 350亿元,比上年增铁岭历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1.1.2 产业结构特征2013年铁岭市三次产业结构为20.0: 50.5: 29.5,由111111转变为111111的结构特征。产业结构

4、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增速较快,对国民经济贡献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1.1.3 产业发展特征(1)良好的农业基础 铁岭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具有良好的农业基础优势,2013 年农作物播种面 积和农业总产值均位居沈阳经济区第二位,仅次于沈阳。2013年铁岭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458.45 亿元,比上年增长 6.2%。其中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超过 90%。表2: 沈阳经济区各市农业总产值和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较(2013 年)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绝对值(亿元)位序绝对值(万公顷)位序沈阳643.31

5、66.741铁岭458.5257.242阜新264.9353.063鞍山244.7425.374营口190.1510.987抚顺185.1611.786辽阳135.2716.475本溪123.985.9482)迅速崛起的工业经济铁岭的工业经济增长迅猛。 2013 年铁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 0.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86.9 亿元,比上年增长0.3%;利 税总额331.21 亿元,比上年减少 0.6%。2013 年铁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 比重达到 45.8%,工业对铁岭经济发展的贡献逐步提升。表3: 铁岭历年工业增加值及增速年份工业增加值(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速

6、(%)200138. 5713.5200242.309.2200352.9023.8200472.7328.5200595.6125.52006126.3830.52007170.8233.12008238.5928.32009283.2924.32010341.9318.92011414.4221.22012462.5011.62013472.252.1铁岭的工业发展以装备制造、冶金、化工、建材、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为支柱,五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总产值比重将近80%。其中以 专用车、换热设备、起重设备等为主的装备制造业是铁岭的重要优势产业。非金届矿制品苴他采矿业6.4%底副倉

7、晶加工业14.5%通用设备制造业14电岂机威及鶴 剖造业“3.2% 摞胶制品业 4.0%彎貰交曾制 2%化学原料矗化学 制品制造业 5.3K塑科制品“4.CJ%黒色金属治擁歪I 圧延加工业4.2%有色金園册及压延加工业金届制品业 4占気5.3%专用设备制琏业6.2%2013年铁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行业构成3)逐步培育的服务业2013 年铁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303.7 亿元,同比增长 8.5%,占 GDP 比重 约为 29.5%。从行业结构来看,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房地 产业等行业为主,分别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13.7%、16.6%、9.9%。2013年,铁岭实现旅游总

8、收入 183.2 亿元,比上年增长 31.5%;接待国内旅 游者 1710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20.2%。以东北国际物流城等项目为龙头,铁岭 的物流业逐步培育发展。表4: 2013 年铁岭第三产业行业构成行业类别增加值(亿元)增速比重第二产业合计303.78.5%100.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1.79.8%13.7%批发和零售业50.40.3%16.6%住宿和餐饮业15.410.3%5.1%金融业12.49.4%4.1%房地产业30.08.9%9.9%其他服务业153.811.0%50.8%1.2 产业发展的新要求1.2.1 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迈进要求形成优势产业的竞争力铁岭已完成由农

9、业大市向农业强市、工业小市向工业大市的转变,工业增加 值由2000 年的 27.5%提升至2013 年的 45.8%,农业增加值由 2000年 30.7%降至 2013年 20.0%。但铁岭的工业发展水平仍有待提升,未来将进一步向工业强市迈 进,要求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铁岭具有优势的细分领域包括专用车、换热设备、工程机械等行业,辽宁专 用车生产基地、辽宁省换热设备产业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正处于产业快速集聚 阶段,未来铁岭应重点在装备制造业细分优势领域打造产业集群。表5:铁岭农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指标2000 年2005 年2013 年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0.7%2

10、6.4%20.0%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7.5%36.2%45.8%1.2.2 新城区的功能完善要求实现服务提升相对于工业的迅猛增长态势,铁岭的服务业发展总体呈现滞后状态。 2013 年铁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仅为 29.5%,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 低。铁岭新城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已初现规模,东北物流城、奥特莱斯、清华同方 创新产业基地、北方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等重点项目陆续入驻,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商贸服务设施亦不完善。服务业发展滞后,导致新城区人气不足,缺乏活力。新城区作为未来铁岭的城市主中心,要求具备完善的生产服务、商业服务、 休闲服务、文化科教等服务功能,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

11、性服务业亟待培育。1.2.3 县市格局的进一步优化要求强化中心城区的优势从市域各县市区的经济实力来看,开原的总体经济实力和工业实力较强,而 铁岭中心城区的经济实力优势不明显,工业发展水平虽然较高,但集聚规模尚有 待扩大。铁岭的市域产业发展呈现县市同强,产业齐头并进发展的特征。装备制造业 在各县市区均有分布,在细分类别上各具特色,其中中心城区以专用车、工程机 械为特色;农副食品加工业重点分布在昌图、开原;冶金产业重点分布在开原、 铁岭县。未来中心城区应进一步扩大优势产业的规模,形成集聚规模,并提升服务业 发展水平,形成具有强大辐射力的核心,形成与各县市的梯度发展。开原市演祠区西丰县清河建tt产宜

12、1E|L2 - l.m.昌图县开发区Q中户耳 t机虑)专用车生产睪地ESSrfiElJlk勺产1他元、脚.折Q5I.0IUis产购行业tta电n電前产血耳崔撞审产业衣耳禹m工赴雷品吭料产仝离範凤地区生产总值铁岭各区县工业总产值及行业构成1.2.4 沈铁工业走廊的建设要求实现区域对接沈铁工业走廊的建设,要求铁岭实现与沈阳的区域对接。但目前铁岭与沈阳 的关联较弱,沈阳产业带的布局导向不利于铁岭相关产业的对接。沈阳六大城际 连接带中,北面的沈铁城际连接带定位于以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轻型产业为 主,沈阳装备制造重点向南部产业带布局,不利于铁岭装备制造业的对接。未来铁岭应当主动与沈阳以及周边区域进行产

13、业对接,实现协调发展。表6: 铁岭与沈阳在城际连接带上的对接关系示意图城际连接带产业发展方向沈抚城际连接带文化创意产业、科技产业、旅游服务沈铁城际连接带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制药、光电信息等新型产业集聚区,教育培 训、科技研发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沈本城际连接带航空高新技术产业、临空加工业、商务服务、旅游服务、物流等。沈辽鞍城际连接带装备制造业、化工产业、商贸物流、食品加工等。沈铁城际连接带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制药、光电信息等新型产业集聚区,教育培 训、科技研发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沈阜城际连接带装备制造配套产业、医药、化工、包装印刷、物流、旅游1.3 产业发展思路1.3.1 突出特色,打造优势产业集群铁岭未来的产业发展应突出细分产业领域的优势,发挥自身的优势与潜力, 打造专用车产业集群、换热设备产业集群、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等具有核心竞争力 的产业集群。铁岭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新兴专用车生产基地,2013 年专用车基地实现主 营业务收入137 亿元,未来专用车产量和产值将分别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铁岭换 热设备基地 2013 年实现产值108.8 亿元,被确定为国家火炬辽宁换热设备特色 产业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工程机械产业亦逐步显现规模效应。这几个行业既 是铁岭的优势领域,也与沈阳经济区其他城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相错位,未来逐步 打造成为具有领先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