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习作2》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4751938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习作2》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上《习作2》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上《习作2》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上《习作2》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上《习作2》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上《习作2》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习作2》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片区六年级语文教学案 习作2主备: 韦岗小学 审核: 课型: 习作 授课时间 两课时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主题是写“写一篇习作,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要求学生先做一件表达对父母示爱的事,再把过程写下来。习作要求叙事清晰,结构完整,能够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反映人物的情感,题目自定。本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手插图,画面清新自然,充满了童趣、童真。第二部分是与插图相配的一首儿童诗,表达了作者对雪人的真情流露,情真意切。第三部分是写作提示及要求。要求是启发学生回忆沐浴过父母哪些无私的爱,然后鼓励学生向父母表达谢意和真诚的爱,并注意观察父母会有

2、怎样的反应,最后将自己所想、所做和所感到的内容写下来,完成一篇习作。 为了有情感的体验,在习作之前,让学生课前留心观察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心的小细节,回忆父母关心自己的经历,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尝试表达谢意与爱意,并做记录为上课交流做准备。【学习目标】1、通过认真观察插图,读书中的儿童诗,能从诗歌中感受到小作者对雪人的眷念之情。 2.在真诚的交往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鼓起勇气直接或间接地向父母表达真挚的谢意,懂得报答,学会感恩。3.根据要求完成习作,注意叙事清晰,结构完整,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反映人物的情感。【学习重难点】根据要求完成习作,注意叙事清晰,结构完整,抓住自己前后的心理活动和神

3、情变化反映人物的情感。第一课时 作业评价 【课时目标】 1、通过认真观察插图,读懂书中的儿童诗,能从诗歌中感受到小作者对雪人浓浓的眷恋之情。 2、在真诚的交往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鼓起勇气直接或间接地向父母表达真挚的谢意,懂得报答、学会感恩。 3、根据要求完成习作,注意叙事清晰,结构完整,抓住人物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反映人物的情感。 【学习过程】一、 预习导学1. 静心回想:父母家人中最爱你的、你最想感谢的是谁? 2. 他(她)关心你的哪些事让你感动得难以忘怀?选两到三件概括写下来:事件一 : 事件二 : 事件三 : 2. 做一做:用你的方式向他(她)表达谢意和真诚的爱(比如:找个机会大声对他(

4、她)说:“,我爱你”;悄悄将表达爱的词句放在他(她)的枕边或桌上;为他(她)做一次早餐、捶一次背),并注意观察他(她)的神态、动作,同时留心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方式: 二、课堂助学(一)导入:1. 讲述故事营造爱的氛围(汶川地震中,当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 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

5、往回跑,边跑边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地喊“有人,有个孩子 ,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6、 2、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有什么想说的?学生发表看法和感想(大灾难面前,母爱,孕育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你想对这位母亲说什么?3. 观察插图,读懂小诗。这首诗表达了什么? (二)习作指导如何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一篇记事文章呢?出示学习步骤: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弄清要写什么。本文要求写一件事。第二步:确定文章中心,明确想表达什么写作目的。表达对父母的爱。第三步:回忆搜集素材,围绕中心进行合理的选择。事情的过程要具体。第四步:列好提纲后,进行习作。做到详略得当。1. 体会小诗生成爱的共鸣。这种感天动地泣鬼神的父母之爱深深的感动着我们每一位。然而,生活中父母、家人对孩子的这种爱并不遥远,它点点

7、滴滴,细若无声,就在我们的身边。默读下面这首诗:(教师补充诗人刘丙钧的妈妈的爱)读了这首诗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呢?学生谈看法。2. 预习交流唤起爱的记忆舔犊情深,父母之爱,深如大海。父母家人中最爱你的、你最想感谢是谁? 父母家人做的一件或两件什么事情让你特别感动?谁来把自己最感动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听(力求引导学生选择不同方面的事情来讲)3. 交流表白畅谈爱的表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虽然我们报答不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我们至少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深深的感激和真诚的谢意。课前,老师布置了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向父母表达爱,可以对自己的父母说一声“我爱你!不好意思说的也可以写在纸上给他看,还可

8、以用自己其他的方式,同时还要求同学们观察妈妈或爸爸会有什么反应?尤其是神态和动作,以及你自己的内心感受。现在大家来交流下昨天你是怎么做的?谁来把你的幸福和大家分享。(三)突出习作要求这次习作是一次真爱的表达,因此要融入真情实感。本次习作要求:1. 请把向父母表达爱意的事情写下来,将事情的经过记叙完整。 2. 回忆父母的反应,尤其是语言、神态以及动作,把表达爱意的过程写具体。3. 留心自己内心的感受,由衷而又自然地直接或者间接表达出对父母的敬意或爱意。4、建议优等生要用上插叙的写作方法。三、当堂训练 自己完成习作草稿,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 作业评价 【课时目标】1.完成作文草稿。2.引导学生对

9、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学习过程】一、温故导学1、回顾习作要求。上节课,我们上了第一单元的作文指导课,并紧扣习作要求写了作文(出示要求,并大声朗读)2、这一节讲评课我们仍然要紧扣以上要求进行修改作文,同学们要自信大胆的把自己的习作奉献给大家,让大家和你共享习作的快乐。二、课堂助学1、总结草稿中好的方面,不足的地方,表扬好的同学。2、赏评佳作分类赏评(请作者上台朗读,大家共赏)师生共同赏评佳作,小作者自我反思。3、进一步进行写法指导(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整个过程写下来。 (2)要求内容具体,写好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 (3)如何使场面描写生动感人。环境描写进行铺垫爱之链第一自然段爱如茉莉关注细节,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引用爱之链中的第四自然段。作者抓住乔伊的修车动作与神态,把乔伊认真负责的助人态度刻画得淋漓尽致。如:脚腕被蹭破了没穿袜子摘下破手套喘着粗气清水鼻涕也流下来了两只手上沾满了油污如爱如茉莉第七自然段:母亲在住院前的嘱咐(语言描写)父亲赶往医院那急匆匆的脚步。(动作描写)清晨病房中感人的画面(环境描写)联系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老师总结三、当堂训练1、自主修改2、同桌互改4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