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40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4747458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110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4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4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4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4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4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4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40篇(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40篇这是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40篇,是优秀的中班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第1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图形变变变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设计背景经过对五种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形)的初步学习,幼儿基本对这五种图形有所认识。而数学课比较枯燥无味,有什么方法让幼儿上一堂有趣的复习课呢有一天,我做了一个拼图给孩子们玩,没想到他们都很喜欢。因此,我便突发其想,不如把图形变成孩子们平时喜欢的机器人拼图,引导孩子们看看是由哪几种图形組成的机器人拼图,找一找每种图形各有几个,从中复习所学的图形。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情趣和

2、学习动机,促进幼儿主动去探究新知。活动目标1、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2、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空间想象力和创造能力。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活动重点:认识五种(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形)图形,了解其特征。活动难点:能正确区分各种图形,知道图形之间的关系。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2、物质准备:奇妙盒子、多媒体课件、操作用的五种图形若干。3、各种图形卡片人手一份。活动过程1、幼儿做手指游戏:变变变,稳定情绪。2、游戏:奇妙盒子里找图形娃娃今天,教师带来了一个奇妙的小盒子(

3、出示盒子),大家想不想知道盒子里有什么(1)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儿歌:奇妙盒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看看里面有什么)这是什么啊你怎么知道它是长方形娃娃呢它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呢平时我们见过那些东西是长方形的呢(2)奇妙盒子东西多,我请一位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摸出来的是什么这是什么图形啊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呢我们一起用儿歌说出正方形的特征好不好开动小脑筋想想我们见过哪些正方形物品呢(3)奇妙盒子东西多,我请第二位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摸出来的是什么这是什么图形啊为什么说它是三角形娃娃呢它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呢那我们见过哪些物品是三角形呀(4)奇妙盒子东西多,我再请第三位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摸出来的是

4、什么它是什么图形呢你怎么知道它是梯形呢它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我们想想看,哪些东西是梯形呢(5)奇妙盒子东西真多,想不想知道盒子还里有什么呀,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瞧!这是什么图形啊你怎么知道它是圆形呢现在老师请几个小朋友上来表演,我们一起用儿歌说出常见的圆形物品,好不好(小结:奇妙盒子里藏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能正确区分它们,还不够,我们还要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3、教师用拼图及折叠的方式,演示图形的变化。(1)老师拿了两张什么图形(正方形)我把它们相拼在一起,组成了什么图形(长方形)(2)一个正方形,老师用折叠的方法还可以把它变成其他的多种图形

5、。看看它变成什么图形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梯形。)这就说明图形是可以变的。4、播放多媒体,欣赏动画拼图,教师提出问题,幼儿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1)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图形娃娃们的精彩表演,看它们相拼在一起变成了什么图形(2)小朋友们说长方形和圆形拆开后还能变回小汽车吗我们接着看图形娃娃究竟变回小汽车没瞧,它们分开后,又变回了小汽车,图形娃娃真厉害!5、数数、分类活动: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也准备了一份礼物。看看它是什么(机器人)你们喜欢它吗(1)先来看看机器人是由哪几种图形拼成的(幼儿说,教师逐一贴出相应的图形。)(2)一共有几种图形呢那我们就要找出它的数字朋友6,贴在图形的下面。(

6、3)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请幼儿找出相应的数字贴在图形上。(小结:小朋友今天表现可真棒!当图形娃娃们在一起游戏时,是可以相拼成许多不同的图形。)6、幼儿操作,自由拼图。现在,大家想不想和图形娃娃们一起做游戏,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呀那小椅子轻轻转向桌子,我们比比看,谁的小手最灵巧,拼出的图形最漂亮!教学反思反思图形变变变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是基本成功的,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获得了发展。主要体现在:活动中,师生互动方面较好,能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还通过演示图形的变化及课件欣赏,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知道各种图形拼在一起就能变出新的图形,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图

7、形之间的转换关系。第2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粗细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设计背景把粗细不一的物体摆在桌面活动目标1.通过两个物体的比较,要求幼儿学会区别粗细,懂得比较物体粗细的正确方法。2.发展目测力、判断力。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分辨物体的粗细活动准备游戏棒,圆柱积木,铅笔毛线,油画棒,彩色蜡笔,毛线棒针等,数量是全班幼儿数量的3倍,图片4张,一根粗毛绳,和一根细尼龙绳,粗细不同的纸卷棒子3根。活动过程(一)认识粗细:1.教师分别出示图片(粗细不同的树干,竹子,茄子等),请幼儿比较粗

8、细;2.教师出示一根麻绳和一根尼龙绳,请幼儿比较粗细;3.分别请两对幼儿上来,手拿一件不同的实物比较粗细,全班幼儿验证;4.请幼儿从自己的身上找出两样东西比较粗细,如:腿粗,手臂细,手指头粗,头发细等。(二)比较粗细:1.教师出示一根纸棒,请幼儿回答它是粗的还是细的,若幼儿说是粗的,教师出示比它更粗的纸棒,若幼儿回答是细的,教师则出示的纸棒,由此得到结论,只有两样东西,以上进行比较,才能认识哪样粗哪样细。2.请小朋友任取3样东西比较粗细,然后说出它们的结果。3.教师手举一件实物,请每个幼儿拿一件实物与教师手中的实物比较教师粗的,请站起来,比较教师细的坐在位置上,用同样的方法,教师与小朋友都换一

9、件实物进行比较,也可请比教师细的幼儿站起来,比教师粗的坐在位置上。(三)游戏:找朋友每个幼儿手拿一件比较粗细的东西,边唱:找朋友歌曲边自由结伴。唱完后,两人比较粗细,游戏可反复进行。教学反思1.比较的物体比较少;2.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3.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第3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按规律排序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目标:1、能根据图形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与比较能力,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活动准备:1、各种图形若干,胶水2、幼儿

10、操作纸活动过程:1、老师:今天我收到了图形王国送来的礼物,你们想看吗(想)好,我么一起来看,是什么礼物出示一个自制头饰,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一饰物,从而激发他们自制头饰的兴趣。老师打开第一个礼物盒:哇!是一个漂亮的头饰。(老师戴在头上)好看吗这漂亮的头饰是用什么颜色的图形做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红旗:红色正方形黄色圆形红色正方形黄色圆形小结:图形王国送来的头饰是用图形有规律的排队的。2、引导幼儿根据图形排列规律接着排图形。我们来看看第二个盒子里的礼物是什么哇!也是漂亮的头饰。但是它还没做完,图形国王请你们来帮忙呢!你们愿意吗小红旗:黄三角形蓝圆形黄三角形蓝圆形小红旗:黄圆形绿三角形绿三角形黄圆形绿

11、三角形绿三角形小结:原来图形王国的头饰是用图形有规律排队的,所以很漂亮。3、操作活动:(装饰头饰)启发幼儿依样接着给图形排序。我们再来看看第三个盒子里的礼物是什么(一张请柬)上面写得是什么我来读一下。老师读请柬,小朋友今天图形国王邀请你们去参加一个舞会,但是你们要打扮一下自己。每个小朋友要按照图形有规律的装饰自己的头饰。戴上头饰才能进去参加舞会。小朋友,你们想去参加舞会吗(想)老师出示为幼儿准备的操作材料,有头带、各种图形,请幼儿按照图形规律依样接着有规律的排序。老师:好,我们开始做好,做好了,请双面胶帮忙。4、幼儿操作活动。5、活动评价。老师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他是怎样做的表扬做

12、的好的幼儿。带领幼儿一起去参加舞会。6、老师:好,舞会开始了,我们一起去参加吧!教学反思:这个活动按规律排序,目的在于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整个活动以收到礼物贯穿主线。分三个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去发现图形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图形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图形排队的基本特征。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第二个环节让幼儿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启发法、提示法,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并概括图形的排列特征。让幼儿感受了不同颜色,不同图形按规律排序的乐趣,也训练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在活动中还设置一些分难易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第4篇、中班

13、数学活动教案:分类教案(附教学反思)设计意图:分类是数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要运用。比如:超市里物品的摆放、图书馆里的图书的摆放、家中整理房间等等都要运用到有关的分类知识。新纲要中指出要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并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和重要性。为了将枯燥、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浅显易懂,并能融入孩子们感兴趣的操作活动中去,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熟悉的火车为活动题材,将为货运火车装运货物的游戏贯穿始终。活动中,让孩子们主动探索、尝试操作,在玩、试、想、做、议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有关分类的经验。从而发展幼儿的合作、协商、操作能力,让幼儿充分体

14、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有趣性。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分类装货物的方法。2、发展幼儿的合作、协商能力和倾听能力。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快乐。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幼儿对火车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2、材料准备:16块火车外形的底板(15块小的,1块大的),各种货物卡片,各种图形片;碟片一张。活动过程: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1、观看CD,让幼儿观察、了解火车分为客运火车和货运火车两种。小朋友,看,我们来到了哪儿2、五一劳动节刚过,装运货物的工人叔叔们又开始繁忙地工作了,他们

15、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一起装运货物。二、操作活动。1、幼儿分组合作,第一次尝试装运货物。(为一节车厢的火车装运货物)(1)请幼儿观察认识各种物品,初步感性认识分类。(2)请幼儿尝试装运货物,并为车厢设计标记。活动要求:幼儿四人一组,分配角色,协商讨论选出小组负责人及操作结果汇报员。(要求每组幼儿全部完成任务,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3)汇报操作结果。2、第二次尝试装运货物。(为两、三节车厢的火车装运货物)(1)幼儿尝试装运货物,并为每节车厢设计标记。活动要求:首先完成两节车厢的操作任务,在验货认可之后将列车放回货场后方能操作三节车厢的操作。(两节车厢的操作是满足能力中等幼儿的需求,三节车厢的操作是为能力强的幼儿提供提高能力机会。)(2)请个别幼儿讲一讲:你们是怎样摆放的3、幼儿集体合作装运货物。(将具体的实物操作卡片换成抽象的图形卡片)(1)出示一列大火车。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木材分别运送给三位客人。第一位客人,他要红色的木材;第二位客人,他要圆形的木材;第三位客人,他要的是大的木材。请你们想一想,该怎样摆放这些木材(2)请幼儿自己检验劳动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三、活动延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