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2单元 4 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4745987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4 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4 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4 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4 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4 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4 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2单元 4 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5(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 归去来兮辞 并序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眷然(jun)西畴(chu)眄庭柯(min)载欣载奔(zi) 盈樽(zn) 壶觞(shng)矫(jio)首 出岫(xi) 翳翳(y)盘桓(hun) 幽壑(h) 流憩(q)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乘2绝3引4以5而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眄庭柯以怡颜(使动用法,使愉快)2悦亲戚之情话(意动用法,以为悦)3策扶老以流憩(名词作动词,拄着)4或棹孤舟(名词作动词,用桨划)5时矫首而遐观(名词作状语,常常)6园日涉以成趣(名词作状语,每天)7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作动词

2、,喜好,羡慕)8乐琴书以消忧(意动用法,以为乐)9实迷途其未远(名词作动词,指出来做官)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指战乱;今义:多比喻纠纷或乱子。)2尝从人事(古义:做官;今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事理人情。)3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古义:小孩;今义:年纪小,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4问征夫以前路(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人。)5既窈窕以寻壑(古义:深远曲折的样子;今义:文静而美好。)6策扶老以流憩(古义:拐杖;今义:搀扶老人。)7悦亲戚之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遂见用于小邑。(被动句,用“见于”这种固定格式表被动)

3、译文:_2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为”在句中表被动)译文:_3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宾语“焉”置于动词“求”之前)译文:_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宾语“胡”置于介词“为”之前)译文:_5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句,宾语“奚”置于动词“疑”之前)译文:_6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句,状语“以春及”置于动词“告”之后)译文:_7僮仆欢迎,稚子候门。(省略句,“候门”之间省略了介词“于”)译文:_8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句,“寓形宇内”之间省略介词“于”)译文:_【答案】1.于是(我)就被委派到小县做官。2既然让内心被形体役使。3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4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

4、到哪里去?5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6农夫们把春天来到的消息告诉我。7僮仆们欢迎,小儿早就等候在屋门口。8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常识速览陶渊明(365或372或376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贵族世家,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等。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5、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1文学常识辞“辞”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又称楚辞。又因屈原写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又称“骚体”。其特点是: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多用语气词“兮”,每句三拍。到了西汉,赋在辞的影响下产生,写法上讲究铺排,这表明赋是有韵的散文。而辞仍是诗,重在抒情。2文化常识(1)诸侯以惠爱为

6、德诸侯: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土地连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公:爵名,五等之首曰公;其余大国称侯;小国称伯、子、男。(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如:宋襄公之“公”是爵名,晋文侯之“侯”为爵名。诸侯称国君,也可称爵名;侯爵、伯爵诸侯在封国内也可以通称“公”。如:齐桓公之“公”并非爵位,而是诸侯在封国内的通称。齐公即齐侯。王:殷周时代对帝王的称呼,春秋时周衰,楚、吴、越等诸侯国国君也开始僭号称“王”,战国时各诸侯国国君普遍称“王”。(2)仲

7、秋至冬仲秋:古人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表示,“孟”是第一,“仲”是第二。仲秋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农历八月,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探究精研文本整体感知本文分“序”和“辞”两节。“序”说明了自己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了他对当时的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文脉梳理【答案】归途向往田园文本深读自主探究1温馨的家庭

8、是陶渊明归隐的保证,而一个家庭中少不了女主人的支撑,你能从陶渊明的描写中隐见他妻子的身影么?_【答案】“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可见,家里为了迎接陶渊明的归来举行了一个小小的欢迎仪式,从这番“隆重”欢迎的安排中,我们便可以隐然看见妻子的形象了。她既是一个理家抚幼、能干贤淑的人,又是一个善解人意、温柔多情的人。不论陶渊明的辞官归家会给她带来什么,她都没有半句怨言,早早一番忙碌,给丈夫准备好了一壶酒,并且斟好了满满的一杯,只为给丈夫接风洗尘。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时候,她默默地站在背后,面带喜悦的微笑看着他们。她理解丈夫的心理,看见他的眉头是舒展的,自己心里也便感到快慰了。2对“聊

9、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一句话中包含的思想究竟应该如何理解?_【答案】 千百年来,大家都认为陶渊明是在逃避,他秉承了老庄的哲学,思想是消极的。其实,看一个人生活得是否积极,关键是看他有没有理想。陶渊明的弃职归田,断不能说其意志消沉,是消极处世,恰恰相反,他所追求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在书卷中追求安谧,在田园里追求自己的平静心境。你看:“园日涉以成趣”“乐琴书以消忧”,日子过得多么惬意、充实、有意义,虽然物资匮乏,但精神却是充实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岂不快哉!这便是他所理解的“天命”。可以说,陶渊明辞官归田,是他执着地追求自己理想的表现。3联系全文,辞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遗世独

10、立、心胸旷达、淡远潇洒的风格?_【答案】从“序”及“辞”的第一部分均可看出作者辞官是因为鄙弃官场的黑暗,但文中却只言自己“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而不言官场的黑暗。对以往的居官求职,也只言“不谏”“昨非”,决定不与达官贵人来往,反用“息交以绝游”轻轻带过。而在写回到田园生活的场景时,句句从心中流出,家中景有松,有菊,有幼,有酒;写出游之景时,“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因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处处显示作者“旷而真”的感情。这种淡远潇洒的文风,跟作者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是完全一致的。4文中的“松”“菊”有没有什么象征意义?_【答案】 陶渊明的诗中离不开“松”“菊”这些意象,因为这是他飘逸、醇厚诗歌风格的酵母,是他淡泊、真淳而又孤傲人格的象征。“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陶渊明归来时,见庭院仍有傲霜独立的青松,历寒而愈秀的秋菊,顿时感到无限欣慰任世事变迁,世态炎凉,唯我不变,所求不变,那就是顺应天性,放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