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转本语文真题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4743180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转本语文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转本语文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专转本语文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专转本语文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专转本语文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转本语文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转本语文真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启用前绝密2016年江苏省“专转本”选拔统一考试大学语文试卷一、语文知识(本大题共15小题,均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15分)1.下列加点的字词释义正确的一组是()A.浅尝酎(立即)日薄酉山(迫近)责无旁贷(置代)B.主末倒置(树根)并行不悖乂反对)众望所归(趋向)C.安之若It (平常)文过饰韭(掩饰)萍丞科逢(浮萍)D.功败垂成(落下)花团锦簇聚集)后来居上1处在)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大力创新文化, 创新沃土,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调 动全社会创业创新积极性,成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A.弘扬培植营建汇聚B.弘扬厚植营造汇聚C.发扬培植营造汇

2、合D.发扬厚植营建汇合3.下宋词名句与作者顺序相匹配的一项是()(1)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2)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3)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4)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A.晏殊 周邦彦欧阳修B.柳永 范仲淹秦观C.柳永 范仲淹欧阳修D.晏殊 周邦彦秦观4.下列关于元代杂剧的说明,A.王实甫西厢记提出了李清照苏轼李清照苏轼不正确的一项是()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B.白朴梧桐雨描写了杨玉环和李隆基凄美的爱情故事。C.马致远汉宫秋对汉元帝这一形象寄予了深深的同情。D.关汉卿救风尘中周舍搭救了落难的风尘女子赵盼儿。5.红楼梦中主持大观园管理“改革”的人物有

3、()A.李纨 迎春王熙凤B.王熙凤探春宝钗C.李纨探春宝钗D.王熙凤迎春宝钗6.下列关于清代文学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散文流派“桐城派”中的代表作家有归有光、方苞、姚鼐等。B.孔尚任桃花扇描写了侯方域与柳如是的爱情故事。C.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诗作收入饮冰室诗集D.曾朴孽海花采取了联缀多数短篇成长篇的结构方式。7 .我国传统文化中常用吉祥物表达寓意,下列说明不符合传统寓意的一项是()A.花瓶、鹤鹑象征平平安安8 .白鹤、麒麟表示长命百岁C.石榴、葡萄象征多子多孙D.蝙蝠加铜钱表示福在眼前8.下列代称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人逾耳顺,视听不衰”。“耳顺”指 50岁B. “一

4、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友于指代兄弟C.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指代音乐D.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杜康”指代酒9 .下列关于科举考试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的科举考试开始于唐代贞观年间。B.科举考试的内容始终是“四书” “五经”。C.明代科举考试分为乡试、院试、殿试三级。D.明清两代以时文取土,“时文”即“八股文”。10 .某电器公司行文,请某职业技术学院培训技术人员,使用的文种应该是()A.请不B.函C.申请D.报告11.下列关于现代作家、作品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在酒楼上塑造了被欺凌的农民形象。B.冰心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创作童话的作家。C.曹禺的主要作

5、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D.赵树理是“山药蛋派”创始人,代表作是大淖纪事 12.2016年是茅盾诞辰120周年。下列关于茅盾文学成就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A.茅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之一。B.茅盾与郑振铎等一起成立了 “文学研究会”。C.茅盾的“农村三部曲”反映了农村的凋敝及农民的反抗。D.茅盾的子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篇小说的里程碑。13.下列关于当代作家、作品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铁凝的玫瑰门具有鲜明的“魔幻现实主义”倾向。B.迟子建的群山之巅展示了西北乡村的地域风情。C.王安忆长恨歌描写了小人物王琦瑶的坎坷命运。D.林白私人生活讲述了现代都市女性的心路历程。14 .下列作品不

6、属于苏童的一项是()A.米B.碧奴C.我的帝王生涯D.耶路撒冷15 .恩格斯称之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是()A.莎士比亚B.但口C.裴多菲D.薄伽丘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 8小题,共2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6小题,每题2分。问答 题2小题,每小题4分)(一)阅读下面的这篇短文,完成第 16-19题东西方文明的融合欧洲文化以希腊哲学为传统,经过与基督文化的长期撞击、辩论,融会贯通, 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中国文化,以儒道为传统,经过与佛教的撞击、辩论,融会 贯通,成为儒道释合流的有机体系。由此可见,任何一种文化,无论中西,都不是 单一的来源,是由几个源泉汇流而成本

7、身,如何从埃及、波斯、巴比伦文化吸收养 分,成长壮大,则又是个有趣的。经过千年以上的撞击、融合过程,不论西方文化还是中国文化,都已相当成 熟、严密、充实、完备,甚至给人以铜墙铁壁、坚不可摧之感。然而,无论多么庄 严宏伟、自成体系的文化殿堂,其深层次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因为任何文化,只 要是“活”的,有“生命力”的,都是“开放”的,都会不断地从外部吸收营养。在吸收西方文化方面,我们中国人曾经付出过惨痛的代价,现在已经变得更加 成熟,更有分辨力了。当下的中国文化,正在积极努力“吞噬”着西方文化中的营 养成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许多原本是西方的东西,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司空 见惯,诸如西服、油画、影

8、视等。以哲学来说,西方普通的哲学用语,不但进入我 们的学术界,有的已成了日常用语,像“透过现象看本质”,几乎成了中国人的 “口头禅”。当然,这跟我国几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以及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密切相关。西方文化也在吸收世界上其他文化的精华,不断丰富、发展自己,其中包括 与中国文化的沟通。世界上各种文化的关系,诚如费孝通先生所说,“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不应是文明的冲突,而应是文明的融合。(据叶秀山西方哲学研究中心的中国视角改写)16 .根据文中的意思,下列关于希腊哲学和文化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单一来源,但希腊文化却是个有趣的例外。B.希腊哲学是

9、欧洲文化的重要源泉,没有希腊哲学就不可能有基督文化。C.希腊文化博大精深且自成体系,但它仍然可以成功地与中国文明沟通。D.希腊文化是古代西方文明的代表,基督文化则是现代西方文明的代表。17.下列关于中国文化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道释交融的有机体系。B.当代中国文化中有很多西方文化的元素。C.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D,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是不断吸收西方文化。18 .关于文化融合,下列推论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文化之间可以实现融合,而东西方文化之间只可能是激烈的冲突。B.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融合是必然趋势,但是在融合中彼此都会有得有失。C.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

10、路,其结果是全世界最终只有一种文化。D.文化融合是指文化之间的碰撞,其结果是强势文化“吞噬”弱势文化。19 .请阐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二)阅读下面这则短文,完成第 20-23题。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愿殊 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 虽殊,譬犹水大,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相成也。易 日:“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 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 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

11、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 索,彼九家者不犹愈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 以通万方之略矣。(节选自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十家,指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九家,指除 小说家以外的九家。20.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政:通“征”,征伐。B.穷知究虑,以明其指。指:通“旨”,宗旨。C.虽有蔽短,合其要归。蔽:掩盖。D.方今去圣久远。去:离开21 .对“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愈于野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道术废失,无处追寻,这诸子“九家”的学说不比民间留存的更胜一筹吗?B.道术废失,没有必要去

12、追寻,这诸子“九家”的学说不还存在于民间吗?C.道术废失,无处追寻,这诸子“九家”的学说不还存在于民间吗?D.道术废失,没有必要去追寻,这诸子“九家”的学说不比民间留存的更胜一筹 吗?22 .下面对诸子“九家”的说明与文中观点完全一致的是()A.诸子“九家”学说和“六经”殊途同归,同等重要。B.统治者对诸子“九家”应该不分轩轻,兼收并蓄。C.统治者对诸子“九家”择善而从,则有助于治国理政D.诸子“九家”在最终目标与主要内容上都是一致的。23 .用自己的话说明文中所述诸子十家产生的背景。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 3小题,共15分)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

13、,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24 .怎样理解作者自称“乾坤一腐儒”?25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具体分析“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所抒发的思想感 情。26 .诗歌的最后两句化用了哪一个成语? 四、作文(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27 .某高校根据国家“志愿服务计划”要求,在学生自愿申请、学校审核的基础上,选派5名学生去青海玉树地区支教半年,出发前拟举行“热血铸青春,青春西 部行”欢送仪式。请你以某高校团委的名义撰写一份300字左右的欢送词。(30分)要求:(1)内容充实,文体规范,语言得体。(2)文中不得出现与本人相关的信息。28.无花果,不见花,但果实累累;桃树李树,繁华一片,既有

14、花又有果;夹竹 桃,只有花不见果。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70分)要求:1.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思路点拨新材料作文在审题方面是要求考生的思维“跳一跳”的。把握材料实际上就是 对材料在“形而上学”层面进行透视,看它的情与理。材料中三种真实存在、看上去互相矛盾的自然现象能让考生产生怎样的思索, 这是命题人想要看到的。1 .直接亮剑,说清楚“花”和“果”是什么。不妨对“花”与“果”这两个意象进行发散思维。意象“花”的外延可以是人 们在干事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美好的精神品质,也可以是某次亲身体验;意象“果”的外延可以是事情的成功,也可以是获得的荣誉。你可以从以上的内容中选

15、择你能写好的或你认为好写的。在立意方面千万要避免否定任何一种果树的误区, 因为事实很明显,不论是无花果、桃树李树还是夹竹桃,人们都是喜欢的。2 .引导好“看花人”与“摘果人”。应对考场作文,考生应当清楚的一条规则是:不要领着阅卷老师走迷宫,自己 的行文思路一定要呈现清楚。进入作文的材料就是一块块路牌,每一块路牌指向的 路段都应当是一处风景。选择“花”还是“果”,这不是一个问题,问题是情感、 论点出来后,选择的材料一定要“对棒”。精准的材料才能让你的文章严丝合缝, 并有机统一。另一方面,你还应当尽量追求素材的新鲜度,老调重弹、风马牛不相 及都是阅卷人反感的。3 .无花无果的“秒楞”。文章的收束要么做到干脆利落,水到渠成;要么江河入海,写成开放式结尾, 激发读者不尽的想象。你可以选择“花”,也可以选择“果”,你还可以由题内想 到题外,想到无花无果有叶的砂楞,它也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