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4742757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99 大小:68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小学五年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小学五年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小学五年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小学五年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数学下册全册教案(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第一课时 轴对称一、教学目标1、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掌握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二、重点: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难点: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三、教学过程1、看课本第二页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看看能不能沿一条线把它对折起来,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只能沿一条线对折呢?点名让学生自己阐述。归纳总结:对称轴2、看课本第二页上面的图,自己在课本上画出它们的对称轴。3、看课本第二页例1,观察后你发现了什么?点名让学生自己阐述。教师总结:1、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轴对称的特征:沿对称轴对折,对应点、对

2、应线段、 对应角都重合。4、教师指导完成例4,对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纠正。5、完成第四页做一做,第八页第一题。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 旋转一、教学目标1、理解图形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3、在操作中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建立空间概念。二、重点: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难点:能画出一个图形旋转一定角度后的图形三、教学过程1、电梯的上、下移动被称为平移现象,那么钟面上时针不停地转动(如第五页例三图)是什么现象?教师讲解:(1)旋转点 (2)旋转方向 (3)旋转方向 (4)旋转的角度 让学生自己完成例三所空部分,针对出现问题进行纠正。2、

3、下面是风车旋转图,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多少度由图一得到图二?图二中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多少度得到图三?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有什么变化?教师指导学生学习风车旋转的变化教师总结:1、旋转的特征: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2、图形旋转的性质: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图形中对应点对应线段旋转相同的度数,对应点到旋转点的距离相等,对应角相等。3、画出三角行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第五页例四方法讲解:1、找出原图形几个关键点(一般是图形的顶点或线段的交点、端点)。借助三角板作关键点与旋转点所在线段的垂线。 2、从旋转点开始,在所作的垂线上量出与原线段相等的长度

4、,即原图所找关键点的对应点。 3、顺次连结所画出的对应点。教师指导完成例四,并做纠正四、巩固练习第六页做一做五、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第三课时 欣赏设计一、 教学目标1、了解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体会平移、旋转、对称在图形设计中的应用。2、能运用平移、旋转、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欣赏图形变化创造出的美。3、通过欣赏设计图案,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审美意识和数学的美感。二、重点:知道图案是通过怎样的变化得到的难点:利用平移、旋转、对称设计图案三、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1)画一个轴对称图形(2)画一个旋转图形2、欣赏设计观察第七也所给出的图形,说一说它们是怎么得到这些漂亮的图形的3、

5、自己用用学过的知识,动手用工具做美丽的图案。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第一课时 因数和倍数一、 教学目标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2、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二、重点: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难点: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三、教学过程1、根据两幅图列出乘法算式26=12或62=12(图一)34=12或43=12(图二)6和2、3和4都是12的因数,12是2和6的被数,12也是3和4的倍数。总结: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的因数,c就是a、b的倍数。2、18的因数

6、有哪几个?(1)让学生自己列出乘法算式提示:要从1开始找,一对一对找起,这样不容易遗漏(2)列出除法算式找出18的因数(3)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师讲解3、完成练习第十三页做一做4、你能找出多少个2的倍数?(1)列乘法算式找(2)列除法算式找(3)用集合表示5、完成练习第十四页做一做练习二第一、二题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 1、掌握 2 、5 倍数的特征(重点)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说出 20 的全部因数。2、 说出几个 2的倍数。 3、 说出几个 5的倍数。二、 学习新课:(一)2 的倍数的特

7、征。1、观察你们所例举的2的倍数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 个位上是 0,2,4,6,8。) 2、请再举出几个更大的数与2相乘,看看得数符不符合这个特点? 3、小结: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4、口答练习:(小黑板出示)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2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学生口答完后,老师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板书:上面两个集合圈上补写出 “ 偶数 ”,“ 奇数 ”。学生讨论后老师说明: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

8、上省略号。(特别强调0也是偶数)。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 (单数、双数。)(二)5 的倍数的特征。1、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 5 的倍数的特征? 2、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老师巡视过程中选一位同学板书填空。3、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4、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5、再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2、练习: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50以内5的倍数。(小黑板)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小黑板)从

9、下面的数中挑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这些数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挑这些数的呢?请说说你的方法。12,25,40,80,275,320,694,720,886,3100,3125,3004。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个位数字是0。(先找出2的倍数,再从2的倍数里面找5的倍数,找出来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教师随口说出数,请立即说出这个数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或者同时是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的依据。(38 45 50 30 26 15)三、巩固反馈: 1 、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 )个,5的倍数数有( )个。2 、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 )。3 、个位是( )的数同

10、时是2和5的倍数。4 、用 0 , 7 , 4 , 5 , 9 五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要求: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 2 和 5 的倍数的数。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3的倍数.一,复习引新1、用5,6,7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使这个数是2的倍数 说说什么样的数一定是2的倍数 可以摆成5的倍数吗 说说怎

11、样摆 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2、 引入:我们已经知道看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的个位,那么你能从个位上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揭示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二、探索猜想,初步感知 1、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学生进行猜想。 (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2)个位上是3、6、9的数不一定是3的倍数,如23、26、29都不是3的倍数。 (3)学生面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猜想,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猜想进行适当的引导。 3.可能出现的问题。 (1)猜测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2)个位上能被3整除的数且被3整除。 4.探索猜想。 (1)学

12、生用3、4、5三个数字组成是3的倍数的3位数。 (2)学生如果提出345或354的例子,可板书并多加评论作为后面要学的内容。 (3)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猜想的结论。即个位上是3、6、9的数是的倍数。 5.验证猜想。 (1)让学生举例子对猜想的结论进行验证。 (2)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可能也会发现以下情况: 45是3的倍数,但是,个位上的数字是5,不是3、6、9等。 26个位上的数是6,但它不是3的倍数。 (3)猜想的结论不成立。 让学生对猜想结论不成立的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对于一个结论是否成立,只举一个正例是不够的,如举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这个结论,这个结论就不能成立。请同学们在今

13、后的学习中要注意。)三、自主探索,总结3倍数的特征1.在质疑中引导学生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 请在课件出示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那么多的数,我们怎么找呢?我们要聪明地找,从比较小的数开始找。2.引导观察。 (1)请同学们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2)学生可能发现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1、2、3、4、5、6、7、8、9、0,没有什么特别规律,十位上的数字也没有什么规律。 3.教师引领。 (1)斜着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在学生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概括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新的思考问题:观察每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与3有什

14、么关系?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看一看会怎样? (3)试着概括出3的倍数特征。 4.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个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否则,这个数就不是3的倍数。 5.检验结论。 (1)我们从100以内的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 (2)利用100以内数表来验证。 (3)延伸到三位数或更大的数。如:573、753、999、1236、2244、7863 (4)学生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否相同。 四、巩固应用 1.从3、0、4、5这4个数字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1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以下条件: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2.探讨下面各数中,哪些是6的倍数,哪些是9的倍数,根据这些数试着总结6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9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 48、54、954、99、945、468、873、999。 (1)6的倍数有:_ 。 (2)9的倍数有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