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微生物考研历年真题名词解释及大题简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4742241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东理工微生物考研历年真题名词解释及大题简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华东理工微生物考研历年真题名词解释及大题简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华东理工微生物考研历年真题名词解释及大题简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华东理工微生物考研历年真题名词解释及大题简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华东理工微生物考研历年真题名词解释及大题简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东理工微生物考研历年真题名词解释及大题简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东理工微生物考研历年真题名词解释及大题简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9年微生物,名词解释和大题单细胞蛋白:也叫微生物蛋白,它是用许多工农业废料及石油废料人工培养的微生物菌体。温和性噬菌体:或称溶源性噬菌体,指噬菌体感染细胞后,将其核酸整合(附着)到宿主的核DNA上,并且可以随宿主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在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水活度:是吸湿物质在很小的密闭容器内与周围空间达到平衡时的相对湿度,用0.1.0aw表示。共价修饰:酶蛋白肽链上的一些基团可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可逆的共价结合,从而改变酶的活性,这一过程称为酶的共价修饰或者化学修饰。能荷:是细胞中高能磷酸键状态的一种数量上的衡量,能荷大小可以说明生物体中ATP-ADP-AMP系统的能量状态。

2、1.什么是抗代谢物?简述TMP的作用机制。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常常需要一些生长因子才能正常生长,可以利用生长因子的结构类似物干扰集体的正常代谢,以达到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目的。此类生长因子的结构类似物又称为抗代谢物。(TMP的作用机制这个并没有找到,下面这个是找到的一个内容但正确与否待定)三甲氧苄氨嘧啶(TMP):干扰二氢叶酸的合成,使细菌或球虫的核酸合成受阻。与磺胺药物的增效机理: 磺胺药物 TMP 二氢喋啶-二氢叶酸 - 四氢叶酸-核酸合成 + 二氢叶酸合成酶二氢叶酸还原酶 由于TMP与磺胺药物在不同的阶段发挥作用,故产生双重阻断作用,抗菌效力提高数十倍。 与四环素雷药物的增效机理:四环素能抑制

3、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而TMP干扰核酸合成,从而起到双重阻断作用。 与庆大霉素的增效机理:庆大霉素属于静止期杀菌剂,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TMP干扰核酸合成,从而起到双重阻断作用。 与红霉素的增效机理:红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TMP干扰细菌核酸合成,从而起到双重阻断作用。 与青霉素的增效机理:青霉素主要抑制细胞壁的合成,而TMP干扰细菌核酸合成,从而起到双重阻断作用。 与喹诺酮类的增效机理:喹诺酮类主要作用于病原体的细胞核,阻断DNA的复制,而TMP主要阻断细菌四氢叶酸的合成而使细菌的核酸合成受阻,从而起到双重阻断作用。2.此题无法作答3.乙醛酸循环在代谢中起什么作用?由

4、哪些酶组成?(此题答案由搜狐问答而得)乙醛酸循环的总反应式是:2乙酰CoA2NAD+Q-草酰乙酸2CoASH2NADHQH22H+ 从总反应式可以看出,在乙醛酸循环中乙酰CoA中的碳原子并没有以CO2形式释放,而 是净合成了一分子草酰乙酸,草酰乙酸正是合成葡萄糖的前体。所以乙醛酸循环在植物、微生物和酵母等生物的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乙醛酸循环是在乙醛酸体中进行的,是与脂肪转化为糖密切相关的反应过程。酶:甘氨酸经氧化酶作用而生成,可再氧化成草酸而随尿排出。植物及细菌中可经异柠檬酸裂解而产生。10年微生物,名词解释和大题代谢工程: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改变细胞的代谢途径。水体自净作用:水体能够在其环境

5、容量的范围内,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使排入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随时间的推移,在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自然降低,称之为水体的自净作用。也可简单地说,水体受到污染后,靠自然能力逐渐变洁的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遗传密码子、三联体密码。指信使RNA(mRNA)分子上从5端到3端方向,由起始密码子AUG开始,每三个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共价修饰:(上年已有)补给反应:(未找到)1.典型微生物生长曲线分为哪四个时期,说明第二个时期特点?这一时期微生物有什么作用?分为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对数期特点:生长速率最快、代谢旺盛、酶系活跃、活细菌数和总细菌数大致接近、细胞的化学组

6、成形态理化性质基本一致。处于对数期的微生物是生长率最快,状态最好的时候。这时候,不管是制备感受态细胞来做转基因。还是对微生物进行诱变选育留种的不二时期。对数期的细菌生长稳定,在工业生产上可以用来做菌种进行发酵,科学研究中也用对数期的细菌来研究(此处附上各时期微生物特点与成因)1、调整期特点:生长速率常熟为零、菌体粗大、RNA含量增加、代谢活力强、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下降。成因:微生物刚刚接种到培养基之上,其代谢系统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同时要合成酶、辅酶、其他代谢中间代谢产物等,所以此时期的细胞数目没有增加。2、对数期特点:生长速率最快、代谢旺盛、酶系活跃、活细菌数和总细菌数大致接近、细胞的化学组

7、成形态理化性质基本一致。成因:经过调整期的准备,为此时期的微生物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物质基础,同时外界环境也是最佳状态。3、稳定期特点:活细菌数保持相对稳定、总细菌数达到最高水平、细胞代谢产物积累达到最高峰、是生产的收获期、芽孢杆菌开始形成芽孢。成因:营养的消耗使营养物比例失调、有害代谢产物积累、PH值EH值等理化条件不适宜。4、衰亡期特点:细菌死亡速度大于新生成的速度、整个群体出现负增长、细胞开始畸形、细胞死亡出现自溶现象。成因:主要是外界环境对继续生长越来越不利、细胞的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继而导致大量细菌死亡。2.基因工程技术中常用的宿主细胞有哪些?简述各自的优缺点。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受体细胞

8、有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和动植物细胞等原核生物细胞作为宿主细胞的优点:1.不具纤维素壁2.无核膜3.基因组简单,便于遗传分析4.单细胞:不足1.不具真核蛋白折叠系统2.不具真核蛋白加工系统3.蛋白酶降解异源蛋白真菌细胞作为低等真核生物具有真核生物基因结构表达调控系统具有真核的蛋白、折叠加工和分泌系统。酵母菌结构最简单的真核生物,遗传背景较为清楚,具有蛋白翻译后修饰加工系统,不含毒素,易培养,可分泌。植物细胞的突出优点: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的优点:1.可识别并除去内含子加工成成熟mRNA 2.翻译后加工,产物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3.易感染,遗传稳定4.可分泌表达产物。缺点:组织

9、培养技术要求高,周期长,难度大。3.在发酵过程中,如何判断发酵液是否染杂菌?无菌试验时,如果肉汤连续三次发生变色反应(由红色变为黄色)或产生混浊,或平板培养连续三次发现有异常菌落的出现,即可判断为染菌。有时肉汤培养的阳性反应不够明显,而发酵样品的各项参数确有可疑染菌,并经镜检等其他方法确认连续三次样品有相同类型的异常菌存在,也应该判断为染菌。一般来讲,无菌试验的肉汤或培养平板应保存并观察至本批(罐)放罐后12h,确认为无杂菌后才能弃去。无菌试验期间应每6h观察一次无菌试验样品,以便能及早发现染菌。补充答案:1、溶解氧水平异常变化2、CO2含量升高3、耗糖速度加快4、代谢产物减少或停止5、显微镜

10、检查用革兰氏染色异常6、平板划线或斜面培养是否有杂菌。11年微生物,名词解释和大题鉴别性培养基: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到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遗传密码:见上文补料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 又称“流加发酵”,是指在微生物分批发酵过程中,以某种方式向发酵系统中补加一定物料,但并不连续地向外放出发酵液的发酵技术,是介于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之间的一种发酵技术。共价修饰:见上文乙醛酸循环:在异柠檬酸裂解酶的催化下,异柠檬酸被直接分解为乙醛酸,乙醛酸又在乙酰辅酶A参与下,由苹果酸合成酶催化生成苹果酸,苹果酸再氧化脱氢生成草

11、酰乙酸的过程。1.纤维素的生化分解机制?(此题答案可能不全面)使纤维素发生降解的微生物称为纤维素酶,它是包一种含C1酶、-1-4-聚葡萄糖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主要成分的复合物。这三种主要成份对纤维素的降解作用各不相同,简而言之,天然纤维素在C1作用下,产生水化了的聚合脱水葡萄糖链,经-1-4-聚葡萄糖酶降解变成纤维二糖,由-葡萄糖苷酶水解成单糖-葡萄糖。补充答案:分解纤维素酶有三种。破坏天然纤维素晶状结构的C1酶,水解游离(直链)纤维素分子的Cx酶,水解纤维二糖的葡糖苷酶。三类纤维素酶作用顺序如下: C1酶 Cx酶 葡糖苷酶 天然纤维素游离(直链)纤维素纤维二糖 葡萄糖2.什么叫微生物的耐药性

12、?微生物产生耐药性的途径有哪些?试述青霉素的耐药机制以及如何克服。一般是指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途径:1.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或发生突变。2.产生水解酶和钝化酶。3.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不利于药物渗入。4.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使药物作用消失。青霉素耐药机制:1.细菌产生内酰胺酶,使青霉素类水解灭活;2.细菌体内青霉素作用靶位青霉素结合蛋白发生改变;3.细胞壁对青霉素类的渗透性减低。其中以第一种机制最为常见,也最重要。控制:1.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控;2.减少选择压力,逆转耐药性;3.快速准确检验耐药性;4.合理用药放置耐药菌株的产生

13、;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感染;6.针对灭活酶的失活作用,开发化学结构稳定的抗菌药物。补充答案:对药物的适应性即是耐药性。 微生物产生耐药性的途径:1、菌体内产生钝化或分解药物的酶2、改变膜的透性而导致抗药性产生3、被药物作用的部位发生改变4、形成救护途径。 细菌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主要有三种机制: 1.细菌产生内酰胺酶,使青霉素类水解灭活; 2.细菌体内青霉素作用靶位青霉素结合蛋白发生改变; 3.细胞壁对青霉素类的渗透性减低。 其中以第一种机制最为常见,也最重要。 克服青霉素的耐药性:1 合理应用青霉素 合适的剂量、疗程及治疗次数,均可减少细菌诱变作用。2 循环使用抗生素 即

14、抗生素干预策略。3 对青霉素的结构进行改造,保存其母核即6氨基青霉烷酸,再对其R基团进行改造或取代,合成各种相应的半合成青霉素。3.什么是节点,分几类?怎么判断。将细胞生化反应以网络整体来考虑,而不是孤立地来考虑。将代谢网络分流处的代谢产物称为节点,对终产物合成起决定作用的少数节点称主节点。按照节点下游的分支的可变程度分为:柔性、半柔性和刚性三类。对于柔性节点,解除一个分支的反馈抑制可提高分支下游产物的产量,即柔性节点更适应通量分配比的变化;半柔性节点因占主导地位的酶活性较高或对节点代谢物亲和力较大且无反馈抑制,只解除次要分支的反馈调节,对其下游产物的影响不大,必须降低主分支的酶活力或解除其反

15、馈抑制,才可提高次分支下游产物的产量;刚性节点产物的反馈抑制及对另一分支酶激活的相互作用,其下游各分支的比例不易被改变,不能通过改变上游酶活性影响下游代谢流。07年微生物,名词解释和大题卫星病毒:卫星病毒是一类基因组缺损、需要依赖辅助病毒,基因才能复制和表达,才能完成增殖的亚病毒,不单独存在,常伴随着其他病毒一起出现。选择性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是指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恒化器:一种微生物连续培养器。它以恒定的速度流出培养液,使容器中的微生物生长繁殖始终低于最快生长速度。共价修饰:(已解释)补给反应:(未找到)2.什么是伴孢晶体?他在何种细菌中产生?有何实践意义?(据说在教材27页)某些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的碱溶性蛋白晶体,称为伴孢晶体。在芽孢杆菌中产生。这种蛋白质结晶体可被苯胺染料深着色,是一种对多种鳞翅目害虫有很强毒性的内毒素,可以破坏害虫的肠道而致其死亡。06年微生物,名词解释和大题Fed-batch culture(分批补料式培养):补料分批发酵 又称“流加发酵”,是指在微生物分批发酵过程中,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