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组织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4739594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组织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组织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组织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组织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组织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组织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组织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组织实行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是培养幼儿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开展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是衡量一名幼儿教师基本功的重要指标。但在实践过程中,幼儿教师在设计与组织幼儿园集体科学活动时存在某些突出问题。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一分析,并寻找解决的对策,以提高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质量。一、选题问题及解决对策 幼儿教师在选择集体科学活动的内容时容易浮现如下重要问题: 一是选题太大,定位模糊。某些教师由于对幼儿园各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缺少理解,加之对所选内容没有进一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常常浮现这样的状况:在一种大主题下,多种内容都被“蜻蜓点水”式地波及到了,可又都没有得到

2、有效的探究。例如在中班“我们如何过冬”的科学活动中,教师不仅引导幼儿探讨了不同动物的过冬习性,并且讨论了人类如何过冬的问题。如此多的内容交错在一起,不仅组织者自己概念模糊,幼儿在活动过后也是一片茫然。 二是存在畏难思想,只图简便。操作与摸索是幼儿学习科学的重要措施,因此教师需要为幼儿准备大量的材料。这使某些幼儿教师产生了畏难情绪,只想选用某些不需准备材料或只用很少材料的主题,成果使科学活动像语言谈话活动。如一位教师在组织“动物如何运动”的科学活动时,整节课就是让幼儿谈自己结识什么动物及这些动物是如何运动的,然后做模仿动物运动的游戏。整个活动因没有材料的支持而显得十分沉闷,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3、 三是所选主题因很难收集材料而无法开展。教师一般都懂得材料对幼儿科学学习的重要性,也试图通过引导幼儿操作材料来学习科学,但因所选主题不易收集材料,而导致材料单一、数量有限的后果,严重影响了活动的效果。如在中班“好玩的石头”的科学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只有一种鹅卵石可供操作,又怎能感受到石头好玩呢? 四是选题不符合幼儿年龄水平,不具挑战性。只有所选内容是幼儿感爱好的、符合幼儿需要,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才干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摸索和学习。某些教师因对幼儿年龄特点与爱好需要欠理解,使所选主题太浅或太难,导致幼儿对活动毫无爱好。如在大班科学活动“调制泡泡水”中,教师准备了洗手液、洗衣粉、肥皂片和洗洁精四

4、种材料,让幼儿尝试自己调制泡泡水。因准备的材料都很容易调出泡泡水,并且操作措施非常简便,对大班孩子不具挑战性,因此孩子们几分钟就完毕了任务,然后就到处追跑,干别的事去了。 针对幼儿教师在选题过程中浮现的问题,可以采用如下解决对策:一是分管教学的园长、教研组长与教师共同分析主题。通过共同分析,可以使教师进一步理解所选主题蕴含的教育内容,明确重点与难点,懂得需要准备哪些材料等。二是让教师进行比较性尝试,即让教师比较使用操作材料与不使用操作材料两种状况下幼儿的学习效果,从中体会材料对幼儿科学学习的重要意义,协助教师克服畏难情绪。三是提示教师选题时应充足考虑既有的条件,以能否收集到相应的充足材料为重要

5、的活动取舍原则。四是倡导教师多与幼儿接触,以使教师充足理解幼儿,可以根据幼儿的一般年龄特性与个别差别施教。 二、目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幼儿园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筹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目的是教育要达到的规定,也是开展教育活动的根据。选好了活动主题,如何分析、挖掘这一主题的教育价值,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与发展需要,精拟定位并合理表述教育目的,对幼儿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很大的挑战。目前,在具体设计与表述活动目的时,幼儿教师重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定位模糊、表述空泛、针对性不强。如在中班科学活动“我们如何过冬”中,教师将活动目的设计为:“懂得动物与人如何过冬。”由于人与动物在过冬的方式、措施、行为、习性、对

6、环境的依赖与改造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别性,如此庞大的教学内容也就不也许通过一次集体教学活动来完毕。而如此空泛的目的定位也反映出教师对主题缺少进一步的分析,自身概念模糊,自然在目的定位时会不着边际。 二是目的缺少层次性,不能增进幼儿全面发展。如在中班“水的浮力”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将目的表述为:“发现浮力的存在,理解浮力的概念,学会用词沉浮。”这一目的只提出了知识方面的规定,而未考虑幼儿能力、措施、情感、态度等的发展,反映出教师重知识技能、轻情感态度的价值倾向,容易导致只重活动成果,而忽视活动过程和幼儿摸索体验的现象。 三是表述角度混乱。如小班“好吃的糖果”这一科学活动的目的被表述为:“让幼儿在

7、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理解和发现糖果的不同种类和不同味道;在活动中乐意与同伴分享食物,能大胆地体现自己的意愿。”此目的中,既有站在教师培养角度的表述(“让幼儿”),又有站在孩子发展角度的表述(“乐意大胆”)。表述角度的混乱必然会制约教学评价的有效开展。 针对幼儿教师在目的设计与表述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用如下解决对策:一是指引教师多实际演习。通过一种个具体案例,协助教师学会分析每个主题内容的内涵、波及的核心概念及有关知识,以精拟定位,并使活动组织目的明确、具体。二是选用教师在目的设计中浮现的典型问题,予以具体指引和修改。如针对中班“水的浮力”这一科学活动目的设计的问题,通过组织教师讨论,可以将目的

8、修改为:“观测、摸索多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感知水的浮力;学习细致观测,并及时记录观测成果;对沉浮现象感爱好,能大胆摸索。”如此表述就全面、规范多了。三是让教师互相改错。如针对小班“好吃的糖果”这一科学活动目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组织教师讨论、改错,最后将其修改为:“运用看、摸、闻、尝等多种感官途径,观测发现糖果的不同种类和不同味道;乐意向同伴、教师体现自己的发现与意愿;乐意与同伴分享食物,并能大胆参与活动。”修改后的目的显然表述角度统一,也更具操作性。 三、材料准备问题及解决对策 活动材料是幼儿学习科学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因此材料准备是组织科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在准备材料方面,幼儿教师目前

9、重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材料种类不丰富,不能支持幼儿通过操作达到活动目的。如在小班“好吃的糖果”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第一次试教时给幼儿准备的糖果只有两种,即软的和硬的纸包糖,并且数量有限,每位幼儿不到两粒。由于材料的种类很有限,无法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去感知糖果,其活动效果必 然大打折扣。 二是材料数量不够,不能满足幼儿的摸索需要。如在小班“传声筒”的科学活动中,每个孩子只有一种传声纸筒。由于小班幼儿缺少积极互换、比较摸索的意识,活动也就无法达到通过幼儿摸索,发现纸筒传声条件的目的。 三是材料摆放不当,影响幼儿操作与教师指引。如在大班“神奇的纸杯”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第一次试教时,将水、教师自己

10、折的纸杯、涂了蜡的纸杯、毛笔等材料全放在桌上,而桌子就放在幼儿面前。孩子自然会被材料所吸引,成果是不仅孩子难以用心听教师解说,并且孩子们你玩这个,她拿那样,弄湿了衣服,打翻了纸杯,整个活动乱成一团。 四是材料呈现不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科学活动讲究“以材料说话,让材料引领幼儿学习”,因此对材料的呈现方式很有讲究。一般来说,材料呈现应根据活动环节需要,采用逐渐呈现的方式。在小班“好吃的糖果”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设计的第一种环节本是让幼儿猜想“教师带来了什么礼物?”然而,由于教师一开始就将糖果呈目前桌上,对于教师提出的这一猜想问题,孩子们自然就没有了想像的必要。同步,在活动过程中呈现材料时,还要注

11、意不能干扰幼儿的注意。如在大班“神奇的纸杯”这一科学活动中,教师在组织幼儿一起讨论“为什么一种纸杯装水漏水,而同样是纸杯的另一种纸杯却不漏水”这一问题时,配班教师在每个孩子的座位后放了一种未涂蜡的纸杯,觉得她们下一步操作“给纸杯涂蜡”做准备。然而,配班教师忽然在孩子背面这样神秘地走一圈,还是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她们纷纷转头看发生了什么事,成果孩子们的注意力就从目前讨论的问题转移开了,从而影响了讨论这一环节的实行效果。 五是材料的卫生与安全未受到高度注重。幼儿操作的材料应尽量注意安全与卫生,这是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的大前提,但某些教师在设计组织科学活动时会有考虑不周的现象。如在大班“神奇的纸杯”这

12、一科学活动中,有一种环节是让幼儿给纸杯涂蜡,以发现蜡可以保护纸杯不漏水。教师事先未做任何示范与规定,就让孩子自己去用烧融的蜡给纸杯涂蜡,是有很大的安全隐患的,也许导致幼儿被烧伤或烫伤,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注意。 针对在材料选择和运用中浮现的问题,可以采用如下解决对策:一是针对问题,组织教师讨论。如在小班“好吃的糖果”这一科学活动结束后,让执教教师与观摩教师环绕“活动效果不抱负的重要问题是什么”展开充足的讨论,让教师结识到自己在材料准备上的问题,并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提出更好的教学实行方略,如有教师提出可以引导幼儿感知糖果的包装纸颜色、外形、种类、软硬、大小、气味、口味、数量、剥开措施等。如

13、此进一步挖掘材料的探究价值后,再次试教时,教师就懂得为幼儿准备多种颜色、质地与不同包装外形、大小、软硬、颜色、气味、口味的糖果了,活动也由此生动起来。二是让教师多次试教,比较体验。如在大班“神奇的纸杯”活动中,教师第一次试教失败后,经集体讨论,发现问题的核心是材料摆放太集中,没有合理运用空间。再次试教时,教师将孩子听课的座位与操作区相对分开,从而保证了孩子在听教师解说和进行问题讨论时不受干扰。固然这样的调节只有通过多次尝试后才干完善。三是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对也许浮现的安全问题,教师事先应当尽量排除;的确需要幼儿操作的,教师必须先解说示范,并强调注意事项,以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四、设计与组织

14、问题及解决对策活动过程是为实现活动目的和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而对活动内容的具体展开和教育措施的具体运用。目前教师在设计与组织科学活动时重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活动形式单一,环节设计缺少趣味。如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杯”中,教师开始将环节设计为:“让幼儿用两个纸杯(一种涂了蜡,一种未涂蜡)分别装水,发现一种漏水、一种不漏水的现象,然后引导幼儿抠一抠、刮一刮,发现不漏水的杯上涂了蜡,接着让幼儿在两张纸(一张有蜡、一张未涂蜡)上做滴水实验,发现涂了蜡的纸不透水,最后小结结束。”从这一设计可以看出,整个活动全是教师提出一种又一种操作任务,幼儿被动操作,毫无趣味可言。 二是未注重各领域内容的整合,内涵单一

15、。在小班科学活动“好吃的糖果”中,教师第一次设计时,只知环绕糖果的外形、口味这些单一的维度进行,致使活动内容不饱满,孩子感知不充足。 三是设计提问不精练,不能激活幼儿思维。在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重要依托提问来引导幼儿摸索,因此提问的设计非常重要。但从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教师设计的提问一般十分空洞,指向性和引导性不强,或者多为封闭性问题,只有惟一的答案,不能激活幼儿思维,或者不符合幼儿的年龄水平,幼儿不理解或不好回答。 四是教师缺少激情,也未注意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因科学概念规定严谨与精确,使部分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时不苟言笑,语言呆板生硬,过度严肃,在活动过程中只注重如何清晰地向幼儿解释概

16、念,而忽视了引导幼儿轻松、快乐地学习与摸索。 五是语言不精练,概念表述欠清晰。对科学概念,教师有时自己也把握不清,导致在组织活动时环节展开不充足或各环节只是走过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未能贯彻到位,组织语言罗嗦,表述繁杂,一句话反反复复,越说幼儿越糊涂。 六是教案表述欠规范,层次不清。教师的教案要么过简,只有对重要环节的表述,对各环节引导的核心语和提问未作设计,使她人无法懂得她将如何指引活动,或者是过繁,将教师课堂中也许要说的每一句话都表述出来,又未理出层次,她人也很难明白其设计的各环节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解决上述设计与组织中浮现的问题,最佳的对策就是与教师一起反思,分析问题,调节方案,并通过多次试教,寻找最佳的设计方案与指引方略。如针对小班科学活动“好吃的糖果”过程设计太简,提问不精炼等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